SOGO論壇
  登入   註冊   找回密碼
查看: 676|回覆: 2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本教慶典] 今天是七夕情人節 也是七娘媽生 台南做十六歲 [複製連結]

SOGO榮譽會員

只要大家攏甲台灣米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榮譽會員勳章 原創及親傳圖影片高手勳章 熱心參予論壇活動及用心回覆主題勳章 民俗耆老勳章

狀態︰ 離線
跳轉到指定樓層
1
發表於 2011-8-6 01:17:09 |只看該作者 |倒序瀏覽

 

七娘媽生對於很多閩南籍阿媽來說,農曆七月七日可是傳統的「乞巧節」,也叫「七巧節」,特別是這天傍晚阿媽會特別擺設香案,供奉麻油雞、油飯和鮮花、水果、白粉、胭脂、針線等,以祈求有雙織女般靈巧的手,祈求完後供奉的物品,一半撒上屋頂一半供自己用,相傳婦女能因此而更加美麗。
傳說中的織女原本居住在天河之東,是玉帝的孫女,生性嫻淑,擅於織錦,因此民間便出現膜拜織女∣七娘媽的習俗。
七娘媽生這一天,對於台南人來說可是意義非凡,特別是家裡有剛滿十六歲的青年男女,就必須「做十六歲」。
做十六歲可以說是台南的傳統習俗之一,主要是基於過去台南西羅殿前南勢港的碼頭工人,以年滿十六歲者為「成丁」,可以領大人工資,因此家有十六歲的青年男女,都會特別到開隆宮酬神祈福,形成做十六歲的習俗。
台南人相信七娘媽職司護佑孩童,家有小孩者必於七夕祭祀酬神,並認為年過十六歲者,才脫離七娘媽的呵護而成年獨立,所以才有這一項特別的祭祀。
酬神之外,更有一系列代表離開七娘媽護庇而自此成長的「躦七娘媽亭」或「出婆姐間」的重要儀式,過程中年輕男女依照男左女右,由內向外的方式躦繞三次,每次繞過,父母撫摸子女頭頂並給祝福。



自由時報
喜歡嗎?分享這篇文章給親朋好友︰
               感謝作者     

SOGO榮譽會員

自由之鷹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榮譽會員勳章 原創及親傳圖影片高手勳章 熱心參予論壇活動及用心回覆主題勳章 民俗耆老勳章 軍武十字勳章 福爾摩沙龍勳章

狀態︰ 離線
2
發表於 2011-8-6 01:44:09 |只看該作者
「七娘媽」是「牛郎織女」傳說故事中的「織女」,加了「媽」是尊敬的稱謂。

在七神話中的牛郎織女
  
夕晚間夜空有兩顆一等星在銀河系相會,這對星是俗稱的「牛郎星」與「織女星」,先民以豐富的想像力,把它化成一個浪漫而淒豔的故事,更成了現代人的情人節。

民間習俗七夕稱為「七巧節」,要拜七娘媽並為成年的孩子「做十六歲」。

祭祀的供品有:
清茶、果品、芋油飯、軟粿、鮮花、凸粉、胭脂、紅紗線,並在桌邊,另排一隻椅子,上置清水一盆並放上毛巾,「芋油飯」是油飯再加上芋頭,芋是「宜子之物」寓意多子多孫。

「軟粿」又稱「糖粿」或「碗圓仔」,比一般湯圓要大一兩倍,並壓成扁圓型,中間用大拇指把它捺了一個凹,這是給七娘媽裝眼淚的,因為牛郎與女一年才能相會一次,見面之時難免傷心掉淚,由此可見先民創造節慶想像力之豐富並且充滿人悄味。

「鮮花」中有一項是雞冠花,因它多字,有「宜子之祥」,「雞冠」與「加冠」諧聲,是「晉祿之兆」。

「做十六歲」祭祀的神明本是註生媽,但是竹篾為架用五彩紙糊成一座「亭」,叫做「七娘媽亭」。

Rank: 4

狀態︰ 離線
3
發表於 2011-8-6 07:32:55 |只看該作者
我已經18(農)都沒做= =
因為我們家附近沒有七娘媽廟阿!!!
貞可惜...
不然我很想體驗看看呢!!!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覆 登入 | 註冊


本論壇為非營利自由討論平台,所有個人言論不代表本站立場。文章內容如有涉及侵權,請通知管理人員,將立即刪除相關文章資料。侵權申訴或移除要求:abuse@oursogo.com

GMT+8, 2025-8-4 03:52

© 2004-2025 SOGO論壇 OURSOGO.COM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