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註冊時間
- 2010-11-2
- 最後登錄
- 2019-7-15
- 主題
- 查看
- 積分
- 12706
- 閱讀權限
- 140
- 文章
- 5289
- 相冊
- 16
- 日誌
- 25
   
狀態︰
離線
|
古法手工造紙技藝
=工造紙,又叫“土法”造紙,起源于中國漢武帝時期(公元105年),是中國的四大發明之一,是漢朝太監蔡倫發明的。
技術革新中很少有像“造紙”這樣持久的。
不管出現在哪里,紙馬上使得更原始的書寫表面如石頭、木塊、泥簡、石蠟和層疊樹皮紙或紙莎草席歸于湮滅。
紙的奇妙之處在于纖維素,纖維素是化學賦予我們的一件禮物,它是易于制作的極薄材料,其表現出來的特點是柔軟、抗拉、極薄和易于制造。
一張紙就是重組植物的再生,是專為人類所用的。
手工造紙的主要原料是麻類、樹皮、竹子和稻單。
麻類有大麻、苧麻、亞麻、青麻、黃麻等。樹皮有青檀、桑皮、構皮等。
竹子的種類較多,用得最多的是毛竹和慈竹。
我國傳統手工紙的制法,有一整套生產工序,不論采用何種原料,抄造何種紙張,基本都是大同小異的步驟。
這些主要的生產工序有:泡料、煮料、洗料、曬白、打料、撈紙、榨干、焙紙。
泡料又稱浸料,是把不同原料按等級分開,扎成小捆,泡在水塘里。
浸泡的時間隨原料品種不同而異,毛竹砍下后要在水里浸泡半個月左右,稻草扎捆在河水里一般泡7~10天,樹枝、麻桿浸泡的時間則在10天左右。
浸泡的目的,是把原料中的可溶性雜質溶(除)去,為制造良好的紙漿打下基礎。
煮料是用堿或石灰的水溶液在高溫下處理原料,將粘連在纖維之間的果膠、木素等除掉,使纖維分散開來而成為紙漿。
煮料過程也隨原料不同而有很大差別:煮桑皮先用石灰水泡10分鐘,再放進煌鍋里與石灰水處理5天,取出后還堆置發酵。
稻草只需要少許石灰稍微蒸煮或堆放發酵,即可成為紙漿。
洗料 是把蒸煮后的漿料放入布袋內,經過水的沖洗和來回擺動,把紙漿中夾雜的石灰渣及煮料溶解物等洗凈。
曬白就是把本色紙漿(灰白、淺黃到棕色不等)變為白色紙漿。
傳統的曬白法是把洗凈的漿料放在向陽出,直接利用日光照射約達2~3個月的時間,直到紙漿顏色變白為止。
現在一些手工紙的產生時也有利用漂白粉進行漂白的,只不過漂白粉用量較少,漂白的時間也還較長。
打料是用人力、水碓、石碾等把漿料搗打成泥膏狀,使漿料中的纖維分絲和帚化,能夠交織成具有一定強度的紙頁,打料是人工造紙操作中最繁重的一道工序。
撈紙又叫入簾或抄紙。
撈紙是先把紙漿和水放日抄紙槽內,使紙漿纖維游離地懸浮在水中,然后把竹簾投日抄紙槽中抬起,讓纖維均勻地平攤在竹簾上,形成薄薄的一層濕紙頁,最后把抄成的濕紙移置在抄紙槽旁的濕紙堆上。
榨干是把濕紙頁內多余的水分擠壓出去,使濕紙具有一定的強度,以利于刷紙干燥。
當抄造的濕紙頁累積到數千張時,利用壓榨設施施加適當的壓力,使紙內的水緩慢地流出。
壓榨時不可加壓過猛,否則會影響濕紙頁的質量;壓榨后濕紙所含水分也不宜過多后過少,以防分紙時揭破或焙紙時發生脫落。
焙紙也稱烘紙或曬紙,就是把濕紙頁變成可以使用的干產品。
焙紙的方法是把經過榨干的濕紙一張一張地分開,再將其刷貼在烘壁外面,利用壁內燒火的熱量,傳遞到外壁蒸發紙內的水分,使紙頁變干。
焙紙時烘壁表面溫度不可過高,不然紙頁易起皺和發脆。
手工造紙隱匿于現代中國人的生活中
古法“手工造紙”延續至今,很多已經逐漸失傳,傳統文化的傳承始終面臨著滅絕之難。
中國部分地區已經意識到這一點,并積極申請非物質文化遺產。
傳統文化在某種意義上獲得一定的保護,但僅僅是保護,它最終只會成為博物館里的展品,供人回味欣賞。
傳承與發展,是傳統文化面臨的重要課題。
目前,“手工造紙”已經被列為一些學校的教育計劃中,使這種古老工藝得到技藝與精神上的雙傳承。
手工紙的發展也伴隨中國人的尋根溯源情結被逐漸認可。
按用途劃分,手工紙可分為文化用紙、生產用紙、衛生用紙和祭祀用紙四個大類。
最著名的手工紙是供毛筆書畫用的宣紙。
這種手工紙以質地柔韌、潔白平滑、細勻整和色澤耐久而馳名中外。
其次還有大千書畫紙、鳳翔書畫紙和毛邊紙、連史紙、玉扣紙、高麗紙等文化用紙。
這些手工紙都有獨到之處,往往具有機制紙所無法具備的某些特征。
手工紙中的鞭炮用紙,紙傘、紙扇也獨具風格。
如湖南用手工粗料紙制作的鞭炮,不但聲音脆亮,而且引火炸開后碎紙成均勻小片,飄落的形象美觀、范圍較大,在運輸、儲存時還比較安全。
手工生產的祭祀用紙主要有黃表紙、壽衣紙、祭先紙等,這些產品主要為宗教活動所用。
我國生產的出口黃表紙,具有在點燃焚燒時呈曲卷狀,并有大塊狀紙灰飄落的特殊性能,這正是宗教活動所要求的。
除了以上用途,中國許多地區的古法“手工造紙”也被列為非物質文化遺產,因各地的物產條件有所不同,使得各地在手工造紙工藝上的技術與原料配制上略有不同,也因而產生不同類別的手工紙。
如甘肅放馬灘紙、中國西南地區的東巴紙、西藏藏紙、云南手工綿紙等,值得一提的是云南手工綿紙因普洱茶廣泛流傳,其被用作云南普洱茶餅的專用包裝用紙,造紙的特殊原料對普洱茶有保護作用,進而體現了云南人在發展傳統文化遺產中的智慧。
資料來源:搜尋自網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