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GO論壇
  登入   註冊   找回密碼
查看: 673|回覆: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其他] 中國神獸”龍”的傳說及解釋 [複製連結]

Rank: 1

狀態︰ 離線
跳轉到指定樓層
1
發表於 2012-4-9 14:46:22 |只看該作者 |倒序瀏覽 | x 1
龍,在中國的神話與傳說中,是一種神異動物,具有蝦眼、鹿角、牛嘴、狗鼻、鯰鬚、獅鬃、蛇尾、魚鱗、鷹爪、九種動物合而為一之九不像之形象。
前人分龍為四種:有鱗者稱蛟龍,有翼者稱為應龍,有角者稱虯龍,無角者稱螭龍。還有一種說法是有兩角為龍,獨角為蛟,無角為螭,無腳為蠋。
龍有九個孩子,每個孩子都有龍的部份外觀及內涵特性,但是每個孩子長得不像龍。
傳説中的人類始祖伏羲、女媧,皆龍身人首(或蛇身人首),又被稱爲「龍祖」。華夏民族的先祖炎帝、黃帝,傳説中和龍都有密切的關係,「黃帝龍軒轅氏龍圖出河」(《竹書記年》),相傳炎帝為其母感應「神龍首」而生,死後化爲赤龍。因而中國人自稱為「龍的傳人」。
傳說龍能隱能顯,春風時登天,秋風時潛淵。又能興雲致雨。龍後成為皇權象徵,皇帝又稱為真龍天子,皇宮使用器物也以龍為裝飾。龍被中國先民作為祖神敬奉,普遍尊尚「龍」。中國民間流傳著許許多多關於龍的傳說。
《山海經》記載,夏後啟、蓐收、句芒等都「乘雨龍」。另有書記「顓頊乘龍至四海」、「帝嚳春夏乘龍」等傳說。在中國,流行 「耍龍燈」(「舞龍」、「龍燈舞」)等風俗。
最早時鳳凰由於五行屬火,因此被視為陽,代表雄性;而龍五行屬水,被視為陰,代表雌性。後由於龍的形象更為帝王所喜歡,因此改為以龍為陽,以鳳凰為陰。
參考資料 + 2009-08-11 10:48:58 補充 1970年代在內蒙古赤峰市翁牛特旗三星他拉村出土過「C」型玉龍,後經考古勘查確認該玉龍屬於距今約5000多年的紅山文化遺物。

1987年河南濮陽西水坡遺址45號墓發現了蚌塑龍虎,考古和碳-14測定墓葬的年代在距今6500年前左右。據學者李學勤、馮時等考證,45號墓發現的蚌塑龍虎與中國傳統天文學中的四象有密切的聯繫。

中國歷史上的各個朝代,帝王也稱呼自己為「真龍天子」,龍也具有權力的象徵。與皇帝有關的事物也背影上了龍的標記,如"龍床","龍顏","龍袍"等 2009-08-11 10:49:13 補充 文化

香港九龍寨城公園十二生肖像之龍龍在中國傳統的十二生肖中排列第5位。

龍與鳳凰、麒麟、龜一起並稱「四瑞獸」,香港渣打銀行在1979年起發行的鈔票都是以這些瑞獸為題材。(也有許多典籍和史書著作中提到「四瑞獸」分別為:猰貐、居、貔、狻猊。)

