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GO論壇
  登入   註冊   找回密碼
查看: 408|回覆: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景點推薦] 「中部」鹿港之旅/商業文化 串連地方發展歷史脈絡 [複製連結]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原創及親傳圖影片高手勳章 熱心參予論壇活動及用心回覆主題勳章 旅遊玩家勳章

狀態︰ 離線
跳轉到指定樓層
1
發表於 2012-7-12 21:39:33 |只看該作者 |倒序瀏覽
資料來源與版權所有:udn旅遊休閒
 

鹿港之旅/商業文化 串連地方發展歷史脈絡

【欣傳媒/記者蘇曉凡/專題報導】   

   
街面的建築形式反映出不同時代的印記。(記者蘇曉凡攝)

鹿港是一個具有相當歷史的古鎮,所謂古鎮,不光是有看得見,摸得著的古蹟,還要有傳承下來的文化發展脈絡,這些在鹿港都保留的相當完整,也成為遊客到鹿港觀光旅遊,附帶的有趣話題與對映今昔的地方傳奇。

早在清朝乾隆40年之前,鹿港就已經有了泉郊與廈郊的組織,分別是鹿港與泉州及廈門來往的商人組成的商會,而「郊」就是類似同業公會的組織,最遲到了嘉慶年間,鹿港已經有了八郊,分別代表了做生意往來的對象及主營的商業項目。

鹿港八郊代表的不光是當時的商業組織,八郊的名字也出現在包括鹿港廟宇如天后宮重修的刻記當中,甚至遠到台南大天后宮的重修捐款名冊中,都見到鹿港八郊的名字,顯見鹿港八郊在當時社會中的地位與組織規模。

透過八郊的組織,反應的是鹿港早期商業的興盛,以及鹿港以商起家的特質,乾隆49年鹿港成為清代官方設立的正式口岸,所有的貨物從鹿港上岸,也早就了當時這裡繁華的商業,過去鹿港的不見天街,也正是因應這樣的商業特色而刻意建造的。

清代時,鹿港就形成了人車分道的佈局,貨物到了鹿港,都需改以人力拉車行走後車巷運送到各店家,再由挑夫送到鋪著紅磚的大街上;不過由於不見天街在日治時期拆除,現在到鹿港除了還在的候車巷,仍有不少古厝保留前門是商店,後門是住宅的建築特色。

而隨著不見天街的拆除,新的街面就反映出日治時期的商業建築形式,以1923年的關東大地震為分水嶺,之前的是紅磚圓拱造型街屋,之後則改為水平臥樑的加強磚造結構,目前在鹿港街道上還保有百餘棟這樣的建築。

這些建築在過去也都是商店門面,延續至今留下許多老字號,而當時流行的將姓氏篆刻在門面或拼音在圍欄上,除了留下反映當時社會的建築細節,也成為到鹿港旅遊很有趣的看點。

喜歡嗎?分享這篇文章給親朋好友︰
               感謝作者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覆 登入 | 註冊


本論壇為非營利自由討論平台,所有個人言論不代表本站立場。文章內容如有涉及侵權,請通知管理人員,將立即刪除相關文章資料。侵權申訴或移除要求:abuse@oursogo.com

GMT+8, 2025-8-5 21:58

© 2004-2025 SOGO論壇 OURSOGO.COM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