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GO論壇
  登入   註冊   找回密碼
查看: 440|回覆: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其他] 關於「宗教」的起源? [複製連結]

Rank: 2

狀態︰ 離線
跳轉到指定樓層
1
發表於 2011-10-5 03:44:32 |只看該作者 |倒序瀏覽
一.  宗教的起源及發展
 (一)起源
宗教有沒有起源,這在宗教學界是有爭議的。有些神學家認為說宗教有起源是對神或上帝的褻瀆,他們認為神是永恆的、不生不滅的。人們對神的崇拜是自古以來即有的,對宗教的信仰和情感,是人的本性,是任何時代任何民族的人所共有的。
從歷史學、考古學及比較人種學的研究成果可知,人類在最早期是沒有宗教信仰的,是後來才發展出來的。對於宗教的起源有以下幾種說 法:
1.      自然神話論:有人認為宗教起源於神話,而神話源於人對自然物的恐懼、驚奇,因而把自然物擬人化。這一派的代表人物是麥克斯˙繆勒。
2.      萬物有靈論:代表人物是英國人類學家泰勒。泰勒認為原始人不能正確解釋夢境、昏厥、幻想、疾病乃至死亡等現象,以為有一種與肉體不同的東西即靈魂獨立存在,上述情形則是因靈魂暫時或永久離開肉體所致。
3.      前萬物有靈論:主要代表人物是羅伯特˙馬雷特、詹姆斯˙弗雷澤。有些學者認為在萬物有靈論之前,存在著一種更為原始的宗教觀念,即前萬物有靈論。弗雷澤《金枝》的觀點認為人的智力發展經過巫術—宗教—科學三個階段,在巫術階段,人的智力尚無法形成靈魂概念,而是崇信自身的法術,到了後來智力水準提高後,才產生靈魂觀念。
4.      圖騰論:主要代表人物是涂爾幹。有些原始部落以為自己家族或部族與某種動物或植物有血統關係,因而把某種動物或植物當作圖騰加以崇拜,禁止宰殺食用此種動植物。
 (二)發展
 宗教在原始社會的一定階段上產生之後,隨著人類社會的不斷發展,而經歷了漫長的歷史發展過程。
1.      原始宗教
或稱自然宗教或自發宗教,是人類歷史上最早出現 的宗教,多表現為對大自然的崇拜。
(1)    大自然崇拜:將大自然中的山川、日月星辰、雷電風雨等等加以神化,對之崇拜。
(2)    動植物崇拜:與原始社會的游牧狩獵、採集農耕有關,出於人們對之的依賴感。如:牛、虎、豹、鳥類、穀物、樹神等等。
(3)    祖先崇拜:以鬼魂崇拜為基礎發展出來的。人死後靈魂離開肉體,稱為鬼魂,可以隨時變更形體,或保護於人,或加害於人,因此鬼魂成為人們崇拜的對象。人們進一步對與自己有血緣關係的祖先的鬼魂加以崇拜,因此形成了原始的祖先崇拜。
(4)    圖騰崇拜:原始社會以氏族為基本的社會結構,以血緣為紐帶的各個氏族集團在追溯自己的遠祖時,往往把他們想像為某一類動物或植物,這些動植物便是他們的圖騰。圖騰被作為本氏族的標記,認為它的盛衰象徵本氏族的盛衰,所以要保護並崇拜圖騰。
2.      人為宗教
是由人為的意識力量而發展起來的,是人類社會發展到某一個階段之後的產物。包括古代階級社會的國家宗教及後來擴展到世界各地的世界性宗教。這種宗教的特性具有階級性、社會屬性、有專門的神職人員及較嚴密的組織、崇拜的對象多為一個一元化的精神實體。
二.  宗教的分類
(一)地域:把世界上某一地域的宗教劃歸為一類,這種分類法作用很有限,因為許多宗教並不侷限於一個區域。
(二)人種、語言:這種分類法指出宗教與種族之間的密切關係,但是這種聯繫並不是絕對的或一成不變的,會隨著社會歷史條件和時代文化背景的變遷而不斷變化,所以這種分類法,很難對宗教做出全面、系統的研究。
(三)哲學:黑格爾根據宗教在精神自我實現過程中的作用,對宗教進行分類,他認為歷史上的宗教與辨證法進程的各個階段是相適應的,依此可分為三類:1.低級發展的自然宗教,以感官體驗而獲得直接知識為基礎,如印度和中國的宗教;2.中間階段的精神個體宗教,例如:猶太教、古希臘宗教及古代羅馬宗教;3.最高階段的絕對宗教:即完全精神性的宗教,例如:基督教。
(四)型態:按宗教形式的演進對宗教進行分類,此分類法由英國泰勒所開創。此法由於合於邏輯,內容豐富且令人信服,在宗教研究史上產生深遠影響。

