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註冊時間
- 2007-5-12
- 最後登錄
- 2025-2-22
- 主題
- 查看
- 積分
- 149735
- 閱讀權限
- 250
- 文章
- 365774
- 相冊
- 1
- 日誌
- 8
    
狀態︰
離線
|
人類已遠離創造之神,既不知道祂,更不承認祂是萬有之主,也不知道並違反祂所設立的各種定律。如前所述這是人類苦難與災禍的根源。而且人已落到一個地步,無法自救,不能自己找到創造主並返回到祂面前,這個救贖的工作只好由神自己來作。
祂的第一步是使人認識祂並知曉祂的法則。祂就在世上尋找少數虔誠的人,將自己啟示給他們。祂選定了一個肯於聽從祂話的人,名叫亞伯拉罕,特別賜福予他和他的後裔,使成為大族,即是以色列人。經兩三千年之久,耶和華神不斷向以色列人顯現,借著摩西頒下律法,借著眾多先知曉諭祂的旨意,並歷世歷代以大能的作為保守護衛他們。但在他們身上只能得到兩個結果:其一是他們有限度地知道了這位創造之主,也知道了祂律法的一部份;其二是用歷史證明了人雖知道了當受敬畏的主宰,但沒有能力遵行祂的律法。舊約聖經就是記載這一段的過程,也記述了以色列人終於背離了創造並賜福給他們的神。
在此之後,仁慈的神必須自己降臨世間,親自作成救贖的工作。要如此做,祂必須降生成為人,這就是耶穌。在舊約時代後期,許多先知已預言將有一位救主降臨,他們稱祂為「彌賽亞」,這也是當時以色列人在強國壓制下得到解救的唯一盼望。耶穌就是那降世的彌賽亞。彌賽亞是希伯來文,翻譯成當時所用的希臘文就是「基督」。所以耶穌被稱為基督。耶穌基督是基督教信仰的中心,也是基督教得名的由來。
耶穌基督雖是佔著極重要的地位,但一般人對於有關祂的許多事卻感到難以解明,事實上世間很多事物都是十分難解的,例如相對論即是其一,只是我們不敢隨便批評相對論罷了。玆願將關於耶穌基督最為要緊的幾件事,試圖解釋如下。
首先是耶穌的神性問題。有關耶穌事跡的記載,在基督教以外的文獻記載非常之少,僅足夠證明歷史上有這樣一個人,並祂在猶太巡撫彼拉多手中,被釘死在十字架上,死後祂的門徒奉祂的名發展成為基督教。一般人若初讀新約聖經之福音書的記載,會感覺到除了說耶穌是童貞女所生,常行一些神跡,並於死後三日復活之外,祂的生活言行與常人沒有太多差別 。對所記的幾個不尋常事件,已是頗有疑問,要說耶穌是真神降世,更難接受。
聖經記載耶穌曾對祂的門徒說:「你們當因我所說的話和所作的事信我。」又曾宣稱祂所說的是神的話,所作的是神作的事。後世許多研究耶穌事跡的人,都稱讚耶穌為完人的模範。若下功夫仔細查考祂的生平,就可以看出祂所說的話是神的話,而說話的聲音是人的聲音。祂所做的事是神作的事,而身體的動作是人的動作。祂所具有的完全屬性是神的屬性,祂的日常生活卻是人的生活。若用物理現象作比喻,很像一般的水面,水面以上是空氣,水面以下是水;若就空氣與水間的介面而言,其在上的一方是空氣,在下的一方是水,所以這個介面具有空氣與水的雙重性質。耶穌就是這樣持有神與人的兩種屬性。神使祂成為神與人之間的媒介。唯有如此,神自己活在人中間,祂才能將自己清楚完全地顯示給人,使人能真正知道神,這就作成了人得救的第一步。耶穌的神性是基督教的根基,是聖經中心的主題,決不可否認或懷疑。這道理也許不容易第一次聽到就立刻接受,但若我們存信心與誠心,客觀地多探討聖經真理,尤其是若肯真誠遵行各人良知所已明白的真道,照著耶穌所說所行的去行時,就不難接受相信了。若承認耶穌是神,有關於祂的神跡,也就不成甚麼問題了。
其次是關於耶穌被釘十字架的事。一般對此常有兩個問題,一是耶穌既是真神降世,為何殘酷,無助的被釘死在十字架上?再是耶穌被釘十字架的意義為何?關於前一個問題,普通人很容易以為神來到世間成為人,一定是用暄赫尊貴的身份。但耶穌之來,是要訴之於人的良知,而非要爭得人對權勢的畏懼與降服。是要人在體察明辨之中,知道神性、神德與神愛,然後心悅誠服的歸順神。所以祂取了最普通的小民身份,借此身份寧靜的顯示神給世人。但人已習於拒絕神,所以祂當代的人棄絕祂,甚至將祂釘死在十字架上。又祂既見棄於人,也就不見於作史者的記載之中了。
