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GO論壇
  登入   註冊   找回密碼
查看: 754|回覆: 2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修行法門] 分享 印順導師關於"阿彌陀佛"的思想 [複製連結]

Rank: 3Rank: 3

狀態︰ 離線
跳轉到指定樓層
1
發表於 2013-8-25 22:12:46 |只看該作者 |倒序瀏覽
以下分享關於 阿彌陀佛的資料,出處於 印順導師『初期大乘佛教之起源與開展』

第八章 宗教意識之新適應,第一節 佛菩薩的仰信第三項


法藏比丘的願望,是在十方佛土中,自己的淨土,最勝最妙;在十方無央數佛中,阿彌陀佛 第一。願力的特徵,是勝過一切佛,勝過一切淨土。『大阿彌陀經』以為:「前世宿命求道,為 菩薩時所願功德,各自有大小。至其然後作佛時,各自得之,是故令光明轉不同等。諸佛威神同 等耳,自在意所欲作為,不豫計」(7)。這是主張佛的威神(應包括定、慧、神通)是平等的,都不用尋思分別,自然無功用的成辦一切佛事。但光明等是隨因中的願力而大小不同的,這一見解 ,近於安達羅派Andhraka,如『論事』(南傳五八‧四一一)說:

   「諸佛身、壽量、光明不同,有勝有劣」。

  佛的身量、壽量、光明,隨因中的願力而不同。法藏比丘就在這一思想下,要成為最第一的 。阿彌陀佛的光明,經中用一千多字來說明他的超勝一切,如『經』卷上(大正一二‧三0二中──三 0三上)說:

   「阿彌陀佛光明,最尊、第一、無比,諸佛光明皆所不及也。……諸佛光明中之極明也! ……諸佛中之王也」!

  阿彌陀佛,是無量佛中的最上佛──「諸佛中之王」。他的發願成就淨土,也是這樣。法藏 比丘「選擇二百一十億佛國」,採取這麼多的佛國為參考,選擇這些佛土的優勝處,綜集為自己 淨土的藍圖。這是以無量佛土的勝妙,集成阿彌陀佛的須摩提Sukha^vati^國土,無量佛土中 最清淨的佛土。「勝過一切,唯我第一」的雄心大願,是阿彌陀佛的根本特性。

  法藏比丘發願,成立一最妙的國土,以淨土來化度眾生。這一理念,要以他方無量佛、無量 佛土為前提,所以法藏比丘──阿彌陀佛本生,不可能太早,約出現於大乘興起以後。起初,在 菩薩歷劫修行的思想下,傳出無量「本生」與「譬喻」,都是釋尊過去生中的事跡。菩薩所親近的佛,從七佛而向前推,成立十四佛、二十四佛──佛佛的次第相續;佛的身量、光明與壽量, 是各各不同的。自從大眾部Maha^sa^m!ghika傳出十方佛說,同時有多佛出世,於是又有他 方佛、他方佛土的傳出。傳說是從多方面傳出的,在不同的傳出者,都覺得這一佛土與佛,比起 現實人間的佛土,是極其勝妙的。但在多數佛與多數佛土的彼此對比下,發現了他方諸佛的身量 、壽量、光明,是彼此差別不同的。佛土的清淨莊嚴,傳說的也並不相同。傳說中的差別情況, 就是安達羅派佛身有優劣的思想根源。進入大乘時代,他方佛土的清淨莊嚴,繼承傳說,也就差 別不同。對於這一差別現象,或者基於「佛佛平等」的一貫理念,認為究竟的佛與佛土,是不可 能差別的。佛身與佛土的差別,不過為了適應眾生的根機(應化)而已。如來最不可思議,如『 密跡金剛力士經』所說。或者覺得,現有(傳說中)的佛與佛土,有勝劣差別,都還不夠理想、 圓滿,於是要發願成就,勝過一切佛,勝過一切佛土,出現了阿彌陀佛本生──法藏比丘故事。 依現在看來,法藏比丘所成的佛土,並不太高妙。如淨土中有聲聞與辟支(8);雖說佛壽命無量, 而終於入般涅槃,由觀世音Avalokites/vara繼位作佛(9)。但在當時,應該是最高妙的了。這 是基於現在十方佛的差別(所以不可能是最早的),而引發出成為「諸佛中之王也」──最究竟 、最圓滿的大願望。如從適應印度宗教文化的觀點來說,阿彌陀佛本生──法藏比丘發願,成就 淨土,化度一切眾生,是深受拜一神教的影響;在精神上,與「佛佛平等」說不同。