三.  宗教 vs (道德、政治、科學、哲學、藝術….)
(一)       宗教vs道德
宗教與道德關係非常密切,在社會需要的推動下,宗教與道的經過長期相互滲透、相互作用,出現了宗教道德化和道德宗教化的趨勢,形成了以實踐宗教教義為核心的宗教道德。宗教道德是宗教意識的一個重要方面,對社會生活具有廣泛而深遠的影響。總而言之,宗教神化和強調道德,而道德卻是宗教提供勸諭世人的教條。
(二)       宗教vs政治
在宗教與政治共存的歷史時期,二者始終保持著極為密切的關係,始終是相互影響、相互作用的。例如:宗教教階制與政治等級制是相互制約、相互作用的;教權與政權總是相互結合的(所以許多統治者極力藉助教權來鞏固政權);而宗教鬥爭也與政治鬥爭緊密聯繫在一起。在宗教與政治的相互關係中,政治是核心、是靈魂,宗教總是由政治決定並為政治服務的。
(三)宗教vs科學
宗教和科學有著截然相異的內容和形式,卻同時支配和影響著人們的社會生活。在人類歷史發展的過程中,宗教和科學既有對立和鬥爭,又有聯繫和滲透。宗教與科學對立最突出的表現是在西歐中世紀,利用殘酷的鎮壓手段,打擊觸犯宗教神學的自然科學家。事實上,宗教和科學亦有其相同之處,例如:觀察和解釋自然力、運用想像力和抽象力、協調人和自然力的關係,這些都是宗教和科學的共同特徵。而在宗教追求永生的過程中,需要靠修煉,在修煉方術中卻孕育了科學,例如:觀象術、占星術和天文學研究有關;煉丹術及煉金術和化學的關係;生長術與醫學和氣功等等。因此,宗教與科學像兩條平行的鐵軌,既對立又相關,同時影響著人們的生活。
(四)宗教vs藝術
宗教與藝術關係密切,雕塑、繪畫為神靈塑造、描繪了莊嚴而慈祥的形象,為教徒提供了頂禮膜拜的對象;建築、繪畫為神靈繪製、建造了金碧輝煌的寺廟和教堂,為教徒提供了從事宗教活動的地方;音樂、舞蹈和詩歌為神靈注入了熱愛、關懷和拯救人類的靈性和情感,也為教徒傾訴、宣洩自己衷腸和祈求、讚美神靈的恩典提供了手段;文學(包括口頭文學、詩歌、散文、小說等等)、雕塑、繪畫為宗教的傳播、講道、記述經典、教義、教規、禮儀和歷史提供了必要的載體,也為教徒念經、傳道、舉行儀式提供了方便。相反的,宗教也給藝術強有力的影響,藝術也從宗教那裡吸取營養,使其境界不斷向上提昇。

  (五)       宗教vs哲學
宗教與哲學的聯繫極為密切。宗教孕育哲學,而在哲學的發展過程中,一步步擺脫宗教的束縛;而哲學在一定條件下,又可以成為宗教發展的思想資料。

