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GO論壇
  登入   註冊   找回密碼
查看: 556|回覆: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教傳經咒] 老子道德經-白話譯文 {共八十一章}31/40章 [複製連結]

SOGO榮譽會員

自由之鷹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榮譽會員勳章 原創及親傳圖影片高手勳章 熱心參予論壇活動及用心回覆主題勳章 民俗耆老勳章 軍武十字勳章 福爾摩沙龍勳章

狀態︰ 離線
跳轉到指定樓層
1
發表於 2011-8-25 16:22:34 |只看該作者 |倒序瀏覽
老子道德經-白話譯文 {共八十一章}31/40章

第三十一章

夫佳兵者,不祥之器。物或惡之,故有道者不處。君子居則貴左,用兵則貴右。兵者,不祥之器,非君子之器。不得已而用之,恬淡為上。勝而不美,而美之者,是樂殺人。夫樂殺人者,不可得志於天下。吉事尚左,凶事尚右。偏將軍居左,上將軍居右。言以喪禮處之,殺人眾多,以悲哀泣之。戰勝以喪禮處之。


白話譯文:

再好的兵器,還是不吉祥的東西。人們多半不喜歡它,因此有道之士不願用兵。有道君子平常以「左」為貴,而用兵則以「右」為貴。兵,是不吉祥的東西,不屬有道君子的東西。不得已要用兵,當以恬淡為上。用兵得勝也不須讚美,若是喜歡讚美用兵,我們說這是以殺人為樂。那以殺人為樂的人,是不可能得到天下人認同的。自古以來,吉祥之事以左為尚,凶危之事則以右為尚。同這道理,偏將軍危害少些,因此,居於左;上將軍危害大些,故居於右。顯然的是說:以喪禮來處理這樣的事,戰爭殺人眾多,當以悲哀之心,悌泣之。因此,打了勝仗當以喪禮來處理。

第三十二章

道常無名,樸,雖小,天下莫能臣也。侯王若能守之,萬物將自賓。天地相合,以降甘露,民莫之令而自均。始制有名,名亦既有,夫亦將知止;知止,可以不殆。譬道之在天下,猶川谷之與江海。


白話譯文:

大道,恆常變通,是不可名言表述的,像是未雕琢的原木一般!它精微幽深,天下間沒有誰能支配它的!在上位的侯王們要是能守此自然大道,萬物將會如其萬物,自然生長!就如同天地乾坤、陰陽之氣,和合相感,自然降下了甘露,不必去命令人民,而它已自然均平!人們經由名言去建制這個世界,名言既已構成,那重要的是要能夠知其所止;能夠知其所止,這樣才能免除危險!大道之流布於天下,就好像山川深谷的水必然流歸大海一般!


第三十三章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勝人者有力,自勝者強;知足者富,強行者有志;不失其所者久,死而不亡者壽。


白話譯文:

能識別清楚他人,算是「聰智」,能回到自身好自了解,算是「明白」。勝過別人,叫做「有力」,勝過自己,才是真正強者。知足的人,算是富有;奮力實踐,必然已確立了志向。不離大道之所,才能長久;身雖死,精神長存,這叫長壽。


第三十四章

大道氾兮,其可左右。萬物恃之而生而不辭,功成不名有,衣養萬物而不為主。常無欲,可名於小;萬物歸焉而不為主,可名為大。以其不自為大,故能成其大!


白話譯文:

大道如水,源泉滾滾,盈滿而溢,或左或右,無所不在!天地萬物,依恃大道而生長,永不分離。功業既成,卻不佔為己有,覆育長養萬物,而不去宰控它。大道常理,無所貪求,可說是精微奧秘!萬有事物,歸於其中,卻不去控制它,可說是包容廣大。正因為它不認為自己如何的包容廣大,因而才真成了包容廣大。



第三十五章

執大象,下下往;往而不害,安平泰。樂與餌,過客止。道之出言,淡兮其無味。視之不足見,聽之不足聞,用之不足既。

白話譯文:

執守大道,天下都來歸附!往歸於道,無所傷害,便能安順、平坦、通泰!悅耳的音聲與可口的食物,過客之人,暫止於此,過了也又過了!大道顯發為言語,往往平淡無味。看也看不見,聽也聽不清;用卻怎麼用也用不完!


第三十六章

將欲歙之,必固張之;將欲弱之,必固強之;將欲廢之,必固舉之;將欲奪之,必固與之;是謂微明。柔勝剛,弱勝強。魚不可脫於淵,國之利器,不可以示人!


