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註冊時間
- 2007-5-12
- 最後登錄
- 2024-11-15
- 主題
- 查看
- 積分
- 148763
- 閱讀權限
- 250
- 文章
- 364304
- 相冊
- 1
- 日誌
- 8
狀態︰
離線
|
彩虹的邊線—徐瑞憲個展
展期 :2012/10/13 - 2012/11/25
地點:地下樓D區
徐瑞憲是以機械動力為創作形式的藝術家,他運用動力學原理,以馬達帶動齒輪連結其他機械零件,展現個人低調而精準的機械美學。每一件裝置作品都是他從零到有的嘗試過程,先將概念手繪成作品模擬圖,進一步分解成動力結構圖、展開圖,詳實說明物件尺寸與聯結方式,再實際進行零件切割然後焊接組裝,整個製作過程都需精心計算並費時調整。
徐瑞憲的作品是其生命經驗的轉換,他對動態藝術的濃厚興趣,來自對生活的觀察與回憶。收集機械零件的習慣既是創作上的需要,或許也是從小協助母親做資源回收時養成;二姐的鼓勵與早逝,影響他於1992年自籌學費到法國,進入艾克斯普羅旺斯藝術學院學習西方傳統繪畫與雕塑。在法國創作的宿舍窗景與洗手台、馬桶等小品油畫,晃動的線條與誇張的構圖流露異地求學的迷惘與掙扎。藝術學院對使用新媒材創作的鼓勵,開啟他對藝術工作奮不顧身的投入,甚至讓老師必須藉由關閉工作室來避免他過於沉迷。長期專注於機械裝置的創作,金屬粉塵無意間累積在肺部;黃明川導演為其拍攝的紀錄片末,特寫他長繭的手指與拔除鐵削的動作;更突顯藝術家融合創作與生命的深刻印記。
本展以「彩虹」象徵記憶中的夢想,美好卻容易消逝,藝術家試著憑藉心中的記憶畫出一道邊線,再現逐漸被遺忘或即將逝去的夢想。進入燈光幽微的展場,四件作品依序分置,以互動的形式召喚已逝的美好記憶。《記憶的邊線》由上而下投影到地面,前後搖晃的長方形陰影是消失的鞦韆坐板,明滅再現孩童擺動鞦韆時的歡呼聲與飛揚身影。收藏母親《記憶旅程》的老舊抽屜,緩慢從牆面伸出,伴隨抽屜開闔的規律聲響,投在天花板的影像時而浮現時而消失。《夢想盒》以四塊巨大的模型組版構成,當機車組件接收感應訊號而轉動,藝術家騎乘第一輛機車實現第一次環島夢想的美好回憶被興奮述說。《午後狂想曲》由小學課桌椅演出,像是被施魔法般的旋轉與舞動,充滿小學生下課後無窮的活力與想像力。藝術家極為用心讓擁有獨立生命個體的作品完整現形,再讓作品反覆循環低語述說其生命中的故事與回憶。
「彩虹的邊線」,徐瑞憲用影子與聲音,勾勒每個人心中對夢想既遠又近的記憶。憑藉多年的創作經驗與直覺,重新組合童年生活中印象深刻的物件,轉換物件原來的形象與造型,並融入嶄新的科技元素,讓新媒材與老故事產生微妙的結合。最後以空間機械裝置的表現形式,緩慢再現記憶中的夢想,悄悄喚醒夢想中如詩的未知。
來源:台北市立美術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