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GO論壇
  登入   註冊   找回密碼
查看: 1020|回覆: 5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問題與討論] 轉貼 南懷瑾 2004-12-4摘《正修行之路——禪密雙修——有關觀慧方面的指示》 [複製連結]

Rank: 8Rank: 8

狀態︰ 離線
跳轉到指定樓層
1
發表於 2013-2-8 22:51:32 |只看該作者 |倒序瀏覽
本帖最後由 boy650623 於 2013-2-8 22:53 編輯

呼吸是生滅法,你聽過我講過沒有?
  智怡師:聽過。
  師示:它一來一往,你數它幹嗎?!那麼,為什麼古德及祖師們教人以數息法?那是因為你內心不靜稍稍把你的心收回來在數字上跟呼吸配合一體,然後心覺得靜了下來,便不要再數了,就跟著隨。但是,隨息不是隨呼吸。現在問你們,一呼一吸叫做什麼 ?

  (部分同學答:一念)
  師示:對!一呼一吸名一念,也叫做一息。呼出去,鼻子出氣,毛孔也出氣;吸進來叫做「吸」。一呼一吸之間的那個叫做念,也叫做息。

  什麼叫做息呢?在休止的狀態中。譬如你們觀看一個人的睡眠,尤其嬰兒,當真正睡著了的一剎那間是沒有呼吸的,那才是睡著,等到睡了一下,忽然猛吸一口氣,又起了一呼一吸的作用了,那是腦子裡微細的妄念又動了。有妄念的時候,呼吸就動,真沒有妄念的時候,那一陣子叫做「息」。

聽懂了沒有!叫你隨息,不是叫你隨氣呀!一般人的隨息,都跟著呼吸生滅心跑,這怎麼修得好,當然這不只是你一個人,你們全體都是如此。

隨息即隨那呼吸生滅之後的那個不呼不吸的靜念,跟隨著它,就得「心息合一」了。後來道家融合了這個法門,名詞一變就叫做心息相依,心息兩個配合為一,休止在那裡,這個時候把念頭硬是強制停住了,呼吸也強制停住了,這個叫做隨息。你現在公然講一邊唸咒一邊隨息,既然隨息就不會唸咒子,念了咒子就不會隨息,念動氣就動,念不動氣也不動,你懂了嗎?你自己矛盾也不知道,不用般若觀照,沒有智慧,怎麼能修得上路呢?!一天到晚給業病所擾,你身體本來蠻好,一念之間給業病著,妄想特別多,東一下,西一下,說是聰明伶俐,其實聰明伶俐不好就是業,這個知道吧!
摘自《觀音法門》

  以耳根聽自己唸佛聲音的觀音法門,不但有益身體健康,而且易於得止得定。當然修觀音法門也可聽外界大自然的各種音聲,但還是以聽自己的唸佛聲為最佳。不管打坐也好,不打坐也好,「南|無|觀|世|音|菩|薩」的聖號,一字一字唸得清清楚楚,不宜求快,最好是用金剛唸誦法,一口氣一口氣地念(唸咒亦同),氣的長短與音調因個人身心狀況和習慣而異,以輕鬆自然為原則,避免勉強搞得氣急敗壞。

  一般人唸佛都是粗淺地在喉嚨間嘶叫,沒有讓氣自然沉至喉嚨以下,同時也將心沉下來。唸佛如果心浮氣躁,那就不對。那樣唸法,聲在喉間,越念氣就越粗越大,根本是吼不是念,名為念觀世音,其實有如在罵觀世音。真正唸佛應充滿了親切誠懇的歸屬感,內斂含蓄,有如投*在諸佛菩薩的懷抱裡,或者將諸佛菩薩捧在心坎裡。

念時嘴門微張,嘴層不動,只舌頭動,牙齒輕動也可以,嘴鼻不要呼吸,氣別竄出來,沉至丹田,一口氣「南無觀世音菩薩、南無觀世音菩薩、南無;;」地接下去,等到要轉氣時,嘴巴閉著,不要呼吸,讓氣自然充滿胸肺,順心沉澱下來。嘴裡微聲,心裡在念,不管開口念閉口念,大聲小聲,躺著坐著,皆將注意力輕輕放在心窩子胸口處,不宜在腦子裡念,否則容易睡不著。


