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GO論壇
  登入   註冊   找回密碼
查看: 833|回覆: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其他] 喝酒,不會醉? [複製連結]

Rank: 8Rank: 8

狀態︰ 離線
跳轉到指定樓層
1
發表於 2012-7-6 22:40:01 |只看該作者 |倒序瀏覽
自然醫學博士 陳俊旭 著 喝酒是世界各民族都有的傳統文化,自從有史以來,喝酒習慣就一直伴隨人類。快樂時喝酒慶祝,難過時借酒澆愁,無聊時喝酒打發時間,三五好友聚在一起也藉小酒放鬆心情。 德國人把啤酒當水喝,法國人用餐時來一杯紅酒,據說可以保護心血管。

洋人喝白蘭地、威士忌,俄國人喝伏特加,日本人喝清酒,中國人喝白酒,紹興人喝黃酒。聽說台灣埔里酒廠的紹興酒味道最好,做成醉雞讓不喝酒的人也胃口大開。

天氣冷時,用米酒加麻油煮個麻油雞,吃得暖呼呼,連小孩子都愛吃。 幾乎每個成年人都喝過酒,在台灣社會的酒國文化裡面,有人向你敬酒,如果不回敬,就好像沒禮貌,但是如果自己酒量不好怎麼辦? 萬一喝了酒,要如何避免宿醉? 如果可以弄清楚體內酒精的運作,加強自身解酒的能力,也就可以保護自己免受酒精的侵害。

為什麼每人的酒量不同?有些人酒量差,喝了一點點就面紅耳赤、狂言亂語、或是想睡覺。但有些人酒量很好,喝了很多也不會醉,這是為什麼呢? 答案是每個人體內<解酒的能力>不同。

<解酒的能力>在科學上如何解釋呢? 能不能被加強呢? 答案是肯定的。

酒精的學名是<乙醇>,它在人體內會被轉變成<乙醛>,乙醛是有毒性的,會造成許多不舒服的酒醉症狀,必須盡快被分解成<乙酸>,才不會對身體造成傷害。

一個人這種<乙醇><乙醛><乙酸>的能力如果比較差,就是俗稱的酒量差,如果能力好,雖不一定要成為酒國英雄,<眾人皆醉而我獨醒>,但至少也可以保護自己,免於被灌醉的風險。

為何喝酒要配花生? 大部分的酒精從嘴巴喝下去之後,經過食道與胃,最後主要是在小腸被吸收。所以,如果可以減緩酒精到達小腸的時間,就可以減緩酒精吸收,避免一下子就酒醉了。要如何達到這個目標呢? 很簡單,只要在喝酒之前、或是喝酒之時,吃一些含脂肪的食物,就可以阻擋酒精快速進入小腸。

在生理學上,脂肪類食物會減緩<胃排空>的時間,意思是吃油脂會讓食物停留在胃的時間久一點。所以,很多人<邊喝酒,邊吃花生>是很有道理的,因為花生富含脂肪,吃花生可以減緩酒精進入小腸被吸收的速率。其實不只花生,只要富含脂肪的食物都有這種效果,例如瓜子、腰果、五花肉、或是一些含油脂的下酒菜,甚至喝一小杯苦茶油也有同樣的效果。

除了脂肪之外,蛋白質也有加強解酒的效果。大量飲酒時,身體為了快速把<乙醇>轉變為<乙醛>,需要動用到肝臟解毒功能的第二階段,尤其是第二階段七大作用中的<胺基酸結合作用>。

胺基酸是由蛋白質分解而來,所以飲酒時要吃蛋白質類食物,可以加強肝臟解酒功能,預防酒醉,所以下酒菜當中,也常有豆干、滷蛋之類的蛋白質食物。

這部份的排毒機制,讀者若有興趣可以參閱拙作<怎麼吃,也毒不了我!>。 為什麼空腹喝久容易醉?如果空腹喝酒,胃裡面沒有含脂肪的食物,<胃排空>會很快,也就是說酒精會一下子就進入小腸被吸收,馬上被分解成<乙醛>就容易醉。如果不吃蛋白質類食物,肝臟的解毒功能也會較差,容易使酒精傷害肝臟、引起酒精性肝炎、腫瘤,或是退化性疾病。

所以,喝酒時為了保護身體、為了酒量好,一定要吃點食物,盡量避免空腹喝酒。 為什麼酒醉會不舒服?酒精是有毒物質,而且會讓人上癮。毒性來源主要是來自<乙醛>,這是酒精在體內經過腸胃道或肝臟所自然代謝的中間產物,是一種中樞神經抑制劑,除了會使人興奮、放鬆之外,更會造成食道、腸胃道、胰臟、肝臟、造血系統的傷害。

