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註冊時間
- 2010-9-2
- 最後登錄
- 2022-4-26
- 主題
- 查看
- 積分
- 66
- 閱讀權限
- 30
- 文章
- 116
- 相冊
- 0
- 日誌
- 1
 
狀態︰
離線
|
修行,是自然的湧現—一 海濤 輯
1.我們很容易忽視平凡的事物。比如:我們只有在呼吸不正常時才注意到呼吸,在煩惱時才渴望智慧。
2.人的智慧並非來自研究偉大的學說,而是來自對平凡事物的觀察。
3.智慧是能看透自己不需要追求任何東西。
4.執著我們視為可喜可愛的事物,即是種下苦因,因為沒有任何事情能維持究竟的永恆。
5.單純的安住於當下,我們的心終會契入生命中原有的和諧狀態。
6.我們必須從跌倒中學習走路。修行也是如此,我們從觀察無明、犯錯、反省、繼續前進中,學得智慧。
7.我們越求安逸,就越隨心所欲做事,心就越懶散、輕率、慌亂。
8.無常、苦、無我不是我們所信的概念,而是我們所觀的對象。
9.見到煩惱而不隨順煩惱,就沒有痛苦。
10.在有痛苦時就解決它,這解決的過程與結果,就是修行。如果沒有痛苦,就要保持不苦的狀態,這也是修行。
11.修行的方法是培養止觀,以便深入照見;學習觀察得更深入,你會觀見任何思想情境的變遷都只是生滅現象。你將會瞭解,除了淨化自己,一切都不值得執著,這樣心就能自在了。
12.凡夫的煩惱像燈燭的火,遇風則滅,需要善護。成就者的煩惱如森林的大火,遇風則越熾盛;觀照越綿密,道心越鞏固,智慧越增長。
13.人只有在得到自由之後,才會知道從形器的束縛中解脫是怎樣的滋味。人只有在黎明來臨後,才懂得花兒何以微笑。
14.沒有克制六根,會危害清淨;沒有了解經典,會危害修行;沒有覺察與觀照,是通往涅槃的障礙。
15.凡夫覺悟過去,聖人覺悟於現在。
修行,是自然的湧現—二 海濤 輯
1.佛陀教育我們去面對這個世界,他從未教我們逃避,如果一個人能放棄所摯愛的東西,他的心會變得堅強。
2.生命的不同在於「業」的不同,如果我們修行正確、正當、正直、良善的法,所得到的將只是善業。
3.當一個人見到了苦而心中不苦,就是見到了法。
4.覺悟法性而安樂清涼的心,只不過是懂得放下的心!
5.知足的人看到獲得的壞處、擁有的危險,這是放下的最高德行。
6.苦樂的感受束縛了我們的心,使我們排斥或攀緣,執取順心的事物、感受,而厭惡一切不順遂的。
7.聖人之樂,是源於內觀、正知、正覺與法喜。
8.當心中出現某種念頭,就往內心觀照。
9.修定的主要原則,就是集中力,做事便很快。
10.我們的心思會為自己製造毒藥。佛法所說的毒藥包括:貪、瞋、癡,以及忌妒、偏見、傲慢、懷疑與固執。
11.當我們能覺察這心思的毒藥,又回到無意識狀態,實行禪定深觀,我們便能超越它們。
12.一個歡樂的生命並不是在追求開心,而是在體驗生活的境遇;並不是在滿足私人的需求,而是在滿足生命的需要;並不是在躲避痛苦,而是在必要的時候承受痛苦。
13.戒,是在每一身、語、意活動中的覺醒與專注。定,是適合於工作的身心狀態。慧,是事事皆無礙。
14.我們修行得愈久,需求越少;需求少,愛才會增長,我們不能去愛一個我們需要的東西。
15.形成恐懼的主因之一,就是我們不願意面對自己的真相。
16.該為恐懼負責的就是念頭,當你正在專心應付某種危機時,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