青龍與白虎、朱雀、玄武是中國天文的四象。

龍也是中國帝制時期的皇帝象徵物,唯有皇帝能使用五爪的龍當作記號或黃袍上的刺繡,其他大臣及皇族只能用四爪的龍又稱蟒,在臺灣的許多廟宇皆有龍的雕像或畫像,皆是四爪龍。 2009-08-11 10:49:31 補充 [編輯] 近代研究
關於龍的動物學真相,根據動物學家楊鍾健以及歷史學家何新在20世紀末公布的研究成果,龍的原型是大型爬行類動物,主要是鱷魚(水龍)及巨蜥(山龍)。上古三代以前,中國古陸氣候暖濕,此二類動物在中國大陸多所存在,舊石器新石器遺址中都有鱷魚骨化石的發現。傳說中所謂貪吃的「饕餮」之名,也不過是兇猛鱷類(如鼉龍)的轉語。《左傳》中曾經記載黃河沼區域發生著名的「龍」鬥記載,也就是鱷魚的求偶爭鬥[1]。 2009-08-11 10:49:45 補充 被認為是龍出現的記載
古代正史及野史素有大量群眾乃至達官貴人奔走數百十里,競相圍觀一種巨型罕見生物的記載,那是一種腥味極重,滿身魚鱗,長著四隻腳爪,嘴邊有觸鬚,頭上有雙角或獨角,困蜿於地的生物。古代人民常會為這種生物搭棚,澆水以緩解其痛苦直到它藉滂沱大雨它騰飛而去。因為罕見,人們才會「奔走百里,竟往觀之」,古代文獻不曾出現這種生物張牙舞爪地傷害圍觀群眾的記載, 2009-08-11 10:49:49 補充 它不但不傷害人,在陸地上,甚至連移動也有困難,像只喪家犬似的垂頭喪氣,當人們一桶桶地往其身上澆水時,它身上的鱗片也會為之開合,甚至能夾住圍繞其身的蠅蟻。這與「見之百米外,唯恐避之不及」的鱷魚大不相同,鱷魚在古代中國並非罕見,而且在陸地上也兇猛異常,能追趕牛羊。這種被稱為墜龍的現象並非為古代獨有,在近代歷史上也曾出現過。 2009-08-11 10:50:08 補充 1934年8月8日,營口發現了一具與傳說中的龍十分相似的生物骨骼,而在這生物未死前,當地居民曾經兩次見到過它,併為其搭棚澆水。據《營口市志》記載:「8月8日午後,遼河北岸東小街一農民在附近葦塘發現一巨型動物白骨,長約10米,頭部左右各有一角,長約一米余,脊骨共29節。 2009-08-11 10:50:13 補充 偽營口第六警察署將其運至西海關碼頭附近空地陳列數日,前去參觀者絡繹不絕。」當時也曾邀遍老漁民辨認,但沒人能說出個所以然,後經營口市水產高級中學教授前往辨認,判定為蛟類,老百姓議論紛紛,普遍認為是龍。當時的《盛京時報》派人採訪,前後刊載過五篇報導,並配發照片。中國中央電視台《走近科學》、《探索·發現》等欄目曾就此營口墜龍事件拍攝過專題片《解開七十年前的迷團》及《龍影遺骨》。 2009-08-11 10:50:24 補充 1994年,由華夏出版社出版,馬小星所著的《龍:一種未明的動物》也詳細研究了發生在近代黑龍江的另一起墜龍事件,既由黑龍江杜爾伯特蒙古族自治縣博物館任青春根據其父親任殿元於1944年在黑龍江省松花江流域目擊的龍之口述所整理撰寫的《我所看到的黑龍》一文,刊載於1989年12月,上海人民出版社編輯出版的《中外書摘》第三卷第四期上。馬小星對此松花江墜龍事件極度重視,花費數年時間大量查閱古代文獻,並數次委託及親身前往松花江(黑龍江省肇源縣與吉林省扶余市之天然界限)流域調查。《龍:一種未明的動物》搜集了大量記載和目擊者的證詞,試圖證明龍是一種歷史上真實存在過的生物。
喜歡嗎?分享這篇文章給親朋好友︰
               感謝作者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覆 登入 | 註冊


本論壇為非營利自由討論平台,所有個人言論不代表本站立場。文章內容如有涉及侵權,請通知管理人員,將立即刪除相關文章資料。侵權申訴或移除要求:abuse@oursogo.com

GMT+8, 2025-8-10 22:45

© 2004-2025 SOGO論壇 OURSOGO.COM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