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註冊時間
- 2010-11-2
- 最後登錄
- 2019-7-15
- 主題
- 查看
- 積分
- 12706
- 閱讀權限
- 140
- 文章
- 5133
- 相冊
- 16
- 日誌
- 25
   
狀態︰
離線
|
台灣的民間信仰是一個很有趣的課題,雖然說大部分的廟宇的原始來源幾乎都可以追溯到大陸地區某些特定的寺廟觀宇,但可能是因為台灣民間信仰的形式摻雜了泛神「薩滿」(Sramana)特質,因此儘管他們各自有原始的信仰來源,但是經過數百年乩童的「內化」之後,有許多部份已經與原始的信仰不太相同了。而北台灣的2座廟宇:「南嶽宮」(台北縣八里鄉)「南聖宮」(台北縣三重市)就是這樣的例子。
南嶽宮舊名「南嶽聖侯廟」,位於台北縣八里鄉下罟仔村,現今位於台15線馬路邊,靠近八仙水上樂園附近。這座廟宇始建於清同治五年(1866),主祀「南嶽聖佛公」,它有一座分靈的廟宇位於三重市大仁街,名為「南聖宮」。可能是八里鄉較為偏僻的緣故,所以位於人煙稠密處的南聖宮雖然是分靈的廟宇,但香火較為鼎盛。
現今唯一的史料(仇德哉)記載了八里鄉的南嶽宮的來源:
「台地有南嶽聖侯之神,奉祀之寺廟謂聖侯即為關聖帝君。惟據文獻記載,創建於同治五年之台北縣八里鄉南嶽聖候廟主神為南嶽聖佛公,係汪姓移民自福建泉州同安縣祖廟分靈而來,信徒亦均汪姓,相傳此神有祈福及防止水火、瘟疫諸災之功能。」
以這段記載看來,南嶽宮祭祀的主神為關公(關聖帝君),過去在這座廟宇中祂被稱為「南嶽聖侯」,與福建省的同安縣祖廟相同。不過,關公的說法極有可能是誤傳,因為不管是福建同安祖廟與台灣的分靈廟宇,都沒有關公的說法,或者可能是因為奉祀的主神是紅臉武將造型,因之有此一說。
但有趣的是,現今不管是南嶽宮或是南聖宮,主祀的神明已被稱為「南嶽聖佛公」(廟方自稱為「聖佛公」或是「佛公」),之所以又被稱為南嶽聖佛公的緣故,可能是因為此廟摻雜了濟公信仰在內,濟公活佛的名號竄入南嶽聖侯名號,結果兩者相乘之後而獲得此一新的神祇名稱。
至於南嶽聖侯(聖佛公)的來源,有以下3種說法:
1.五嶽神君之一:南嶽衡山神君(南嶽司天昭聖大帝)。
2.汪公祖:唐代的某位福建地區汪姓官員。
3.松雪道人趙孟頫:這是寺廟本身的說法。
根據台灣民間信仰,南嶽聖侯是地界的五嶽神君之一「南嶽衡山神君」。在台灣地區,常以封神演義故事賦以神格。在封神演義故事裡,商代紂王時期的武將崇黑虎,原本官拜曹州侯,後來投入姜子牙的陣營,最後與另外4人一起戰死澠池,姜子牙後來封神時,把崇黑虎封為「南嶽司天昭聖大帝」。
而台灣地區中南部還有好幾個南聖宮,都是奉祀南嶽聖侯(或「南嶽聖君」),中南部的廟方一致認定他就是崇黑虎,僅有北部的這兩座廟宇有不同說法。
至於汪公祖的說法,可能與當初汪姓家族將位於福建同安祖廟分靈來台奉祀有關。至於汪公祖的名號,則不應視為某個單獨的人名看待,因為「公祖」這兩個字很明顯的是漢人在對已過世先祖的共同稱謂,而現今在八里鄉的南嶽宮的側殿耳房中就是祭拜著汪姓先祖的靈位,所以汪公祖只是後人祭祀時誤竄入主神信仰的口耳相傳的說法而已。
不過,將汪公祖又再上推至某位唐代的福建地區的官員,則是台灣地區祭祀公業的一貫做法,通常大家會把過去過去的先祖上推到曾聽聞過的同姓氏官員身上,這是過去「郡望」的習慣,所以不必在意。
但是,南嶽宮(八里)與南聖宮(三重)又與台灣其他地區的南聖宮不同,又將元代畫家趙孟頫竄入主神奉祀,這個說法則完全不知它的原始來源。據筆者2007年訪查過南嶽宮的廟公,在訪談的過程中對方證實了廟裡祭拜的就是趙孟頫,至於為何是趙孟頫而不是南嶽聖君或是關聖帝君,則對方也不知其所以。
不過廟方的懸掛的廟誌匾額,以及乩童在起乩時書寫下來名號,都是以松雪道人趙孟頫為名,這倒是完全可以確定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