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註冊時間
- 2007-3-4
- 最後登錄
- 2025-8-7
- 主題
- 查看
- 積分
- 8172
- 閱讀權限
- 200
- 文章
- 1365
- 相冊
- 0
- 日誌
- 0
    
狀態︰
離線
|
今年七月份安排了一趟澎湖之旅,住台灣這麼久了還第一次去外島旅遊,見識到了澎湖的海好藍,天也好藍,風景也好美.
小門鯨魚洞:
小門鯨魚洞的海蝕門地形,關於鯨魚洞的由來眾說紛紜,比較普遍的說法是有條小鯨魚擱淺在小門岸邊,母鯨極力搶救卻無力回天,
母鯨因悲傷過度而撞山壁自盡,於是撞擊出了這樣一個類似鯨魚身體形貌的鯨魚洞。
但是實際上,所謂的鯨魚洞在地質學上來說是海蝕作用所鑿出的一個海蝕門,包括平行侵蝕與垂直侵蝕的結果,
鯨魚洞旁邊有一根海蝕柱,原本也是海蝕門,後因上頭的門頂陷落而變成海蝕柱。
01.
通梁古榕座落在保安宮的廣場上,其樹種為白榕,本身就氣根茂密盤根錯節,
所以共有98條氣根因接觸到地面,而變成了支柱根,使榕樹向四方擴展支條枝繁葉茂,
加大樹冠,而形成天然的遮陽棚,綠陰覆蓋660平方公尺。
02.
澎湖跨海大橋:
跨接白沙島和西嶼島的跨海大橋無疑地是80年代澎湖的象徵,也曾經被譽為東亞第一跨海大橋,
不過現在已經不是第一了,日本海上機場的連外跨海大橋已經擠下澎湖跨海大橋成為東亞第一。
03.
七美島上最美的雙心石滬:
1937年顏恭先生在七美打造這座石滬的時候,或許心中盤算的是可以在冬季增加多少魚貨維持家庭開銷,
萬萬沒料到幾十年後的雙心石滬,會成為廣告業者取景、政府觀光形象行銷以及無數戀人來到岸上許下諾言的熱門景點。
04.
05.
七美島上的小台灣:
小台灣位於澎湖縣七美嶼的東北方,由牛母坪沿著濱海公路往北走,經過斜坡路段時會看到一個觀景涼亭,
站在涼亭上即可觀賞到經年累月海浪拍蝕的結果,成為形狀酷似小台灣的海蝕平台,因此稱作七美小台灣,
還有狀似龜山島的岩石在同樣的位置,在海水退潮時形狀更為明顯。
06.
07.
望安的花宅聚落:
中社古厝古名花宅,因社區中央有一突起的小丘,當地人稱為花心(位置就在曾家古厝的後方),
因此舊稱此聚落為花宅,民國35年,以其位置在望安島中央,因此改名為中社村。
08.
09.
10.
保留比較完整的曾家古厝
11.
12.
13.
七美望夫石:
由七美燈塔向東南瞭望,可見到一玄武岩塊,受海水侵蝕後,形成似仰臥於海面上的女人,即是俗稱的望夫石。
傳說,有對恩愛的夫妻,男的每天出海捕魚,早出晚歸,有一天,風暴突襲,妻子心慌苦候一夜。
第二天,人兒依然不歸,她不眠不休苦守海邊,最後不支昏倒。不知過了多久,海邊的岩石,形成一個人形,
形狀恰似一位孕婦,後代的人們都認為這就是那位日夜守望郎君回來的婦人的化身。這個傳說為望夫石增添了淒美的傳奇色彩。
14.
15.
七美島上七美人塚:相傳明朝萬曆年間,七美島常有海盜上岸滋擾搶奪,某日當島上男人大多出海捕魚之際,
又有一批海盜從七美南方登岸,大部分老弱村民見狀紛紛躲到山洞內躲避,有7名在山上作食的婦女因來不及躲藏而被海盜發現,
這7個女子一路逃到七美人塚附近終究被海盜圍擄,為了保有貞節不受凌辱,於是退到井口後相偕跳井自盡,
等海盜離去後村民來到井邊救人時已經回天乏術。
村民為了追念這七位貞節烈女於是土填井口為墓,說也奇怪,井口上竟然就長出了七株常年茂綠的樹種-香花樹。
當東北季風降臨七美時,七美島上的樹木都枯萎泛黃後,香花樹卻常年翠綠,因此贏得七美人的虔誠信仰。
16.
17.
西嶼落日:這張照片是從我們住的民宿門口拍的夕陽餘暉,因為趕回民宿已經太晚了,夕陽已經快不見了,只拍到這張而已,蠻可惜的.
18.
澎湖二崁古厝:二崁古厝位在澎湖西嶼鄉,已有近百年的歷史,為陳氏家族所有的古厝,建於民國前一年,歷經兩年才完工落成,
相傳建於「牛臍穴」之上,是一座融合閩南風情及二崁特色的「兩落八櫸頭」閩南式大厝,
用在地的咾咕石及玄武岩作為建材,並裝飾有彩繪磁磚、石木雕刻、泥塑及交趾陶等傳統工藝藝術,莊嚴簡樸卻不失當地特色,
經評定為國家三級古蹟。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澎湖美食:澎湖的海鮮真的是又新鮮又美味,好多種貝殼以前只有在藝品店看過而已,到了澎湖才知道原來這些貝殼是如此的美味啊.
30.
31.
32.
最後放幾張隨手拍的澎湖風景照片
靜靜躺在沙灘上的小船
33.
退潮後的沙灘與海
34.
桶盤嶼上的柱狀玄武岩:澎湖各地柱狀玄武岩以桶盤嶼柱狀玄武岩最有名氣.
35.
|
-
總評分: 威望 + 4
查看全部評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