四.  宗教學的研究方法
(一)哲學方法:從哲學、世界觀的教度來探討宗教的意義及本質,這類的學者包括培根、霍布斯、休莫、黑格爾、馬克思、恩格斯等人。
(二)心理學方法:通過揭示人類某種心理現象及其活動規律來探討宗教的起源及其本質的研究方法,這一派研究被稱為宗教心理學。這一派的學者包括費爾巴哈、馮特、弗洛伊德、榮格、弗洛姆等人
(三)社會學方法:通過對宗教現象進行廣泛的社會調查,把收集到的大量資料,做出統計學上的研究。運用這種社會學方法進行宗教研究的被稱為宗教社會學。此類學者包括孔德、史賓塞、涂爾幹、韋伯等人。
(四)人類學方法:可以分為兩種
1.      古人類學的研究方法:通過研究古代人類歷史發展來探討宗教有無起源及起源於何時等問題。
2.      2.文化人類學的研究方法:通過對人類各種生活方式的比較研究來說明宗教的起源和發展。如泰勒的進化派;施米特的注重歷史主義觀點的文化史學派;馬凌諾夫斯基及拉德克利夫˙布朗的功能主義學派等等。
  五.  世界宗教
  (一)       佛教
佛教產生於公元前6~5世紀的古印度,創始人釋迦牟尼,姓喬達摩,名悉達多。《大藏經》是佛教典籍的叢書,以經、律、論為主,並包括若干印度、中國等其他佛教撰述在內。其教義包括1.緣起論;2.四聖諦和八正道;3.三法印;4.業報輪迴說。佛教的發展時期包括1.原始佛教時期(公元前6世紀~3世紀);2.部派分裂時期(公元前3世紀中葉~公元前1世紀中葉);3.大乘佛教時期(公元1世紀~13世紀初)。佛教的寺院制度在佛教各個歷史時期都有不同的規定,而佛教的戒律很多,在家男女教徒應終身守五戒,還要在一定時期受八戒。比丘和比丘尼的戒律叫具足戒,具足戒的戒條數目不一,出家人依戒法規定受持具足戒,就取得了正式僧尼的資格。佛教主要的節日有佛誕節、成道節、涅槃節。
  (二)       基督教
基督教是公元1世紀時由巴勒斯坦的拿撒勒人耶穌所創的。基督教的主要經典是《聖經》,由《舊約聖經》和《新約聖經》組成。《聖經》已有300多種文字的版本,而《新約全書》曾被譯成1848種語言和方言,對世界文化起了深遠的影響。基督教的教義存在《聖經》之中,主要可以分為四個方面:1.創世說;2.原罪說;3.救贖說;4.天堂地獄說。基督教的發展可分為三個時期:1.原始基督教(公元1世紀中葉~3世紀末);2.中世紀基督教(公元5世紀~15世紀);3.宗教改革運動(公元16世紀中葉)。基督教有自己的組織系統,也就是所謂的教階制,其中天主教比較嚴密,東正教和新教則比較鬆弛。基督教各派的儀式在內容上略有區別。天主教和東正教儀式中有七樁「聖事」(聖洗、堅振、告解、聖餐、終傅、聖職、婚配),新教儀式比較簡單,一般僅承認「洗禮」和「聖餐」為聖事。基督教把《舊約》摩西十戒定為教規,所有的教徒必須遵從。基督教重要的節日有聖誕節及復活節。
(三)       伊斯蘭教
伊斯蘭教產生於公元7世紀初的阿拉伯半島,其創始人為穆罕默德。伊斯蘭教的主要經典是《古蘭經》,又譯為《可蘭經》是穆罕默德在23年的傳教過程中作為“阿拉”的啟示,陸續頒布的經文。為伊斯蘭教的最高經典和最根本的立法依據。其基本教義為:1.阿拉獨一說;2.阿拉使者說;3.前定、後世說。伊斯蘭教規定,每個穆斯林必須遵守五個功課:念、禮、齋、課、朝。念即「作證」,禮為「禮拜」,齋為「齋戒」,課即「天課」,朝即「朝覲」。伊斯蘭教的發展分為四個時期:1.穆罕默德時期;2.四大哈里發時期;3.倭馬亞王朝時期;4.阿巴期王朝時期。伊斯蘭教的主要節日是開齋節及宰牲節。穆罕默德去世後,伊斯蘭教統治集團內部為爭奪繼承權而發生分裂,出現了許多政治派別。後來為了選舉繼承人問題而分裂成兩個相對立的主要派別-遜尼派和什葉派,這種最初的政治派別,後來發展為宗教派別,他們之間的鬥爭和衝突一直延續到今天。

出自於http://tw.knowledge.yahoo.com/question/question?qid=1405101009134
喜歡嗎?分享這篇文章給親朋好友︰
               感謝作者     

請注意︰利用多帳號發表自問自答的業配文置入性行銷廣告者,將直接禁訪或刪除帳號及全部文章!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覆 登入 | 註冊


本論壇為非營利自由討論平台,所有個人言論不代表本站立場。文章內容如有涉及侵權,請通知管理人員,將立即刪除相關文章資料。侵權申訴或移除要求:abuse@oursogo.com

GMT+8, 2024-6-5 18:56

© 2004-2024 SOGO論壇 OURSOGO.COM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