  如此,你邊念,心中寧靜安詳,同時耳朵用心回轉來聽自己的唸佛聲「南|無|觀|世|音|菩薩」,一個字一個字聽得清清楚楚。此時,如果中間有其他雜念妄想來,你不要管,不要擔心。妄想再多都無所謂,它並未阻礙你唸佛的正念。這有如蠟燭的光明和黑煙一樣,佛號等於光明,妄想則是周遭的黑煙。

黑煙儘管冒,只要佛號不停,即是光明不滅,二者彼此無礙。又如挖井,把泥巴挖出來成一深坑是唸佛,挖掘中途難免有些碎泥剝落是妄想,碎泥剝落,沒有關係,主要在於不斷挖掘,越挖越深,井自然成。
摘自實修《大安般守意經》

安那般那是叫你先認識息的道理,呼吸往來不喘,鼻子呼吸聲音也寧靜了,有感覺的狀態,這個叫氣。感覺聲音都寧靜了,內在的,那個叫息。息是感覺得到的,感覺到自己身體內部內、外都在動,這個叫息。修安那般那出入息,是修這個息,不是修鼻子往來這個喲 。
  現在這個隨這個息,進叫安那,出叫般那,一進一出。都知道了,意念也清淨了。慢慢慢慢由風變成氣,由氣變成息,到息的境界,好像念頭也空了,腦子也不想了,氣息好像停止了,這個就是息的境界。

這是息,這叫止,停在哪裡。當然你們初步這個機會,這種境界很少,有時候一剎那之間就過去了。但是沒有關係,慢慢練習止在這裡,止在這裡以後,注意喲!還有呼吸沒有呢?有啊!現在我不敢斷定你們這樣聽了就做到,不見得。在座的當中有人可以做到。做到的更好,沒有做到的慢慢來。
摘自《靜坐於長生不老》要非常注意這點

 其次在靜坐的進度中。因為心念的太過專一,偶爾也會覺得呼吸近於停止。當這種狀態發生時,有時就會感覺全身僵直,稍微帶有僵硬的感覺。實際上,這是因為用意太專,漸漸促使全身緊張的關係。這種類似停止呼吸的作用,並非真的是「止息」和「氣住」的境界。嚴格說來,這是由於神經的過分緊張所致(所以,打坐的時候常常要注意放鬆,精神,肉體,包括覺觀也應該輕點,跑了就輕輕帶一下,不要太用力。)。

在培種情況中,執之太過,不能放鬆返還於自然,往往會弄得心境枯搞,生機木然。甚至,更嚴重一點,便會使身體和四肢的各個關節,進入僵硬的病態。雖然並非如小說家所謂的走火火魔,但至少已經因此而得病了。如果因靜坐而到達這種境界,自我治療的唯一方法,就是要把自己的身心儘量的鬆弛,甚至,儘量哈出力氣,自我放鬆,任意進入自然呼吸,就如平常人睡眠時的狀態。

這樣只須很短的時間,便可「更上一層樓」而轉進新的進度了。倘使有些用工太久的人,雖然努力施用這種方法,僵持的狀態還是依然如故,那就只有用密宗和道家的特別教授法了。.

