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後由 s0300519 於 2011-11-3 14:26 編輯
《體系對抗:新體制雷達系統異軍突起》
2011年11月03日 07:43:26 http://big5.xinhuanet.com/gate/b ... /03/c_122230225.htm
前言
透過現代戰爭的硝煙,“非接觸作戰”“精確打擊”已成為高技術條件下資訊化戰場一道獨特的景觀,偵察與反偵察、干擾與反干擾的體系對抗愈演愈烈。雷達系統與通信、飛航、電子戰等系統融為一體,成為基於資訊系統體系作戰中的重要角色。一批新體制雷達系統異軍突起,使得資訊獲取能力及聯合作戰對抗方式與手段正在發生變革性的改觀。
超低空突防的天敵
我們知道,傳統雷達天線輻射出去的電磁波會像手電筒燈光那樣聚焦成束,沿直線傳播,因此會受地球曲率及地形地貌的影響,在一定仰角以下的區域波束不能到達,稱為雷達盲區。新型戰機和巡航飛彈正是利用傳統雷達的盲區,通過地形匹配技術,在海平面上空15米、平原上空60米實現超低空突防。
中東戰爭中,以色列曾多次採用超低空突防戰術,襲擊埃及和敘利亞軍隊的重要目標,配合地面部隊作戰,順利達到了作戰目的。在海灣戰爭中,美軍使用“戰斧”巡航飛彈實施超低空突防,對伊拉剋的重點目標進行精確打擊,極大地震撼了各國軍界。
超視距雷達正是在新的軍事變革需求背景下登上戰爭舞臺。它主要分為:天波超視距雷達和地波超視距雷達。天波超視距雷達,通過射向電離層往返探測電磁波束來發現飛行目標,可以檢測到數千公里之外的超視距目標;而利用波長數千米的長電磁波沿地球曲面衍射傳播,來探測地平線下的視距外目標,這便是地波超視距雷達。
超視距雷達具有優異的反隱身性能,探測力遠大於機載預警雷達,是探測超遠距、地平線下的洲際飛彈、超低空戰略轟炸機和巡航飛彈等目標主要手段,能夠為防空系統提供更長的預警時間。同時由於不是直線探測,所以反輻射飛彈無法追蹤攻擊,因而具有良好的抗摧毀性能。
反輻射飛彈的剋星
現代戰爭中,反輻射飛彈正是追蹤接收到的雷達電磁波進而對敵雷達系統進行摧毀的,所以反輻射飛彈又稱反雷達飛彈。據悉,美軍在伊拉克戰爭中,大量使用了AGM-88型“哈姆”高速反輻射飛彈,對伊軍防空雷達部隊實施了精確打擊,使伊軍防空火力徹底癱瘓。
傳統雷達靠天線360°機械轉動時帶著電磁波束掃掠天空,可是等天線緩慢地轉過一圈時,以20倍音速飛行的飛彈已飛臨頭頂。為對付反輻射飛彈,提高雷達系統戰場生存能力,一批新體制雷達相繼亮相,相控陣雷達堪稱其中翹楚。
我們知道,蜻蜓的每只眼睛由許多個小眼組成,每個小眼都能完整成像,這樣就使得蜻蜓所看到的範圍要比人眼大得多。與此類似,把幾百到幾萬個輻射單元和接收單元有規則地排列在一個平面上,便構成面陣列天線,然後通過計算機控制即可實現電控掃描,並能夠任意組合形成很多個不同指向的波束,在空中靈活地改變指向,可在同一天線陣面上同時形成多個波束,因此在瞬間能夠跟蹤多個目標。
正是由於相控陣雷達系統具有瞬息萬變的特點,致使反輻射飛彈難以捕捉。此外,低截獲概率雷達以及多點配置的雙/多基地雷達等,都能夠有效對抗反輻射飛彈攻擊。
強電磁干擾的堅固之盾
海灣戰爭開戰前,多國部隊向伊軍雷達系統發射大功率噪聲干擾,代號為“白雪行動”,使伊軍雷達屏上出現一片雪花亮斑,根本無法探測多國部隊的來襲飛機,多國部隊則乘機展開大規模空襲,電子戰為多國部隊撕開了伊拉剋自以為固若金湯的防禦體系。
為了在愈演愈烈的電子戰中立於不敗之地,一批以超寬帶雷達、自適應雷達、雷達組網技術為代表的新型雷達應運而生,豎起了一道道防範電子干擾的堅固盾牌。
超寬帶雷達系統,利用擴大工作頻率範圍的原理,使敵只能接收部分雷達信號,從而避免被敵偵察和攻擊,所以具有反偵察、抗干擾的良好特性。瑞典“卡拉巴斯”機載超寬帶合成孔徑雷達(UWB SAR),就是這種雷達的典型代表。
