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註冊時間
- 2010-11-2
- 最後登錄
- 2019-7-15
- 主題
- 查看
- 積分
- 12706
- 閱讀權限
- 140
- 文章
- 5133
- 相冊
- 16
- 日誌
- 25
   
狀態︰
離線
|
本帖最後由 ntyang1961 於 2012-12-3 07:03 編輯
民俗廟會由來
民俗廟會,隨著人民的生活習慣、情感與信仰的代代相傳,經由地域或環境變遷的影響,而衍生出如今深具地方特色的台灣風俗,在歷史文化傳承與人們精神生活方面,扮演著舉足輕重的角色。
從北到南,全台各地廟會活動終年不斷,傳達出台灣人民心靈至誠的信仰。
在臺灣,由於廟宇遍佈各地與宗教活動的興盛,舉凡神佛誕辰、建醮祭祀或安靈祈福,都會舉行熱鬧的廟會活動,而「王爺」與「媽祖」則是台灣最重要也最普遍的民間信仰神祇,並依據各方供奉背景、神像淵源,或是信眾祖籍等因素之不同,而各自呈現同中求異之習俗與特色。
其主要的祭典活動大都不離請神迎神、出巡遶境、誦經祈福、設宴酬神、陣頭表演、藝陣遊行或過火、燒王船…等,其中聲勢浩大的神明出巡遶境則是一般廟會活動的重頭戲。
值得一提的是,這些豐富的廟會活動,除了具有知識、藝術與娛樂功能之外,也兼具教化民眾、凝聚民心和保鄉衛民的特色,更促使民俗廟會朝向民間戲劇與傳統藝術表演的蓬勃發展。
因此,廟會文化彷彿是台灣鄉土文化的縮影,從廟會活動中可以清晰地看到台灣人民的信仰、藝術、人文的多元面貌,也真實地浮現了台灣民間信仰的價值觀。
資料來源:搜尋自網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