繡花鞋
台灣粵籍的婦女在大陸已經不纏足,來台灣後又多住在山區從事農耕,所以也不纏足,平常穿著清色或黑色的平底包鞋。本件1雙繡花拖鞋,在黑色底布上繡著精美的花卉圖案,是節慶時穿用的。
鴟鴞風帽
帽後加長到後頸及肩膀,帽頂則類似屋頂,是狀元帽與風帽結合,帽前面則有花朵的形狀的花勝,面正面則有兩隻公雞拱菊的圖案,雞有冠同官,菊則是長壽,同時又與吉同音,所以集吉祥、官祿、長壽等滿滿的祝福。
風帽
本件童帽帽後加長到肩膀,稱為風帽,帽頂帽緣處以如意雲頭紋滾邊,是好運、吉祥的,帽頂正面則用盤金繡繡製盤長紋,盤長迴環相盤,延綿不斷,期盼孩子的成長一直順利、連綿不斷。
本文章隱藏的內容 碗帽
造型像覆蓋的碗稱為碗帽,帽頂裁成六瓣,形狀有點瓜皮帽,但圈條部份不加硬襯,是幼兒四個月大時,外婆家送「頭尾」不能或缺的整套衣衫。
 披肩
本件為民初、日據時期小孩外出盛裝穿用的披肩,整件用毛線勾針編成圓扇型,下綴珠粒及流蘇,披肩除了有裝飾的作用外,也可作為收涎兜,防止口水沾到衣服上。
 碗帽
造型像覆蓋的碗稱為碗帽,本件在帽正面以織帶圍成方形邊飾,中間繡著大型花朵、及梅花等吉祥花草紋,帽緣綴飾了亮片作避邪用,左右兩邊有方勝加穗,以求壓勝、祈祥。
 弓鞋
1911年以後由於各界及日本總督府的強制規定下,台灣婦女慢慢解除纏足的風氣,本件1雙為平底、百納鞋底,在朱紅色的鞋面繡著精美的花卉圖案,應為纏足後放足的女子所穿的繡花弓鞋,仍保有嬌小,但已改為方頭。
 帔帶風帽
本件童帽帽後有加長到肩膀的帔,稱為風帽,帽頂帽緣處以人字針法作連續左右斜向人字紋,正面則用盤金繡法花草紋,整件以紅色調為主,代表吉祥、樂觀、鴻運、興旺、喜氣;而金色的繡線則是代表了財寶、富貴。
 鴟鴞風帽
本件童帽頸後加長到肩膀,童帽的兩側各繡製一隻上揚的鳥頭,或公雞,因此本件是鴟鴞帽與風帽結合,鴟鴞是當官(雞冠)、中狀元之象徵,此外,帽正面還用貼布及盤繡,滿滿繡製了壽字與菊(吉)花等的吉祥圖案。
 眉勒
過去婦女頭髮多梳髮髻,遇有節慶時就會在額頭上配帶華麗的眉勒,很像小孩的圈帽,但邊緣較窄,本件眉勒在黃色底布上繡著盛開的大花、果實、枝葉累累,左右則有咖啡色挖貼成鳥頭的邊飾,是民間常用鳥類與花卉搭配的主題,都具有長春榮華的意思。
資料來源:台灣民俗文化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