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GO論壇
  登入   註冊   找回密碼
查看: 914|回覆: 2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古蹟歷史] 國家一級古蹟-臺灣城殘蹟安平古堡 [50P] [複製連結]

SOGO榮譽會員

自由之鷹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榮譽會員勳章 原創及親傳圖影片高手勳章 熱心參予論壇活動及用心回覆主題勳章 民俗耆老勳章 軍武十字勳章 福爾摩沙龍勳章

狀態︰ 離線
跳轉到指定樓層
1
發表於 2012-8-8 01:11:47 |只看該作者 |倒序瀏覽 | x 18
本帖最後由 ntyang1961 於 2012-8-8 01:12 編輯

臺灣城殘蹟安平古堡
  













本文章隱藏的內容























































































 
位址:
臺南市安平區國勝路28號

年代 :
明天啟四年(西元一六二四年)

安平古堡 是台灣地區歷史最悠久的城堡。

她的命運和赤嵌樓一樣波折叢生,不但數度易主,建築外貌和用途也幾經變更。

最初的「安平古堡」,其實就是荷蘭人建造的「熱蘭遮城」,又稱「奧倫治城」,為荷人在台灣最早建立的城堡,充做統治台灣和對外貿易的總樞紐。

鄭成功領台後,繼續使用荷據時期的兩大城堡-熱蘭遮城和普羅民遮城,並分別改名為「安平鎮」及「承天府」;前者做為鄭氏府第,後者做為全台政治中心。

入清後,政治中心移至內地,本城改為軍裝局。

同治十年(西元1873年),英國軍艦來犯,船砲命中城內軍火庫引發爆炸,城牆隨之而毀,之後遂成廢墟。

後來一度淪為居民修築房舍、清廷建造「億載金城」的磚石來源,可謂情景堪憐。

日據時代,原有的城垣被剷平,改建成今日所見的日式海關宿舍與紅磚平台,至此,荷式城堡的蹤影可說已毀於無形。

光復後,改名「安平古堡」,經整修原來日式宿舍,闢為古蹟紀念館。

今日所見的安平古堡,雖已是歷經多次整建後的模樣,不復當年碉堡的宏偉壯麗,但是其所保存的豐富史料,和所代表的文化意義,仍是非常值得一覽的勝地!另外,設在古堡入口對面的「永漢民藝館」,原為清稅務司公館遺址,現陳列有明鄭至清朝的民俗文物,遊客可憑安平古堡入場卷免費參觀,亦是不可錯過的據點。

安平古堡,古稱奧倫治城(Orange)、熱蘭遮城(Zeelandia)、安平城、臺灣城,位於今台灣台南市。

最早建於1624年,是台灣最古老的要塞建築。

自建城以來,曾經是荷蘭人統治台灣的中樞、也曾經是鄭氏王朝三代的居城。

安平古堡有兩處遺跡被列為古蹟,為國家一級古蹟臺灣城殘蹟,及國定古蹟熱蘭遮城城垣暨城內建築遺構。

而一般民眾登高望遠的瞭望臺,多被以為是安平古堡,但事實上是建於日治時期,不屬於古蹟。

古堡建築屋舍純用紅色磚瓦,黃昏時與落日相煇映,景色優美,「安平夕照」1953年獲台灣省政府選為台灣八景之一。

歷史:

1622年,荷屬東印度公司佔領了澎湖,以之作為東亞貿易的轉口基地。

1623年,荷蘭人在「一鯤鯓」建立一座簡單的砦城,這就是安平古堡的前身。

1624年,在與中國明朝的軍隊激戰了八個月以後,荷蘭人和中國官方達成協議,同意把設置於澎湖的要塞和砲台毀壞,而於1624年轉移至台灣島,中國則不干涉荷蘭對台灣的佔領。

荷蘭人佔台以後,在原來的砦城舊城址上,以荷蘭執政的門閥「奧倫治」(Orange)為名,重新興建規模宏大的城堡「奧倫治城」(Orange),1627年以荷蘭行省名澤蘭省(或譯熱蘭省)改建命名為「熱蘭遮城」(Zeelandia),至1632年始完成首期堡底工程。當時,這座城堡是荷蘭人統治台灣全島和對外貿易的總樞紐。

1626年,日本人濱田彌兵衛帶領朱印船船隻到台灣買生絲,並向東印度公司借用戎克船到泉州運回貨物遭拒,濱田彌兵衛相當不滿,又知悉新港社原住民不堪荷蘭的虐待,在1627年帶領該社16名原住民向長崎代官末次平藏控訴荷蘭人壓迫,準備鼓勵江戶幕府採取反荷作為。

1628年春天,濱田彌兵衛率船來台,同行者共470名,其中包含先前16名台灣原住民,荷蘭的台灣長官彼得•奴易茲(Pieter Nuyts),將武器及火藥全數扣留,並軟禁濱田及禁錮十六名原住民。

濱田闖入彼得•奴易茲住處,綁架彼得•奴易茲及其兒子,並以彼得•奴易茲之子為人質返回日本,並封閉荷蘭在平戶的商館。

荷蘭巴達維亞方面感到事態嚴重,在1629年將彼得•奴易茲撤職,且宣判兩年有期徒刑。

1632年,荷蘭將他引渡至日本監禁,荷蘭人在日本的貿易才獲得恢復。

1662年,鄭成功攻下「熱蘭遮城」,順利將荷蘭人驅逐出台灣,建立了台灣歷史上第一個漢人政權。

鄭氏因為懷念閩南第二故鄉泉州府晉江縣的「安平」,同時也將該城改為「安平鎮城」,這就是現今「安平古堡」這個名稱的由來。

鄭氏王朝三代統治者均駐居此城,故又叫「王城」。

1683年清軍入台後,政治重心移至府城內,城堡改為軍裝局,重要性日減,而牆垣也多傾圮失修,安平城逐漸荒廢。

1873年,英國軍艦來犯,船砲命中城內軍火庫引發爆炸,城牆隨之而毀,之後遂成廢墟。1874年,欽差大臣沈葆楨來台處理「牡丹社事件」,與日本人進行交涉,將安平城外城的牆磚,運至「二鯤鯓」,建立「億載金城」。














資料來源:搜尋自網路维基百科
已有 1 人評分威望 收起 理由
pk2012 + 10 您發表的文章內容豐富,無私分享造福眾人,.

總評分: 威望 + 10   查看全部評分

喜歡嗎?分享這篇文章給親朋好友︰
               感謝作者     

Rank: 8Rank: 8

狀態︰ 離線
2
發表於 2015-3-6 02:56:46 |只看該作者
隱私及安全居住功能的建物

Rank: 3Rank: 3

狀態︰ 離線
3
發表於 2015-5-21 21:56:31 |只看該作者
台灣歷史文化感謝大家支持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覆 登入 | 註冊


本論壇為非營利自由討論平台,所有個人言論不代表本站立場。文章內容如有涉及侵權,請通知管理人員,將立即刪除相關文章資料。侵權申訴或移除要求:abuse@oursogo.com

GMT+8, 2025-9-11 05:37

© 2004-2025 SOGO論壇 OURSOGO.COM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