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註冊時間
- 2007-5-12
- 最後登錄
- 2025-1-28
- 主題
- 查看
- 積分
- 149647
- 閱讀權限
- 250
- 文章
- 365351
- 相冊
- 1
- 日誌
- 8
狀態︰
離線
|
一貫道統係接緒儒、佛、道三教道脈,故其祖師可遠溯至推演八卦之伏羲及神農、黃帝、老子、孟子等儒道古聖先賢及佛教禪宗六祖惠能以上歷代祖師。惟其道門之結社,實創始於黃九祖德輝。茲將九祖以降各祖事蹟列述如後。
第九代祖黃德輝-道號橋灣仙師,江西饒州府鄱陽縣人,係 元始天尊化身,降生於明末,自幼德慧雙美,佛性不昧,好道心切,入全真道習道。順治年間,在江西廬山蒙 上天委地仙授為第九代祖,正式開創「先天道」。為使普度早開,黃祖參訪大乘教等新興宗教,擷其教義精華,於康熙六年(一六六七)制定《禮本》、《愿懺》、《雷唵經》三經,作為闡道章程。黃九祖開道鄱陽一帶,受諸般魔考,至康熙中葉歸空。
第十代祖吳紫祥-號靜林,江西廣信府貴溪縣人,清康熙年間農曆七月十三曰降生,係文昌帝君化身,早期曾皈依大乘教,後入先天道,為黃九祖之再傳弟子。乾隆年間承續道統,在廣信府貴溪、弋陽、鉛山等縣及撫州府臨川縣、饒州府安仁縣等地化眾傳道。乾隆四十八年(一七八三)受官考,後獲釋。乾隆四十九年(一七八四)農曆八月十八日歸空。
第十一代祖何 若-又名若為、若愚、若遂,字了苦,江西廣信府貴溪人,乾隆年間農曆三月九日生,係九天斗母化身,壯年方入學,即補廩生,後棄功名學道,受吳祖心法;又以至誠所感,在洪都(南昌)遇一奇童,言奉 無極老母命,傳以文武火候。早期先天道,係傳藥(採取)不傳火(火候),自何祖之後,方將火候傳齊。何祖闡道洪都(南昌)一帶,乾隆五十五年(一七九○)遭風考,為官捉拿,發配貴州龍里縣,其後度袁志禮、袁志謙兄弟,在龍里一帶闡道;嘉慶五年(一八00)歸空。
第十二代祖袁志謙-又名退安,號無欺、無顛,兄弟排行第十,故又有袁十公之稱,貴州龍里縣人,乾隆二十五年(一七六0)農曆五月十三日降生,係元始天尊化身,以廩生皈佛;嘉慶五年(一八00)續先天道統;嘉慶十五年(一八一0),由黔入滇;道光二年(一八二二),由滇入川;道光三年立西乾堂於成都。袁祖入川之初,盤費用盡,日以算命賣卜遮身,夜晚歇宿戲台,苦心勞志,以紅薯充飢達三月之久,其後渡化徐吉南及楊守一;道光六年(一八二六)將道盤交付徐、楊二人執掌;道光十四年(一八三四)農曆十二月十五日歸空;著有<萬年歸宗>、<金不換>、<無欺老祖全書>等書。
第十三代祖徐吉南-號還無,四川成都府新繁縣人,係彌勒古佛化身,乾隆年間農曆八月七日降生,世代德澤深厚,善孝兼全,自幼佛性不昧,道光三年(一八二三)受記於袁祖。道光六年(一八二六)農曆正月二十七日,與楊守一受命為十三代祖共掌道盤,執掌內盤,闡道西蜀,繼化陝西。道光八年(一八二六)農曆八月二十九日功成了道。