(二)生殖機能的反應:即在靜坐時,或剛剛下坐後,生殖器突然勃起,甚至久堅不下,猶如亢陽的狀態,同時引起睾九部分微細神經的跳動,以及攝護腺、會陰部分輕微的震動。
如果練習靜坐,做到絕對沒有這種現象發生,那麼,又等於生機斷絕,久而久之,便使身心枯寂無情,等於一潭死水。關於靜坐中生殖機能反應的調整與對治的方法,也很繁複而一言難盡。如果真要專心致力於靜坐修道的人,最簡便而有效的方法就是減少飲食。甚至,可以短時不食,必定生效。佛教以過午不食為戒律的基本,並非完全屬於信仰的作用。諺云:「飽暖思淫慾,飢寒發盜心。」實在不是無因的。

一個人的身心能夠在絕對靜止的狀態中,內無思慮妄想憂悲苦惱的打擾;外無動作勞力勉強的加行,不昏味、不意亂神迷地順其呼吸的自然,過了一個晝夜的時間,所有體能的精力和氣力,便自然而然地恢復到充盈的原來狀態,猶如太陽系統各大行星在一週期恢復相同的相對位置。如果能夠在這種恢復原來充盈狀態的時候,在某一「剎那」之間,呼吸往來的氣機,也就自然地「須臾」止息,達到飽和的程度。此時如能「持盈保泰」,配合心理上真正的平靜清虛,才可真正做到「煉精化氣」和「練氣化神」的功效了。
喜歡嗎?分享這篇文章給親朋好友︰
               感謝作者     

Rank: 8Rank: 8

狀態︰ 離線
2
發表於 2013-2-8 22:58:22 |只看該作者
這也就是我說的,聽老師講經時,入味。
因為他談的都是過來人的,見地!!~

但要確定的是,這都只是有為法,加行而已。
離入佛門,還沒有,這是真的!!~


只是
石頭路滑(人生的道路),
竿木隨身(有功夫,比較不被世慾所侵)

但切莫認為這就是,佛法,誤人誤已~~~
佛法,般若不共世間法,無境界可言!!~(個人見解)

Rank: 5Rank: 5

狀態︰ 離線
3
發表於 2013-2-9 02:16:21 |只看該作者
在師尊蓮生活佛所述中︰

早期依拙火定【三脈五輪】生起淨光也只能到達無色界邊緣,在此界天停留甚久,不得前進,後悟、無念、無著、無思、、即刻跨越此無色界天!

再者密教非是通三脈五輪即是終境,再進者有【明點光】出現,進而當中更是內心清淨無染的清雲境界﹙無任何一絲貪嗔癡慢疑、我執、法執、空執、、、、﹚方能聚明點光,成【金剛鍊】佛性!這當中還有很多步驟、見解、修持、諸佛印證!很多人以為密教三脈五輪通者,就是即身成佛,這是無知的想法與謬見,所以在當代密教大成就者蓮生活佛親證之境界,外人難以窺視!這當中更是密法之密密!

點評

祺一  書中是三脈七輪,但我是憑印像記著密輪、臍輪、心輪、喉輪、頂輪!是否有錯!與蓮生活佛無關!  發表於 2013-2-9 02:37:20
boy650623  祺一你上師少二輪@@!!~  發表於 2013-2-9 02:29:31
密法通三千

道威透無極

Rank: 8Rank: 8

狀態︰ 離線
4
發表於 2013-2-9 02:28:56 |只看該作者
本帖最後由 boy650623 於 2013-2-9 07:38 編輯
祺一 發表於 2013-2-9 02:16  
在師尊蓮生活佛所述中︰

早期依拙火定【三脈五輪】生起淨光也只能到達無色界邊緣,在此界天停留甚久,不得 ...