短暫時間大量飲酒,會突然增加血中乙醛的含量,導致潮紅、顫抖、冒汗、心跳加速、血壓升高頭痛、全身痠痛、疲倦、噁心、嘔吐、胃痛、頭暈、怕光、怕吵、意識不清、憂鬱、焦慮、易怒、、、等等。後面這些症狀也就是俗稱的宿醉,宿醉通常在喝酒之後六小時就會發生,如果放任不管,通常也會自然在24小時內消退。

人體在少量喝酒時,是用腸胃道和肝臟裡面的<乙醇脫氫脢>將乙醇轉變成乙醛,但如果大量喝酒時,就必須動用到肝臟的第二階段解毒階段。如果第二階段解毒功能不佳,酒精會用罄解毒酵素系統,大量剝奪氧氣,導致大腦缺氧,此時會使人昏睡。

腦部是人體最重要的器官,不能缺氧,如果短時間大量喝酒,導致缺氧,會使人昏睡,其實這是一種保護機制,是大自然的智慧。因為一個人如果睡著了,就不能再喝酒了! 這樣就可以保護身體免於過多酒精的傷害。倘若一個人突然間大量飲酒,嚴重缺氧可能會導致呼吸與心跳停止,甚至休克和死亡,所以,大量喝酒也是會有生命危險的。

什麼是假酒? 工業用酒精常會添加<甲醇>,它所代謝的中間產物為<甲醛>,甲醛就是俗稱的福馬林,用於浸泡屍體或當做非法的食品保鮮劑之用,它的毒性比乙醛更強,所以誤食假酒(工業用酒精)會導致失明甚至死亡,原因就在於甲醛。

為什麼會有啤酒肚?酒精(乙醇)在體內轉變為<乙醛>,再轉變為<乙酸>,再轉變成<乙醯輔脢>。乙醯輔脢在體內代謝有兩條途徑,一是進入檸檬酸循環,產生熱量,一是進入脂肪酸合成。由於長期喝酒的人會剝奪某些酵素,使得大部分乙醯輔脢都進入脂肪酸合成。結果就是常喝酒的人會長肥肉,尤其是在小腹,形成俗稱的啤酒肚。

脂肪酸合成除了會形成啤酒肚之外,還會造成脂肪囤積在肝臟裡面,形成脂肪肝。據調查,台北市上班族45%有脂肪肝,而大部分脂肪肝的形成原因是喝酒造成。 脂肪肝如何預防與治療?脂肪肝是肝臟病變的第一個步驟,如果放任不管,日後容易演變成酒精性肝炎、肝硬化、肝癌。要預防脂肪肝,除了要少喝酒之外,還可以補充抗脂肪因子(Lipotropic Factors)。

什麼是<抗脂肪肝因子>,其實它是一系列重要營養素的通稱。因為肝臟代謝脂肪、重金屬、脂溶性毒素的過程中,排放膽汁的運作中,需要特定的營養素,例如膽鹼(Choline)、甲硫胺酸(Methionine)、甜菜鹼(Betaine)、葉酸(Folic Acid)、肉鹼(Carnitine)、維生素B12。 在正常的運作之下,肉鹼會促進脂肪轉換成能量,使脂肪不會囤積在肝臟當中。

所以,對於飲食中脂肪攝取很多的人、常喝酒的人、環境或飲食常暴露在化學污染物的人,都非常需要補充肉鹼。補充肉鹼,是少數可以抑制酒精性脂肪肝的方法之一。

如何可以不醉?常常在酒桌上交際應酬的人,最想知道的就是如何增加酒量了。其實,增加酒量有科學的方法,但是請不要使用這些方法增加酒量之後,喝更多酒,這樣反而更加傷身,失去解酒排毒的原意。

不管是腸胃道或肝臟的解酒作用,都可以善用葛花、奶薊、兒茶素、或是超級排毒配方
喜歡嗎?分享這篇文章給親朋好友︰
               感謝作者     

請注意︰利用多帳號發表自問自答的業配文置入性行銷廣告者,將直接禁訪或刪除帳號及全部文章!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覆 登入 | 註冊


本論壇為非營利自由討論平台,所有個人言論不代表本站立場。文章內容如有涉及侵權,請通知管理人員,將立即刪除相關文章資料。侵權申訴或移除要求:abuse@oursogo.com

GMT+8, 2025-5-25 16:20

© 2004-2025 SOGO論壇 OURSOGO.COM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