第十三代祖楊守一-又名敬修,號還虛,四川成都府新都縣人,嘉慶年間農曆七月二十三日降生,係觀音佛祖化身。楊祖世代善根深厚,家境富裕,有佃當數處,自幼讀詩書,入泮為監生,官府授有「職員」頭銜。道光二年(一八二二)親承袁祖心傳,勤修苦煉,至道光六年(一八二六)農曆正月二十七日與徐吉南受命為十三代祖,執掌外盤,在成都、新都一帶設堂度人,又開荒嘉陽。道光七年(一八二七)在華陽度眾受官考,發配邊疆,旋因軍功獲釋。其後,風考又起,為救道眾及家人,自重慶返回成都投案,道光八年(一八二八)農曆四月二十九日捨身了道。
火精祖 陳汶海-一名玉賢,道號依精,又號火精,四川成都府新都縣人,嘉慶年間農曆二月二十七日降生,係先天五老赤精古佛化身,道光二十三年(一八四三),掌五行火部之盤,辦理普渡,擔九九浩劫,不辭勞苦,忍辱負重。道光二十五年(一八四五)乙巳在湖北遭風考,農曆九月初八日了道歸西。
木成祖 安添爵-道號依成,湖南湘潭縣人,嘉慶年間降生,係先天五老木公古佛化身,道光二十三年(一八四三),掌五行木部之盤,袁祖歸後,輔助陳玉賢幫辦普渡,拋利棄名,不懼生死。道光二十五年(一八四五)農曆三月十五日遭風考。收入禁中,至農曆十一月初二日了道歸西。
土道祖 宋潮真-道號依道,湖南長沙府寧鄉縣人,嘉慶年間降生,係先天五老黃老古佛化身,道光二十三年(一八四三),受命五行土部之盤,袁祖歸後,輔助陳玉賢辦道,拋家捐資,不辭勞苦,制定章程,努力不懈。道光二十五年(一八四五)農曆三月十五日遭風考,收入禁中,農曆十一月初二日了道歸西。
水法祖 彭德源-字超凡、道號依法,又號浩然、滄州子,儒童老人、素一老人、水一老人、廣野老人,湖北沔陽州人,嘉慶十九年農曆十二月八日降生,係先天五老水精古佛化身,袁十二祖時地任。道光二十三年(一八四三)奉袁祖乩諭晉陞水行,臨危受命,其後,繼火行陳玉賢重建先天道場,嚴立佛規,著有<破迷宗旨>、<破迷宗旨篇>、<八字覺源>、<歷年書帖>、<六字催文>、<三元條規>、<四大條規>、<十六條規>、<天恩調規>、<證恩調規>、<佛堂執事調規>、<十六年詞章>、<功過格>、<慶祝表文>、<科儀雜表>、<鐘鼓表文>等,普傳天下,大展宗風。咸豐八年(一八五八)農曆十二月初一歸西。
金祕祖 林芳華-一名祝官,道號依祕,又號全元、玉山、崑圃,一謂其本性藺,避風考始改林姓,係四川敘州府隆昌縣人,祖籍江西贛州府龍南縣,嘉慶九年(一八0四)農曆六月二十五日降生,係先天五老金母化身,袁十二祖時任金行。咸豐八年(一八五八)水祖歸西,續掌道盤,任內選賢任能,仗義輸財,開荒外國,以普渡收圓為務,著有<太和堂書帖>(含歷年書帖、調賢佳音、惺人助道月調、金石箴囑、玉山講論)、<科儀雜續表>;頒訂<荐恩八則>及<喫緊銘箴>,以作闡道準繩。同治十二年(一八七三)農曆四月初十日逝世於漢口,歸葬隆昌。
第十四代祖姚鶴天-號明池,山西太原府人,係瑤池金母化身,乃西乾堂弟子,出生積善修行之家,祖上七代持齋,樂善好施。徐、楊十三祖歸後,姚祖於同治年間接掌祖位,嗣後四處開荒闡道,同治十三年(一八七四)歸空。
第十五代祖王希孟-字學孟、養浩,道號覺一,又號北海老人,山東青州府益都縣安定鄉人,約生於道光十五年(一八三六),係水精子化身,天資聰慧,無奈出身貧寒,無力從師,仍自學苦讀。生平好道,手不釋卷,潛心三教奧旨,十二歲為人牧羊時,即著有「嘆五更」之絕詩以傳世。二十七歲時由雲南洱東劉萬春之引進,拜姚鶴天為師。進道後回青州潛修,闡道度眾,並成一方頭領。迨至光緒三年(一八七七), 無生老 降臨東震堂敕令王祖為十五代祖,續辦收圓。王祖掌道期間,盡心竭力,不停的為道奔波,其足跡遍及華北及長江流域十餘省,接引原人無數。其道以「三極一貫」為綱領,特重「末後一著」心傳,謂「非人、非時不准傳」,又言「末後大道,會三教而歸一;合萬法而不二;得者成仙;見者成佛;修者成聖」故世又稱其道門為「末後一著教」。