祺一你少二輪@@!!~
南懷瑾老師對“三脈七輪”的開示
節錄自《答問青壯年參禪者》
我就問少林寺的同學們,三脈七輪清楚嗎?不清楚,只好簡單的畫了。至少我有一本書《靜坐修道與長生不老》,你們沒有看吧!中醫道家的十二經脈、奇經八脈,印度瑜珈的三脈七輪,這些氣脈路線,在這本書上大致都畫了。印度注重的三脈七輪,同中醫道家所注重的十二經脈、奇經八脈完全不同;三脈七輪是修定的境界。
剛才你們不是聽我跟丁師兩個對話嗎?他到的那個境界,我說你最後一個藍光下來,他說對。中脈是藍色的,所以中脈通了,你就一片光明,跟站在高山頂上,像喜馬拉雅山頂萬里無雲那個藍天一樣;也和科學家到了太空所見的那個境界一樣。所以藍天是青藍的;顏色是沒有究竟的黑,黑的不過是深青色。
僧丁:下面是水一樣。
南師:那個是偶然的境界。你為什麼當時看到水一樣的呢?下面的“水大”還沒有化開。
這一條中脈,由頭頂的囟門,中間靠後腦一點點的地方,與虛空連下來,一直下來通到海底。男性的海底,位置在生殖器和肛門之間,這裡有個三角形的地帶。所以密宗的“曼陀羅”,畫個三角形,四角形,都是身上氣脈要點。這時與中脈連起來,從左邊下來,同左邊的鼻孔有關係,一直下來,通到人體右邊的睾丸,這是左脈。右邊的頭頂一路下來,通到人體左邊的睾丸,這是右脈。右脈同肝、膽、腸、胃,有絕對的關聯。大便不通啊,腸胃問題,這個右脈是重點;漏丹、遺精啊,同左脈有絕對的關聯。
有沒有人問,這是講男的還是女的呢?一樣的,沒有男女的差別。女性修持到某一個階段完整了,是一樣的,外形沒有變,看起來是女性,裡頭氣脈走的路線是一樣。女性海底跟男性長得不同,可是那個三角帶海底的作用還是一樣。
所謂七輪,印度文化叫“輪”,西藏密宗就是印度文化,也叫“輪”,我們叫部位,七個部位。“海底輪”上來是“臍輪”,肚臍。再上來是“心輪”,又叫“法輪”,再上來是“喉輪”,“眉間輪”。所以你們修持氣脈對不對,一看相就知道,你看每個人臉上都不對。說你在閉關,你在修行,哎呀!了不起啊,供養啊!那是騙人的,一看連修行的影子都沒有,還不要說真的,一看就明白了。所以佛經上告訴你,叫你觀佛眉間,觀佛頂髻,都不是白搞的。“頂輪”在頭頂,離開頂輪約二寸,是“梵穴輪”,是跟三界虛空合起來。所以修持到打通了梵穴輪,與大梵天合一了,清淨了。這樣叫“七輪”,七個部位。

只有左右中三條脈嗎?不是,你看《佛為阿難所說入胎經》,佛告訴我們,人身有七萬多條脈道,氣脈走的路是七萬多條,這個講的是大體。這個業報之身的組織,太奇妙複雜了;現在的科學都還沒有弄清楚。這個氣脈之學,不是解剖屍體能夠知道的,因為人死了,氣脈也沒有了,只看到筋肉骨頭。

這是平面簡單的“氣脈”。七輪,肚臍起到海底到兩腿,六十四根脈,粗的。所以打起坐來,腿麻,坐不住,那是因為腰以下到海底根本不通,要是打通了,兩個腿發樂感,太舒服了,不肯起來。這六十四根脈是倒轉向上面走的,不是下去。臍輪又叫“變化輪”,所以我們男女結婚,生孩子就變化出來人。會遺精,會屙尿,飲食會變營養、大便,都在“變化輪”起作用。

臍輪上來“心輪”八脈,又叫“法輪”。心輪八脈是向下的,和臍輪向上的六十四脈,這樣是一重。你們買本解剖書看,那你看到心臟是一瓣肉一瓣肉合攏來。這樣一個心,像沒有開的八瓣蓮花一樣捆攏來。心臟大的是八瓣,詳細的不止八瓣哦!