白話譯文:

將要收縮歙合的,勢必先申展擴張;將要刪削減弱的,勢必先加意增強;將要丟擲廢棄的,勢必先支持薦舉;將要劫掠奪取的,勢必先出讓給予;這就叫做「隱微奧秘的真理」陰柔勝過陽剛,柔弱勝過剛強。總要處在自然大道之中,如同魚不能脫離淵深之水,如同國家銳利的武器不可以輕易示人,以免為人所奪!


第三十七章

道常無為而無不為,侯王若能守之,萬物將自化;化而欲作,吾將鎮之以無名之樸。夫亦將無欲,無欲以靜,天下將自定。


白話譯文:

自然大道,原本平常,不為什麼目的,而自如其如的生長著。當政的侯王若能執守這自然大道,天下萬物將回到自身,自然化成。自然化成生出了貪欲渴求,我將憑依不可名狀的本源之道去鎮伏它。如此一來,便可以無貪無求;無貪無求而回到寧靜,天下將因之自然安定!


第三十八章

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無德。上德,無為而無以為;下德,為之而有以為;上仁為之而無以為。上義為之而有以為。上禮為之而莫之應,則攘臂而扔之。故失道而後德,失德而後仁,失仁而後義,失義而後禮;夫禮者,忠信之薄,而亂之首。前識者,道之華,而愚之始。是以大丈夫處其厚,不居其薄,處其實,不居其華,故去彼取此。


白話譯文:

至上之德,不執著此德,正因如此,擁有這德性。俗下之德,執持不失此德,正因如此,丟失了這德性。至上之德,自然無為而且也不為什目的而為;俗下之德,勉力有為而且是為了目的而為;至上之仁,純只感通之為,不為什目的而為;至上之義,勉力為之,這是為了目的而為。至上之禮,勉力為之,卻沒得恰當回應,就拉著臂膀而勉強將就他。如此看來,失去了大道之源,而後只好強調內在德性;失去了內在德性,而後只好強調感通之仁;失去了感通之仁,而後只好強調正義法則;失去了正義法則,而後只好強調禮儀規範。那強調禮儀規範的,正可見忠誠、信實已然澆薄,禍亂災害,已然開始!預先測度未來,只見得大道的表象,這是人們愚昧之始啊!因此,大丈夫寧可居處忠信之厚,不願居處禮文之薄!寧可居處純樸之實,不願居處浮泛之華,因此寧可去華薄,而取厚實!


第三十九章

昔之得一者: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寧,神得一以靈,谷得一以盈,萬物得一以生,侯王得一以為天下正。其致之也,謂天無以清將恐裂,地無以寧將恐廢,神無以靈將恐歇,谷無以盈將恐竭,萬物無以生將恐滅,侯王無以貴高將恐蹶。故貴以賤為本,高以下為基,是以侯王自謂孤寡不穀,此非以賤為本邪?非乎!故致數譽無譽,不欲琭琭如玉,珞珞如石。


白話譯文:

溯其源頭,古早以前能得大道整體之全的:「天」得此整體之道,因之而清明,「地」得此整體之道,因之而寧靜,「神」得此整體之道,因之而靈感,「谷」得此整體之道,因之而盈滿,「萬物」得此整體之道,因之而生長,「侯王」得此整體之道,因而能以正道治國。就此往前推論來說,天若不清明,將恐分裂;地若不寧靜,將恐崩廢,神若不靈通,將恐消歇,谷若不盈滿,將恐枯竭,萬物不得生長,將恐絕滅,侯王不得高貴正位,將恐頹蹶。如此說來,「貴以賤為根本」、「高以下為基礎」,因而侯王自稱為「孤」、「寡」、「不穀」,這豈不是以賤為本嗎?不是嗎!由此看來,最高的榮譽,那是無譽之譽;修道之人,不願別人稱譽它琭琭如玉,而寧可無譽的珞珞如石一般!



第四十章

反者,道之動,弱者,道之用,天下萬物生於有,有生於無。


白話譯文:

正反往復,自然大道,行動不息,柔弱溫順,自然大道,運用無窮,天下有千萬個分別的事物,它生起於人們有形有象的執著分別,這有形有象的執著分別則又生起於無形無象的渾淪為一。





資料來源:搜尋自網路
喜歡嗎?分享這篇文章給親朋好友︰
               感謝作者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覆 登入 | 註冊


本論壇為非營利自由討論平台,所有個人言論不代表本站立場。文章內容如有涉及侵權,請通知管理人員,將立即刪除相關文章資料。侵權申訴或移除要求:abuse@oursogo.com

GMT+8, 2025-8-5 02:14

© 2004-2025 SOGO論壇 OURSOGO.COM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