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GO論壇
  登入   註冊   找回密碼
查看: 328|回覆: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本教故事] 接受懺悔,遠離癡暗 [複製連結]

SOGO超級版主

終身義工

Rank: 17Rank: 17Rank: 17Rank: 17Rank: 17

論壇特頒成就勳章 超級版主勳章 發帖狂人勳章 原創及親傳圖影片高手勳章 熱心參予論壇活動及用心回覆主題勳章 生活智慧王勳章 民俗耆老勳章 小說之星勳章 藝術之星 IQ博士勳章 星座之星勳章 SOGO搞笑之星勳章 手工藝勳章 福爾摩沙龍勳章 發明家勳章 美食達人勳章 旅遊玩家勳章 暢飲達人勳章 拈花惹草勳章

狀態︰ 離線
跳轉到指定樓層
1
發表於 2011-12-7 02:05:23 |只看該作者 |倒序瀏覽 | x 1
過去,佛陀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弘法。一日清晨,佛陀用完齋飯後,至寧靜的安陀林中打坐。這時,精舍中有兩位比丘起了爭執,一人不斷責罵對方,另一人則默然不語。開口責罵的比丘事後自覺慚愧,便向對方懺悔,然而靜默的比丘竟不接受,於是其他比丘輪著勸諫,以致高聲喧鬧。

佛陀以天耳通聽到精舍中的喧鬧聲,出定後回到精舍,詢問比丘們:「我剛剛在安陀林中靜坐時,聽到精舍中喧鬧吵雜,究竟是為了什麼事情?」於是比丘們向佛陀陳述剛才發生的事情。

佛陀了解後,對那位不願接受道歉的比丘說:「你為什麼不接受別人的懺悔呢?當對方感到慚愧而悔改時,卻不接受其懺悔的人,可說是愚癡之人,將受無量之苦。過去世時,三十三天的天人曾起了爭執,當時天主釋提桓因說了一首偈語教誡大眾:
   於他無害心,瞋亦不纏結,
   懷恨不經久,於瞋以不住。
   雖復瞋恚盛,不發於麤言,
   不求彼開節,揚人之虛短。
   常當自防護,以義內省察,
   不怒亦不害,常與賢聖俱。
   若與惡人俱,剛彊猶山石,
   盛恚能自持,如制逸馬車。
   我說為善御,非謂執繩者。」

佛陀告訴比丘們:「釋提桓因是統領三十三天的自在王,不僅修行忍辱之法,亦能讚歎行忍辱之行者。諸位比丘皆是正信出家,修學佛道,所以應當效法天主釋提桓因修忍辱之行,並讚歎行忍辱之人。」比丘們聽到佛陀這番開示,無不法喜充滿,依教奉行。      典故摘自《雜阿含經‧卷四十》

省思
《佛遺教經》云:「慚恥之服,於諸莊嚴,最為第一。」懂得慚愧,就是願意真實面對自己的人,而接受懺悔才是有智之人。和合共處是建立在彼此相互尊重的基礎點,只有看到眾生的佛性,慈悲包容所有不圓滿,一切的紛爭才得以止息。

所謂「歷盡劫波兄弟在,相逢一笑泯恩仇」,天底下沒有不可化解的仇恨,更沒有永久的敵人,原諒別人就是放過自己;放寬自己的心胸,人生才能慧日朗照,擁有一片無窮際的天空。


來源:中台世界
喜歡嗎?分享這篇文章給親朋好友︰
               感謝作者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覆 登入 | 註冊


本論壇為非營利自由討論平台,所有個人言論不代表本站立場。文章內容如有涉及侵權,請通知管理人員,將立即刪除相關文章資料。侵權申訴或移除要求:abuse@oursogo.com

GMT+8, 2025-7-31 04:11

© 2004-2025 SOGO論壇 OURSOGO.COM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