所以參禪、參話頭,用功到達了這一重,脈解心開,開悟了。以密宗來講,開悟的人,一定脈解心開,心脈打開了。我常常告訴你們,那個心脈打開,有時嚇死你,自己會“砰”一下,好像心臟爆炸了,很可怕的,一下張開了。所以密宗講,修到脈解心開,雜念妄想自然清淨了。

我們普通人講話都是佛法的道理,像你開心不開心啊?我好開心哦!真開心,脈輪會打開的。所以普通形容,“萬里青天無片雲”。這些都是有相的功夫,就是修一切有。所以佛的弟子,這一派修行的阿羅漢,是“根本一切有部”,在律藏就可看到。

再上來到“喉輪”,也叫做“受用輪”,有十六支脈,我們吃東西、講話、發音都在這裡,前兩天給你們講,這個脈打不通,你妄念斷不了,講話喔啊喔啊……笨笨的,或者是發不出聲音,一看,這個傢伙的業力,就知道不行的。所以我講甲師這個孩子,聲音那麼細,這個業力多重啊!就像剛才講的《楞伽經》的業相,業力的現象就擺在這裡。喉嚨氣脈打不通,那是多生累劫犯了口過的業報。

喉輪的受用輪完全打通了,自然一天到晚沒有妄念了,見聞覺知都在般若智慧境界,妄念自然清淨了,夢境也清楚了;有時候未來事情沒有發生,都已經知道了。喉輪這裡道家叫“生死玄關”,破了這裡的生死玄關,功夫修到這樣,可以“坐脫立亡”,打起坐來要走就走。所以我常常勸人家,你們不要談學佛,談修行修道,能夠活著健康快樂,死的時候不要拖累自己,不麻煩別人,就是第一等人了。

你們搞禪堂,大家打起坐來,如果有個人修安那般那,坐在那裡忽然啊……呃……如果你拿起香板啪!那你倒著魔了。這種打嗝的聲音,假如有經驗的大善知識一聽,噢,這個傢伙啊中飯吃多了,消化不良;或者這個地方,肺部不通了;或是什麼情形,也都知道了;或者有功德,虛空中佛菩薩無形中給他灌頂,上面氣一下來,他裡頭會起反應,氣向上走,就發出聲音了。就像在水邊,丟一個石頭到那個小水塘,石頭丟下去,下面冒泡上來,這是外氣進來,裡面氣沖出去接應,自然起這個作用,就發出聲音。所以有修行的過來人聽見,已經知道你功夫到什麼程度,不會隨便打香板了。

“頂輪”在頭頂中心這裡,是三十二根脈,頂輪和喉輪是一重(沒有講眉間輪啊);臍輪和法輪是一重;密宗是用兩重“寶蓋”來代表身體氣脈,道家用個葫蘆代表,上面一陀,下面一陀,中間腰細細的。這個都是有相的,都是名相。其實名相也不錯嘛!頂輪也叫大樂輪,頭頂的脈打開了,就是道家說的,煉精化氣,煉氣化神,煉神還虛,還精補腦,長生不老。道家講有形的功夫,就是禪定功夫。

還精到補腦,最後腦打開了,有形的,沒有淫欲,沒有漏丹了,得大樂。這個時候你打起坐來,兩個腿通到腦,全身統統是快樂,快感就是舒服的,沒有這裡酸痛,那裡麻脹,這裡難受,那裡不暢,而總是那麼快樂。所以到達這個境界,不肯下座。依大乘菩薩戒,這是犯戒的,叫“耽著禪樂”,貪圖禪定的快樂,不肯利世利眾生,不起行做功德。所以小乘羅漢貪著禪定之樂,會挨菩薩揍的,叫他們下來!

在過去的禪堂裡,方丈要請當家請執事時,看你修行得好,就會說,不要再修了,請出來當家。他若不肯幹,方丈就給他跪下了,下座下座!跟我去當家。一當家做執事就苦惱了,就要犧牲自我,沒有時間修行了;所以說是不讓你耽著禪定之樂。像辛師那個樣子,管人又做事,就能夠不貪著自己了。

有個同學名叫“定來”,福建人,好久沒有看我了,定來到現在還是這樣,冬天穿一件衣服,兩個腳光光的,練得蠻好,傻裡瓜嘰,我很喜歡他那個羅漢相。有一天他來了,我說:“定來,你跑哪裡去了?”“嗨呀,我跑到泰國緬甸,學南傳佛教習禪定。”
我說:“學了什麼?”他說:“我知道了,初禪在這裡,二禪在這裡,三禪這裡,四禪這裡。”他一面說一面指著身上的幾個部位。

