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註冊時間
- 2010-11-2
- 最後登錄
- 2019-7-15
- 主題
- 查看
- 積分
- 12706
- 閱讀權限
- 140
- 文章
- 5133
- 相冊
- 16
- 日誌
- 25
   
狀態︰
離線
|
鐵馬
「鐵馬」即腳踏車,也由日語直接譯為「自轉車」,北部地區稱為「孔明車」,這是孔明在三國爭戰之時造過「木牛流馬」,人們因景仰孔明的巧思,而有此種稱謂。
腳踏車雖祇有兩輪,但由於它具有輕便、不佔空間,相對之下,價錢又便宜,故而風行一時,成為代步、載運農產品的工具。後者所用的腳踏車係加重型,後輪及後架特別加強載重量高達兩三百台斤。
在民國三十年代至六十年代的農村裡扮演了相當重要的角色,舉凡蔬果、家禽,以及鴨蛋、豬胚(小仔豬)都有特製的竹編器具承裝由腳踏車載運。
屬於大眾交通工具者,早期有台糖公司之小型火車「五分仔車」,及至大型汽車、卡車與個人的機車、轎車相繼出現後,前述傳統交通工具即告式微。
渡水的交通工具,台灣地形山高河川短水流湍急,多以架設橋梁為渡水的工具,橋有木造、竹造及石、磚造,在山間山高谷深,則架設「流籠」代替;而在較為平緩的河流,則以「竹排(台語音)仔」或小木船「舢板」。
資料來源:搜尋自網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