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註冊時間
- 2007-5-12
- 最後登錄
- 2025-1-15
- 主題
- 查看
- 積分
- 149282
- 閱讀權限
- 250
- 文章
- 365111
- 相冊
- 1
- 日誌
- 8
狀態︰
離線
|
周公逝後數百年,到了春秋時期,由於周王室權力削弱,綱紀廢弛,導致諸侯爭霸的野心大大膨脹。列國無論大小,均熱衷於以強力爭奪天下,相互間戰爭不斷。維繫宗法等級制度的周禮,其實早已名存實亡。然而,就在彌漫的硝煙中,卻有一個人在為“復興周禮”而奔走呼號,決意要將這不合時宜的事業進行到底。
這個人,正是孔子。
孔子,名丘,是春秋時期的魯國人,也是儒家學派的創始人,偉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他生前,為了宣傳自己的思想主張,曾周遊列國十四年,但四處碰壁,連後人也不禁感嘆他生不逢時。沒想到他死後卻受到歷代統治者的追捧。自漢代以來,幾乎歷代帝王都將孔子作為神來膜拜,孔子頭上的封號也越來越多,越來越大。孔廟中的孔子塑像頭戴十二旒(玉串)之冕,身穿十二章之服,手持鎮圭,教主派頭十足。那麼,孔子究竟是如何從一個學者變成收人崇拜的真神的呢?
孔子去世後,儒家學派在孔門弟子的傳承下迅速發展,孔子的地位也日益升高。西漢初年,孔子被尊為“為漢製法”的“素王”,即有王道而無王爵的人。西元前196年,漢高祖劉邦路經魯地,用牛、羊、豬三牲全備的“太牢”祭祀孔子,從此,孔子成為追求仕途的讀書人心目中的守護神。
隨著孔子地位的上升,關於孔子神仙下凡的傳說也多了起來。在曲阜就流傳著這樣兩則神話:一則說,孔子的母親顏征在曾到尼山向神靈祈求生子。回家後,院中突然出現一頭麒麟,口中吐出一條玉帛,上面寫著字,預示著她腹中的孩子是天上星宿下凡,將來要振興周朝。這個星宿正是天上文官之首的魁星,而孔子就是魁星下凡。所以孔廟中的藏書樓叫做“魁文閣”。孔子出生時,天上仙樂齊鳴,據說是“天生聖人,天降音樂”。另一則說,孔子生下來奇醜無比,眼露筋、鼻露孔、耳露輪、嘴露齒。他的母親以為自己生了個妖怪,就把他仍在山洞裏。沒想到居然有只母虎來給他餵奶,又有一頭老鷹飛來,用翅膀為他打扇。孔母見了,知道這孩子不是凡人,才將孔子抱回。至今曲阜的尼山上還保留著傳說中的山洞,叫做“夫子洞”、“坤靈洞”。
在許許多多類似的傳說中,孔子已經不再是降生人間的普通人,而成了神靈的後裔。作為神靈的後裔,孔子不僅內心世界不同凡俗,而且生來形象特殊,身高十尺,腰粗九圍,頭頂凹陷,輔喉駢齒龜脊虎掌,一看就不是尋常人,遠遠望去有如昂星和北斗一般。最重要的是,他具有救世主的特徵。他降臨人間,肩負著偉大的歷史使命,要救民於水火,賑民於困苦。
自從漢武帝確立了儒家的正統地位之後,歷代帝王不斷給孔子加封各種各樣的諡號:西元元年,漢平帝封孔子為“褒成宣尼公”;北魏時孝文帝封孔子為“文聖尼父”;唐朝時玄宗加封孔子為“文宣王”。自唐代起孔子被稱為“聖人”;元代又被加封為“大成至聖先師文宣王”;明朝時再加封為“大成至聖先師”。到了清朝,統治者覺得僅僅給孔子一人加封諡號已經不夠了,於是進而追封孔子先世五代為王,即所謂“啟聖王、呂聖王、貼聖王、裕聖王、榮聖王”。漢高祖、漢明帝、漢章帝、漢安帝、魏文帝、唐高宗、唐玄宗、周太祖、宋仁宗、清太祖、清高宗等十一位皇帝,先後十九次到過曲阜,有些還親自主持祭孔大典。歷代帝王給孔子每增加一個封號,每去曲阜一趟,孔子頭上的神秘色彩就多了一層。孔子就這樣由人變成了神。
來源:清虛道堂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