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振暘墓
本文章隱藏的內容
位址:
台南市南區竹溪里桶盤淺段墓園內
年代:
崇禎15年(1642年)
曾振晹墓是在民國四十一年底發現,後經過多次修補。
此墓係明崇禎十五年(西元一六二四年)之遺物,而荷蘭人據臺是在西元一六二四年,因此可證明曾氏在荷據時期以前就已來臺開墾。
這是目前臺灣發現最早的明朝古墓。
曾振暘墓坐北向南,花崗岩墓碑。
入清後,為了使人民淡忘明鄭,於是下令凡是和明鄭相關的墓塚均需遷葬故里,唯有曾蔡二姬墓和二鄭公子墓留在台南。
三座墳墓規模都不大,也沒有什麼華麗的裝飾,卻仍嚴守約定俗成的規制,由墓埕、供臺、墓碑、左右手及墓塚所組成。戰後曾加以整修,除墓碑外,大多近代之作品。
曾振暘墓位於臺南市南區的桶盤淺墓園內 ,於民國七十四年(1985年)11月27日公告為中華民國三級古蹟。
該墓是臺南市列為古蹟的四座古墳之一,另外三座是永曆年間鄭家宗族之墓的藩府曾蔡二姬墓、藩府二鄭公子墓與清光緒三年(1877年)的施瓊芳墓。此墓是現今臺灣已知的墳墓中最早的明朝墳墓。
資料來源:搜尋自網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