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GO論壇
  登入   註冊   找回密碼
查看: 530|回覆: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民俗技藝] 明末清初時期移民或原住民製作之工具(5){10p} [複製連結]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榮譽會員勳章 原創及親傳圖影片高手勳章 熱心參予論壇活動及用心回覆主題勳章 民俗耆老勳章

狀態︰ 離線
跳轉到指定樓層
1
發表於 2012-7-19 21:25:07 |只看該作者 |倒序瀏覽 | x 2
 稻穀苔
民間早期使用的稻穀苔或稱穀篩,若用作篩肥料,則稱為糞篩,用竹子編成一長方形有漏孔或篩目的盛器,兩側綁二根長竹竿操作時由兩人抬篩框,搖動穀子漏下,草則浮在框內,可將其清除。本件文物由鐵絲網加在木框上,形若水泥工使用之砂石篩。

 稻穀摔桶
民間割稻時將稻穀與稻草分離的摔桶,統稱「削桶」。一般完整的削桶組包括削桶(削桶、桶拖繩、桶拖止)、桶梯(桶梯頭、桶梯柱、桶梯止、桶梯索)以及笨仔(笨仔篙、麻布、笨仔巾)等。本項文物包括削桶、桶梯和割稻刀及刀籃。文物已古舊不完整。

 腳踏打穀機
腳踏打穀機是日治時期發展出來的農具,比削桶要用摔穀子的方法較為進步。本件脫穀機並不完整,脫穀時尚有穀箱,以便將脫落的穀子盛在箱內。

本文章隱藏的內容

 犁/犁頭
犁為水田翻土的主要工具。本件為木製犁身,保存情形良好。

 土壟
土壟與石磨的作用相似,石磨是磨粉,土壟是穀子脫殼。土壟是用竹子編成兩層,上層和下層,上下層都有木齒,用堅硬的木頭削成板棒成齒狀,上下層填以土使其固定,穀裝在上層,有洞漏入兩層之間,土壟可用人力使其旋轉穀殼與米就二層間的縫中輾出。土壟在民間不如石磨普遍,如富有的人家,有專門磨穀的「土壟間」。成套的土壟應有土壟鉤。

 木臼與木樁
木臼是木質的搗臼,木樁是搗杵。杵與臼是民間樁搗穀物使其脫殼或是樁搗米飯使成麻糬,做糕做餅。本項文物共有四件,一個臼、三個樁,臼腳已腐杇,而木樁保存良好。

 犁頭
犁是水田翻土時的工具,用牛來拉,犁的構造分為十部,即犁底、犁柱、犁轅、犁尾、犁術、梨攝、犁壁、犁頭、土治公以及象鼻鉤等。本件犁為普遍形式,犁轅和犁柱都是木材建構,民間亦有全部為鐵質構成的鐵犁。

 而字耙
文物有兩件,為而字耙,農夫犁田翻土之後,要把土切割使鬆並除去田中的雜物,因此用牛來拉而字耙,農夫手扶耙並將耙齒桶入土中。耙柄為木質,耙齒共有十三支,鐵質成條形,齒尖因使用而鋒利。兩件而字耙完整。

 刈耙
刈耙是整地的工具,當田經犁來翻土,而字耙來鬆土之後,農民就用刈耙來割土,同時有壓平的目的。刈耙大小不一,平原地區刈耙較長,刈刀都在十一耙以上可多至二十五耙,田地較小或梯田地區刈耙較小刈刀三、五、七、九不等。這二件刈耙,一是七刀另一是三刀,刀是鐵打的也有用竹子削成的。這二件刈耙完整。

 蜈蚣犁
本件蜈蚣犁的腳比較短,而呈犁形同時在拉處設置一個圓鐵輪,柄為木質其他皆用鐵質。這一件蜈蚣犁是旱田除草用,可用牛拉,但也可用人來拉。本件文物完整。




資料來源:台灣文化館
已有 1 人評分威望 收起 理由
ntyang1961 + 2 您親傳的貼圖非常棒,無私分享造福眾人,論.

總評分: 威望 + 2   查看全部評分

喜歡嗎?分享這篇文章給親朋好友︰
               感謝作者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覆 登入 | 註冊


本論壇為非營利自由討論平台,所有個人言論不代表本站立場。文章內容如有涉及侵權,請通知管理人員,將立即刪除相關文章資料。侵權申訴或移除要求:abuse@oursogo.com

GMT+8, 2025-8-18 18:10

© 2004-2025 SOGO論壇 OURSOGO.COM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