  阿彌陀佛與太陽神話,是不無關係的(受到了波斯文化的影響)(10)。以印度而論,印度是有 太陽神話的。象徵太陽光明遍照的毘盧遮那Vairocana,是印度宗教固有的名詞,大乘佛教 引用為究竟圓滿佛的德名。佛是覺者,聖者的正覺現前,稱為「眼生、智生、慧生、明生、光明 生」;漢譯作「生眼、智、明、覺」(11)。明與光明,象徵聖者的證智,是「原始佛教」所說的。 象徵佛的慧光普照,而有身光遍照的傳說。原來印度的神──天deva,也是從天上的光明而 來的,所以光明的天,光明的佛,在佛法適應神教的意義上,有了融合的傾向。在光明中,應推 太陽為第一,如『阿彌陀三耶三佛薩樓佛檀過度人道經』卷下(大正一二‧三一六中──下)說:

  「西向拜,當日所沒處,為彌陀佛作禮,以頭腦著地言:南無阿彌陀三耶三佛檀」!

  阿彌陀在西方,所以向落日處禮拜。到傍晚,西方的晚霞,是多麼美麗!等到日落,此地是 一片黑暗,想像中的彼土,卻是無限光明。比對現實世間的苦難,激發出崇仰彼土,極樂世界的 福樂,而求生彼土。在這種宗教思想中,從神話而來的太陽,被融攝於無量光明的阿彌陀佛。阿 彌陀的意義是「無量」;古本說「阿彌陀三耶三佛」,是「無量等正覺者」;別譯本作「無量清 淨平等覺」,可見阿彌陀是略稱。本經提到落日,以一千多字來敘讚阿彌陀佛的光明,古本是著 重無量光的。無量光Amita^bha^mita^yus,是阿彌陀佛的全名。在讚歎阿彌陀佛的光明 中,『大乘無量壽莊嚴經』,有「無垢清淨光」;『無量壽經』立阿彌陀佛十二名,有「清淨光佛」(12)。光的原語為a^bha^,清淨的原語,或作s/ubha,可能由於音聲的相近,所以古人譯「無 量光」為「無量清淨」。起初是「無量光」,後來多數寫作Amita^^yus──無量壽,是適應人類 生命意欲的無限性,如「長生」、「永生」一樣。總之,阿彌陀佛及其淨土,是面對他方佛與佛 土的種種差別,與拜一神教的思想相呼應,而出現諸佛之雄,最完善國土的願望。以日光的照明 彼土,反顯此土的苦難,而引發往生的救濟思想:這是阿彌陀佛本生──法藏比丘發願的真實意 義。阿彌陀佛國土的傳布,引起佛教界的不同反應,於是有更多的阿彌陀佛本生的傳出,表示對 阿彌陀佛淨土的見解。
喜歡嗎?分享這篇文章給親朋好友︰
               感謝作者     

Rank: 6Rank: 6

狀態︰ 離線
2
發表於 2020-7-2 12:46:39 |只看該作者
本文最後由 serendipity 於 2020-7-2 13:12 編輯

這位印順法師 應該是搞不清楚「佛淨土」與「佛界」的差別

佛淨土」是 為了教化眾生,而創建的類似「教育學園
佛界」則是指,證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所到達的境界

「佛淨土」會因為每個佛的願力不同,而有不同規模的「教育學園」
「佛界」則只有一個。「佛界」是諸佛所共居的國土

所以,「佛淨土」具差別性,各不相同。這沒有疑問
但是,諸佛皆共居同一個「佛界」。「佛界」不存在差別性


舉例來說,
東方琉璃世界是 藥師佛 所創建的 佛淨土/教育學園
西方極樂世界是 阿彌陀佛 所創建的 佛淨土/教育學園

兩位佛 各有自己所創建 各不相同佛淨土/教育學園
但兩位佛入定時 則都是居於同一個佛界」。此佛界 的正式名稱叫做「密嚴佛土」或「華嚴世界」


《大乘密嚴經》密嚴佛土是諸如來解脫之處。

Rank: 6Rank: 6

狀態︰ 離線
3
發表於 2020-7-2 13:11:02 |只看該作者
本文最後由 serendipity 於 2020-7-2 13:17 編輯

佛為了教化眾生,因此創建 佛淨土/教育學園
每個佛淨土 各不相同。依每位佛的願力而定

佛淨土各不相同,居住其中的佛身,亦各不相同
所以才出現 不同的佛淨土 有不同的佛身 這種現象
不能把這解讀為 佛與佛不平等

佛與佛絕對是平等的,因為祂們都同屬「密嚴國土/華嚴世界」的境界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覆 登入 | 註冊


本論壇為非營利自由討論平台,所有個人言論不代表本站立場。文章內容如有涉及侵權,請通知管理人員,將立即刪除相關文章資料。侵權申訴或移除要求:abuse@oursogo.com

GMT+8, 2025-8-8 05:12

© 2004-2025 SOGO論壇 OURSOGO.COM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