我說:“他們就是那麼傳你的嗎?你在南傳小乘佛教練了三年回來,原來是曉得這些個部位啊?”很好玩,也有道理,不是沒有道理。他說的初禪在眉間這裡,二禪就是“天眼”的部位,三禪是囟門這裡,四禪是頭頂。修白骨觀有個觀法,要你心念集中在眉間;所以眉間輪和頂輪一打開,就與三界交通了。
現在把這些常識告訴你們,你們要長期研究,氣脈之學深得不得了啊!而和你的身體業力果報,就是《楞伽經》講的業相,都有密切關係。

你們現在聽了,不要又被這個騙住了,拼命去研究。剛才講五法三自性,不要又去執著名相了,你們要再搞這一套,就來不及了!只要好好修行,這些現象都會發生,都會看到,都會來的。不做功夫這些現象不會來,光在思想上研究教理,問這樣的問題,你問死了也搞不清楚的,三大阿僧祇劫慢慢去修吧。努力用功夫,氣脈真的修通,這許多問題會解決,會找到答案。生命是這樣一個現象,所以要“參要真參,證要實證”,真參實證,不是空談理論;證,就是真做功夫實踐求證。

點評

祺一  佛性是體,見是用,若是見,就執著!如我問?何謂自性呢?是什麼呢?  發表於 2013-2-9 12:34:46
boy650623  色界,無色界,這超出我的見解了~~  發表於 2013-2-9 07:30:33
boy650623  世尊的實見,就你的了解,是見什麼?~~  發表於 2013-2-9 07:28:28
祺一  佛陀夜堵明星之光!是實見!密教三脈五輪﹙七輪﹚只是入口端而已!也只到色界頂天,摸到無色界天了!  發表於 2013-2-9 02:43:49

Rank: 8Rank: 8

狀態︰ 離線
5
發表於 2013-2-9 07:46:16 |只看該作者
所以在當代密教大成就者蓮生活佛親證之境界,外人難以窺視!這當中更是密法之密密!

其實不會密密密,
南老師,都一條一條,很詳細的說明,前因後果,
這還只是大約講解一下。

其實一步一步的功夫,見地,都很詳細,
但可以確定的是,最好有過來人,引導帶路!!~

在來只要見光,不管什麼光,什麼點明點,等等,見的到的,統統是有為法!!~
不是般若但也不離般若用!!~

Rank: 5Rank: 5

狀態︰ 離線
6
發表於 2013-2-9 12:53:19 |只看該作者
本帖最後由 祺一 於 2013-2-9 13:19 編輯

密教很多書,或一些大師都只論通中脈開五輪,後的身理、心理現像,如身心清安、少煩惱!讓人終認為密宗的境界只到此,專在脈輪打轉,這種即身成佛,讓顯教徒,視為外道見,鄙視!

上頭說過通中脈開五輪,此淨光境界也只到色界頂天,這也只在境界中!要再進一步修持﹙識、空﹚之修持,方能破無色界,但這也只出三界,未證究竟,在破無色界﹙識、空﹚,內心就能顯現自性﹙明點光﹚,但尚修證金剛鍊﹙法身﹚,與佛無二,諸佛印證,方至圓滿,至於明點光,乃與生俱的佛性見,非世俗之見,所見、能見!所以世俗所見的密宗後半段,除了祖師印證之外,無法言語!

所以密教【即身成佛】,到此才真正圓滿!也就是說密教到最後也是【見自本性】,與佛陀當初菩提樹下夜賭【明星】一樣,同出一澈!
密法通三千

道威透無極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覆 登入 | 註冊


本論壇為非營利自由討論平台,所有個人言論不代表本站立場。文章內容如有涉及侵權,請通知管理人員,將立即刪除相關文章資料。侵權申訴或移除要求:abuse@oursogo.com

GMT+8, 2025-8-20 14:03

© 2004-2025 SOGO論壇 OURSOGO.COM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