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GO論壇
  登入   註冊   找回密碼
查看: 556|回覆: 1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民俗技藝] 大社招牌影藝─皮影戲 {2p} [複製連結]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榮譽會員勳章 原創及親傳圖影片高手勳章 熱心參予論壇活動及用心回覆主題勳章 民俗耆老勳章

狀態︰ 離線
跳轉到指定樓層
1
發表於 2011-11-21 20:31:49 |只看該作者 |倒序瀏覽 | x 2
大社人流傳ㄧ句俗諺:「姓洪做師公,姓張的做皮戲。」這句話也道盡了大社鄉「東華皮影戲團」張氏家族對皮影戲百年來的奮鬥史。
 
製作精美的皮影戲偶
  根據東華皮影戲張氏的族譜,祖籍是福建省漳州府南靖縣,渡海來台輾轉到三奶壇定居。東華皮影戲團的第一代祖師是來台第五代的張狀(1820-1873),他曾隨藝人陳贈學戲,並首創張氏皮影戲班。而後子張旺(1846-1925)勤學皮影,並涉獵刻偶、編刷、前後場,當時戲班叫「新德興」。
  第三代東華皮影戲團的傳人是張川(1871-1943),因專心從事皮戲表演,成為南台灣最盛名的皮影戲藝人之ㄧ,有「皮戲川仔」之盛名,戲班定名為「德興班」,並以表演維生,演師的收入好過ㄧ般生意人。他的影偶已有紅、黑、綠三色,是台灣皮影的傳統色彩,造型典雅莊重,有大眾風範。
  第四代的團主是張川之長子張叫(1892-1962),他的四個弟弟均從事皮影表演工作,各有專長,是日據時期台灣最具聲名的戲團。他在藝術上的成就非凡,是台灣皮影戲界第一個為皮偶加上豐富色彩的人物,發展了許多原創的劇本與人物,將許多中國的傳奇故事改編,並創造了各種佈景和道具,使皮影戲的表演更具可看性。他在音樂表現上也超越前人與同輩,除歌聲好外,又擅模仿生、旦、淨、丑的聲音,唯妙唯肖。這時期的表演已經用電燈取代了以往的油燈。張叫的皮影藝術成就在日治後期與戰後的二十年間達到頂點。
 
文化局仿作的皮影戲台
  第五代的掌門人是張德成,也是張家的長孫,從小就被賦予高度的期望,以皮影接班人而加以調教,對國學基礎和中國書畫方面有良好基礎,而他果然不負眾望,把台灣的皮影藝術帶上皮影戲史的最高峰。尤其在各種表演技術的勇於創新更是最大的真猷。在1947年他把家傳的「德興班」改成「東華皮戲團」。他演遍全台,為配合內台戲的演出,重新設計適合戲院舞台尺寸的戲台,把表演的影框加大,甚至設計製作廟宇式佈景。轟動時尚發生戲院搶團事件。而至1960年代中期因新興媒體的衝擊,才造成本土戲劇表演的沒落,而「東華皮影戲團」也走出戲院,但接著他把「東華」推向世界舞台,出國表演,知名度打進美、英、法、德、以、日、韓、加、港等地。
  由三兒子張榑國任第六代團主,他更努力經營這即將沒落的民間藝術,現在每年還尙有數十場的演出,而後場也都由侄輩擔綱。張榑國把父親張德成、祖父張叫所雕刻的皮偶拿出來重新刻製成現在使用的較大玩偶,和不同以前的服飾造型。1993年並獲得「藝術薪傳金獅獎」和「十大傑出青年傳薪獎」。
  「東華皮影戲團」是台灣民間文化孕育的國寶之ㄧ,希望各地的台灣人有空都來大社看場皮影戲,領略皮影戲「古早」的趣味。


資料來源:大社招牌影藝─皮影戲
喜歡嗎?分享這篇文章給親朋好友︰
               感謝作者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狀態︰ 離線
2
發表於 2011-12-11 11:12:16 |只看該作者
一炮雙響活動
皮影戲,又稱影子戲或燈影戲, 是一種民間藝術,顧名思義其演出是利用燈光把獸皮或紙板做成的人物剪影照射在白色的影幕上,以表演故事的戲劇,是世界許多國家皆有的一種戲劇形式,如土耳其的皮影戲稱為 Karagöz。藝人在幕後操縱著皮影人物,再伴以音樂和歌唱方式演出,有「電影始祖」之美譽。
在過去電影、電視等等媒體尚未發達的年代,皮影戲曾是十分受歡迎的民間娛樂活動之一。在中國,皮影戲亦是湖南省長沙市的代表藝術,流行於湘潭縣、長沙市望城區、長沙縣、瀏陽市、寧鄉縣等地。
受到外在環境以及獸皮材料質地上的差異等種種因素影響,皮影戲偶造型風格各地不同。
已有 1 人評分威望 收起 理由
ntyang1961 + 2 感謝您熱心參與論壇加分活動,論壇有您更精.

總評分: 威望 + 2   查看全部評分

請注意︰利用多帳號發表自問自答的業配文置入性行銷廣告者,將直接禁訪或刪除帳號及全部文章!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覆 登入 | 註冊


本論壇為非營利自由討論平台,所有個人言論不代表本站立場。文章內容如有涉及侵權,請通知管理人員,將立即刪除相關文章資料。侵權申訴或移除要求:abuse@oursogo.com

GMT+8, 2024-6-12 15:07

© 2004-2024 SOGO論壇 OURSOGO.COM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