基督教常用十字架為標誌,以表示十字架在信仰中的重要,但一般人對十字架的意義也是感到甚為費解。我們可說十字架至少能以顯露出下列幾件事。第一是人的罪,耶穌在世上所行的,都是幫助教導人並傳揚天國的福音。祂完全無害於人,祂指摘那些借宗教而肥己的人,也是期望他們能改過遷善,但竟不能容於人,而為人所害,所以是顯出人的罪之深,正如耶穌所說:「光來到世間,世人因自己的行為是惡的,不愛光倒愛黑暗。......凡作惡的便恨光。」第二是顯露神的愛。真神降世俯就卑微的人,施善於人之後,盡管受盡人的凌辱,最後仍在十字架為殺害祂的人祈禱:說「父啊!赦免他們,因為他們所做的,他們不曉得。」並且是甘願自己受苦刑,要成就人的救贖。所以是顯明了神為罪人死的捨己之愛。第三是解決人一生所行之惡的果報問題,前已說人因自己的惡,在永生永世中要落在可怕的惡境裡,無法自贖。慈愛的神就自己成為人,就是耶穌,作人類的代表,代人在十字架上受刑,消去罪的果報之災。這是神所命定設立的救法,使罪人祗要存信心感恩而領受,就有了罪得赦免之樂。捨此之外,人無論是怎樣用盡了思慮,想盡了辦法,仍是不能靠自己任何努力,解決罪的果報問題。第四是在十字架上耶穌為我們獻上挽回祭。施洗約翰曾介紹耶穌說,這是神的羔羊。在舊約中以色列人被教導,人有罪要以羔羊代罪而死。這是為要使人知道罪是不能隨便輕忽,不能馬馬虎虎不予計較。聖經十分強調罪的工價就是死。宇宙、社會、人生一切的混亂都是由罪而起。罪是對神的叛逆。罪必須正面地嚴重對付。舊約的羔羊不過是象徵,耶穌降世才是真正神的羔羊,在十字架上為我們的罪作挽回祭。使接受贖罪的人,每一想到自己所犯之罪,就知自己是該死的,不敢忽視並輕犯任何違背神律之罪。
聖潔的神是不能容忍任何細微的罪,而人是滿身罪污不能進到神面前。所以十字架是神人相會的焦點。這是神所指定並設立的。我們只能知道沒有十字架我們就沒有盼望,但十字架的道理是我們無法徹底了解的,在此我們必須虛心承認我們智慧的有限,用信心接受無限之神的救法。
次一疑難問題是關於耶穌的復活。耶穌的復活與祂的神性是互為佐證的。若承認耶穌是神,則祂必須復活。若知道祂確是復活,更足以證明祂是神。從聖經中可以看出復活的兩個確切證據。第一是耶穌的門徒在祂被釘時的畏懼懦弱與沮喪灰心,與祂復活後他們的勇敢、充滿信心且大有影響能力,正好成為強烈的對比。他們果敢的對眾人宣講之主題就是說復活的耶穌已被神立為救主基督了。第二是使徒保羅在致哥林多教會書信中寫著:「基督復活後,曾一時顯給五百多弟兄看,其中一大半到如今還在。」聖經學者都認定哥林多書信確是保羅所寫。以保羅之為人,他既如此寫,決不會不實。除此兩點外,越多仔細研讀聖經,就越知道耶穌復活是無可置疑之事。讀者若對此問題有興趣,可進一步參閱證道出版社「墳墓的秘密」一書。
最後還需要提到耶穌再來的事。現在這個世界不完全,有缺欠。神創造的目標是一個完美的宇宙。如何從這個世界過渡到完美的世界呢?有一些人主張靠人力改善這個世界使臻於完美。此說是錯誤的。從理論說,以有限而不完善之人,使用有限而不完善之手段,不可能產生無限完善的成果。從事實說,人心不善,人智有限,因而形成今日世界之混亂。常說「人心不古,世風日下」,可見道德之日益淪喪。古時戰爭用弓箭,現在則用原子彈;古時強盜明火執杖,現在國外有些強盜是用卡車機槍,這些都足以證明世界是退步而不是進步。若不是進化,就需要借著突變,使宇宙成為完善。這只有靠全能之神用祂的無限之智慧與能力做成。這是整個救贖工作的完成階段,所以仍將由耶穌成就之。到了這世界的終了之日,耶穌還要再來,為這世界作一總結,並開始完美至善的新天地。凡已革心歸屬於祂的人,無論生死,也都要改變,成為新的完美至善的存在,與至高之神永遠同居。
人類一切的苦難災禍,都是由於不認識創造之神並違反祂所設立的各種定律。已犯的罪愆也無法自贖,唯有等候自食其報。耶穌降世為要拯救我們。祂一生的言行給我們清楚的看到神,並得以透徹知道神和祂的旨意。祂在十字架上受刑而死,使我們的過犯得以塗抹。祂復活使我們也都獲得復活永生的生命。祂要再來,遷植我們永居於完美的天國。只有祂是真神,為救人而降世為人,只有祂在十字架上為世人的罪作了挽回祭。所以說耶穌基督是人類唯一的恩慈救主。
來源:基督教是甚麼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