當敵方進行強電子壓制和干擾時,己方雷達系統能迅速識別和分析出敵方干擾信號的頻帶寬度和能量譜密度,並迅速調整己方雷達系統工作頻段,自動躲開敵電子干擾“鋒芒”而化險為夷,這便是自適應雷達系統的智能手段。
此外,雷達組網技術也是應對電子干擾的有力武器。把多個不同體制、不同頻段、不同工作模式的雷達或無源偵察裝備適當部署,便使以往“點對點” 的干擾技術完全失去了作用。通常一個雷達網可通過通信網路分佈在不同地域,形成達幾百平方公里的雷達網絡,能夠有效地遏制敵方電子干擾。
反隱身飛行器的殺手鐗
1989年12月20日美軍使用F-117A隱形飛機,神不知鬼不覺地對巴拿馬的27個重要目標發動了突然襲擊,使巴拿馬重要軍事設施毀於一旦。這是美軍第一次把隱形飛機用於實戰,震驚了世界。隨後美國及其盟友一直將隱形飛機作為銳利的空襲武器用在戰爭的第一線。
然而,魔高一尺,道高一丈。近年來,高技術造就的新一代雷達已經有了識別隱身飛行器的“特異功能”,成為隱形目標的“天敵”。
雙/多基地雷達體制是探測隱身飛行器最具潛力的一種手段。這種系統把發射機和接收機分置於不同的站點,可以從多方向多角度進行探測,從而達到反隱身的目的。通常可以把易暴露信號的發射機設置在遠離戰場的安全地帶,而接收機則是採用無源工作方式,隱蔽性強,使反輻射飛彈無從定位。
無源雷達系統對付反輻射飛彈、隱身飛機等具有明顯優勢。由於它在實現探測功能時不主動向外輻射電磁波,因而難以被偵察,也不易遭受電子干擾及被反輻射飛彈攻擊。
現代高技術戰爭在給雷達“千里眼”帶來巨大威脅的同時,也催生了一批抗超低空突防、抗反輻射武器及抗干擾和反隱身新體制雷達問世,威脅與生存、對抗與反對抗,使得基於資訊系統的體系作戰充滿懸念。
心得:
- 這篇文章可以帶給人們一些提醒。通常人們會有一種錯覺與迷思,以為憑藉先進的單項武器(譬如戰機、飛彈)就可以高枕無憂,殊不知在現代化的科技戰爭裡,一國與另一國的軍事對抗已經不是憑藉單一武器、單一裝備、或是單一軍種的獨佔思維,所以,不如說是"國與國系統間的對抗"來說貼切。在極度科技失衡的年代裡,科技大國與科技小國的反差會更加擴大而明顯,接下來這種的反差會導致小國對不對稱戰法的相繼研究。
- 會造成上述的現象,可由文章中幾項“革命性”軍事裝備可以看出端倪(何謂”革命性”?能夠「反反制」就成為必要的構成要素。)。譬如: 超視距雷達的出現,將反轉超低空突防的戰術、降低反幅射飛彈的運用、抵減隱形戰機的效用。
- 根據珍氏年鑑透露大陸已經在2001年發展出超視距雷達系統(OTH-B System),發設站與接收站相距100公里,採取收發分離設置,偵測範圍可達800~3000公里(日本與菲律賓海域)。另外也發展出超視距雷達系統(OTH-SW System),發設站與接收站相距2.65公里,據推測偵測範圍約300公里或更長距離。有一個潛在的應用是,大陸將超視距雷達用於DF-21以對付美軍航母。
共軍的超視距雷達系統(OTH-B System),偵測範圍可達800~3000公里
共軍的超視距雷達系統(OTH-SW System), 在沿海設置, 靠近內陸各有一個控制站與天波發射站, 靠近海邊有一個天波接收站
雷達陣地 61st Element based near Xitangqiao Village [西塘橋鎮]; 64th Element located near Fuqing [福清], 66th Element near Jinjiang [晋江], Fujian province Sanshan Village [三山鎮]; and 67th Element near Wenlin City Shitang Village [石塘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