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註冊時間
- 2007-5-12
- 最後登錄
- 2025-1-26
- 主題
- 查看
- 積分
- 149475
- 閱讀權限
- 250
- 文章
- 365331
- 相冊
- 1
- 日誌
- 8
狀態︰
離線
|
草店位在台南縣白河鎮草店里。為舊馬稠後庄的中心,此一聚落在草店里白嘉公路(165縣道)路旁,地名由來有二種說,一說本庄開墾時,此地在土地公廟後有一家中藥草店,故又稱草藥店;一說此地為店仔口前往諸羅縣城的要道,居於此地的李姓人家便在此搭茅草小店販賣冷飲,故稱草店仔,久而久之聚成大庄。
草店居民多以李姓為主,該姓祖先原籍為福建省汀洲府永定縣的客家人,約在康熙末年渡海來臺。 草店的李姓居民和劃為同里的埤墘(草店里1鄰)、祖厝(草店里2鄰)、山前(草店里4鄰)的李姓居民皆佔了6成以上的強勢,另外在半路店(草店里6鄰)及大厝(草店里7鄰)也有不少的李姓居民。 其中,大厝乃因李姓人家在此興建大厝而得名,今有30多戶。 除李姓之外,還有不少來自福建安溪縣的陳姓、黃姓宗族,以及曾、張、邱等雜姓。
相對於草店一帶的小聚落,9鄰的大埔和10鄰的關帝廟在地理分布上就較為遠離草店里的中心。其中,大埔位於關帝廳西邊,原為頭前溪旁的大片溪埔地,故名,經賴姓先民開墾後成為重要的稻米生產地,目前庄內仍留有多座儲藏穀物的古亭笨。現今20多戶中,也仍以賴姓為多。 至於關帝廳的地名則緣於關帝廟,目前約有20戶左右,其中魏姓佔了一半,是由內角魏所分出。 另外,隔第三高速公路和草店相望的橋頭(草店里8鄰)則為福建省澄州府盧姓所拓墾。
位於草店里的廟宇,且屬於關帝廟角頭廟的有橋頭珠惠宮、草尾的土地公廟(福興宮)、成正廟等。其中,成正廟位於草店里大厝北邊,根據廟中沿革記載,「茄正公本名茄苳王公,樹甚高茂,清幽之至」,很明顯的這是中國傳統民間信仰中的植物神靈信仰。相傳在清朝乾隆10年(1745)時,有三位清朝的部將於此處迷失方向,無處容身時,發現這一棵具有神力,能保佑村民的大茄苳樹,於是在樹旁建小廟一座。民國51年,地方人士再合力出資重建此廟,始正式更名為茄正公廟,並定每年的農曆8月2日為茄正公聖誕千秋紀念。茄正公廟最近一次重建則是於民國63年完成,除了擴大規模外,並籌組管理委員會,並以成正宮的名義向內政部登記立案,成為合法的廟宇。
成正廟內正中神龕內供奉了三尊已被香火燻黑的神尊,是茄正王公透過乩童降旨,指示信眾雕塑供奉的。右龕供奉的是神農大帝,左龕供奉的是福德正神,二者分別掌管農產種作與境內土地;這樣的配祀足以反映農業社會的特殊信仰。
現今的成正廟廟地約300坪,廟宇建築本體的右邊有一棵纏著紅布條的茄東樹,就是茄正公。草店里的社區活動中心就在成正廟旁,是社區媽媽土風舞班的團員辛勤練習以及民眾修憩聚會之所,也是小孩子們聚集玩樂之處。
來源:文建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