王祖先期闡道尚稱平順,在宗教界亦具聲望;尤其光緒七年(一八八一)在北京三清宮鑄造洪鐘,因獲宰相李鴻章之賞識,而名聞一時。彼時曾度化許多文武官員入道。詎料,其間有人假借其名抗清,遂受連累,以致光緒九年(一八八三)反清人士在武進舉事,即被攀誣;而同年在江蘇海州及湖北武漢之傳道活動,也被當局誣為抗清,派兵圍捕,長子繼汰因而殉道。王祖為躲官兵,避居天津楊柳青鎮,假託歸空,以息風考。為延續道脈,於光緒十二年(一八八六)將道盤交劉清虛執掌。其後偕夫人及次子隱居陜西三原里,設立宏善堂,開創「東震收圓門」,在陝西、甘肅、四川等地,暗度良賢,至民國初年方歸空。
王祖畢生除修辦道外,並致力於著述,以宏揚大道。所著有《理數合解》、《談真錄》、《祖師四十八訓》、《三教圓通》、及《歷年易理》等傳世。
第十六代祖劉世昌-字化普,道號清虛,山東青州府益都縣人,係九天斗母化身,降生於道光年間,其父曾在朝為官,家境富饒,擁有大宅院及眾多土地、佃戶。早年曾追隨王祖開辦,王祖歸隱後,於光緒十二年(一八八六)掌盤,並將先天道門改稱「一貫道」。由於光緒初期道場官考頻繁,劉祖接事之初幾處於隱道狀態,在益都城內設堂兼營茶館,以暗度良賢,數年後,道務方逐漸開展。劉祖歸空於民國八年(一九一九),其道場主要分布在山東及河北、河南一帶。
第十七代祖路中一-號通理子,山東濟寧東鄉五里營莊人,係彌勒古佛化身,降生於咸豐三年(一八五三)農曆四月廿四日,幼年入私塾,善書法,尤精篆書,年長務農。光緒六年(一八八○)入軍伍,在天津小站練兵處充當考拔之職。光緒二十一年(一八九五)受 老 夢示乃辭軍職,在青州投拜劉清虛祖為師,在劉祖之佛堂及附設之茶館習道及效勞打雜。光緒二十六年(一九○○)受命為代表師,在青州一帶宣化度眾。宣統元年(一九○九)抵河南鞏縣傳道。民國七年(一九一八)回濟寧探親度化其妹路中節、甥陳興龍(陳化清)及親友等入道。民國八年(一九一九)劉祖歸空,繼任十七代祖。至民國十四年(一九二五)農曆二月初二日歸空時,其道已傳至山東、河南、山西、陜西四省,有道徒一萬多人,門下有十三大領袖(領長)-陳興龍、孫德博、胡維杏(胡桂金道長之父)、鄭振昌、郝寶山、于為林、王承斌、高方震、張光璧、孫素真(女)、梁兆功、朱步月、褚敬福等。
第十八代祖張奎生-字光璧,道號天然,又號天然子,山東濟寧縣城外南鄉大劉店村人,係濟公活佛化身,光緒十五年(一八八九)農曆七月十九日降生。師尊生而異相,天資聰敏,秉性敦厚,出身修善、書香世家,父永清公(號玉璽,即太師公),母喬太夫人(太師母)、夫人劉率真(劉師母)、妹金花(師姑)、女瑞珍(一名茂金,即師姊)、子英譽(一名茂明、孝騫,即師兄)。張祖早年耕讀;民國二年(一九一三)曾在北洋軍馬隊任軍職,民國四年(一九一五)因父病危乃辭職,隨母操持家務;其後,復繼業於濟南光明德雜貨舖。
民國五年(一九一六)二十八歲時,由褚思恕(即褚善)老師(山東人)引進,在濟寧安居鎮褚氏佛堂,由路祖點化入道。張祖入道後即發奮虔心修辦,為超拔慈父,數年間度化六十四人,以孝心所感,終獲 上天恩准,並得老祖師嘉許與重用。民國九年(一九二○),領天命為代表師,其後又晉升為領長,成為路祖初期之八大領袖之一,在山東西南部的單縣、曹縣、鄆城、滕縣一帶辦道。民國十九年(一九三○)農曆六月十五日,奉天命為十八代祖,首開濟南,次化天津、青島、北平等地。由華北繼而華東、華中、東北、西北、華南、西南,廣設法舟,度化眾生。承上天慈悲,諸天仙佛助化,至民國三十四年(一九四五)投戰勝利時,已將大道傳遍全國各地。
張祖為拯救原人,十餘年間風塵僕僕,走遍大江南北,櫛風沐雨,披星戴月,出生入死,受盡魔難,尤以民國二十五年(一九三六)受官考,受禁近一年之久為最。惟一本活佛濟世之胸懷,以大無畏之精神,不屈不撓突破種種困境,以普化眾生出苦登彼岸為職志。民國三十五年(一九四六)復受邀偕師母入川,在成都大展宗風,化度眾生。至民國三十六年(一九四七)中秋節,功果圓滿,奉詔回天,享年五十九歲。 老敕封天然古佛。
第十八代祖孫素真-字明善,道號慧明,山東單縣人,係月慧菩薩化身,生於光緒二十一年(一八九五)農曆八月廿八日。自幼穎悟,仁善好佛,並承庭訓,嫺淑貞靜。民國七年(一九一八)遇路祖傳授大道,乃投拜其門下,承褚代表師點化入道。悲願宏深,精進不懈,曾為老祖師管理文案,處事敬謹持慎,條理井然,深受老祖師及老姑姑奶奶之讚譽。更由於慈心廣博,於單縣等地度化眾生無數,乃受命為代表師,後再晉任為領長,成為路祖十三大領袖之一。
民國十九年(一九三○)張祖接掌道盤,奉 天命以天道師母身分輔佐師尊辦理三曹普度。十餘年間,為普化眾生,不辭辛勞,南北奔波,忍辱負重,受災受難。民國三十六年(一九四七)中秋,張祖歸空,奉 天命接掌道盤。彼時政局紊亂,內戰方起,官考叢生,道盤動盪,為消弭劫難,重整道場,於民國三十七年二月起由成都、重慶開始在全國各大都市舉行懺悔班,辦理接線。民國三十八年(一九四九)農曆三月抵香港開班,時共軍即將渡江南下,仍不避艱險危難,再返回大陸,欲與諸弟子共存亡,並由上海深入重慶、成都。大陸易幟後,仍潛往各地,暗中接見各方領導,面授機宜,以應時局,穩定道場。至民國三十九年十二月,始由上海經廣州、澳門抵香港。民國四十年(一九五一)抵馬來西亞闡道,化度東南亞眾生。因水土不合,於民國四十二年(一九五三)重返香江。民國四十三年(一九五四),移錫台灣,定居台中市,幽潛深閉,頂劫受難,指示各方領導修辦南針,使道場固若磐石。
師母在台期間,聞官考不斷,不忍眾徒受屈受罪,道場被摧毀,乃發愿頂劫受難,終年足不出戶,自囚色身,替眾贖罪,官考漸平,因而受種種病痛侵襲。至民國五十二年(一九六三)大風考又起,道場岌岌可危,乃叩萬首求 老 慈悲,消除魔考,自行承擔劫難,發揮了菩薩救苦救難的慈悲心懷,自此官考漸消。然至民國五十年代後期,各方道場逐漸復甦宏展之際,師母自身則頂受諸多病痛魔難而每況愈下,終於在民國六十四年(一九七五)農曆二月二十三曰,在風雨中功圓果滿,回天繳旨, 老敕封中華聖母。
來源:一貫道簡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