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註冊時間
- 2013-1-1
- 最後登錄
- 2020-2-12
- 主題
- 查看
- 積分
- 565
- 閱讀權限
- 80
- 文章
- 1640
- 相冊
- 0
- 日誌
- 0
 
狀態︰
離線
|
以下介紹四十八奇
一奇-----觀音送子
老和尚俗姓蕭,梁武帝的後裔,世居湖南鄉,父(玉堂),母(姓顏)。
年逾四十無子。母信觀音,一天赴觀音寺祈子,發願修橋及寺。回家
後夫妻同夢一長鬚著青袍老人,頭頂觀音跨虎而來,躍臥榻上,醒後
互相驚告,遂有娠,次年生下一肉球,剖出即今日的老和尚。
二奇-----物大如山
咸豐元年(十二歲)二月,老和尚的父親因事到臺灣,攜帶老和尚行,
乘小船由廈門出發忽在大海中現出一怪物,體大如山,高出海面數
尺,全船人都合掌念觀音菩薩,船行約半小時,始見大怪物現出魚尾
形,其長不知若干裏,全船人安然無恙。
三奇-----歡喜法器
咸豐二年(十三歲)老和尚隨乃父送祖母生母的靈柩回鄉安葬,請僧人
做佛事,老和尚見三寶法器,生歡喜心。家中藏有佛經,初看香山
傳,觀音成道等書,熏染根深;八月又隨乃叔進香南獄,遍遊各寺
院,流連不願回家。
四奇-----結婚無染
咸豐六年(十七歲)老和尚在家讀道書三年,深感道家學說不究竟。一
日乘叔父外出,打包向南嶽逃去,半路被截回,並送至泉州。乃父加
以禁錮,並和兩位未婚妻田譚二氏舉行婚禮。婚徒後雖同房而無肉體
關係,且天天向二位新娘說佛法,二氏也能領悟,不覺竟成閨中淨
侶。
五奇-----岩洞棲止
咸豐九年(二十歲)老和尚依妙蓮和尚受具戒,父親常派人尋找,他不
敢露面,隱山洞中,禮萬佛懺,遇虎狼不畏,如是三年,父告老還
鄉。老和尚回山任職四年,自水頭,園頭,行堂,典坐等苦行事,每
日吃粥一碗,而體力健。山中有古月禪師,算是苦行第一,常請教
他。後來辭去鼓山職事,盡散衣物,僅攜一衲,一褲,一履,一簑
衣,一蒲團,復巖洞生活。
又過三年,吃松毛和青草,喝巖泉澗水,日久,只有一衲衣蔽體,頭
上束金剛圈,鬚髮長盈尺,雙目有神光,人見了以為妖怪。虎狼不
侵,蛇蟲不損,不食人間煙火,心中歡悅,自以為是四禪天的人。到
了第三年,更進一步隨心所欲。是年他才三十歲(同治八年)。
六奇-----剃髮沐浴
同治九年(三十一歲)老和尚棲息洞中,有一禪人來訪,說天臺華頂龍
泉痷,有融鏡老法師,能饒益你。聽後直上華頂禮融鏡,融鏡法師
問:"你知道古人持身,還知道古人持心麼?看你所作所為近似外道,
不是正路,枉用十年功夫;巖棲穀飲,壽命縱有萬年,不過是如《楞
嚴經》上所講的十種仙之一,去道尚遠;即進一步證得初果,也不過
是一個自了漢而已。你勉強絕人間煙火,連褲子都不穿,未免標奇立
異,又何怪功夫不能成片呢?"
老和尚被法師痛處一錐,直透到底,頂禮求開示。法師贈衫褲衣履,
令剃髮沐浴。作事,並教看"拖死屍是誰"的話頭。老和尚一一聽從,
並試吃粥吃飯,學天臺教觀。
七奇-----裸女相就
光緒三年(三十八歲)老和尚自寧波至杭州途中,正逢三伏天氣,船少
人多,與青年婦女臥舖相連;夜闌人靜,大家都睡了,有一女子撫摩
老和尚下體,驚醒,見女子卸衣裸體相就,老和尚急起趺坐,持咒,
該女也不敢動。
八奇-----代送行李
光緒十年(四十五歲)五月初在途中拜香,後面來一馬車,車中官人下
車問:"大師在路拜什麼?"老和尚告知朝五台,報親恩,官人說:"我往
白雲寺,是你朝台必經之地,你的行李我代你送去。"老和尚深為感
謝。
九奇-----忽見光明
光緒二十一年(五十六歲)老和尚自六月二十八日墮水得救後,口鼻大
小便諸孔流血,在寶積寺住了幾天逕赴高旻,謁見月朗和尚要求在堂
中打七,月朗要他做職務,他只好順受,於是病益加劇,流血不止,
小便滴精;經二十多天,一切病不覺頓愈。
過幾日釆石磯住持德岸送衣物來供,將老和尚墮水的事告知大眾,無
不欽歎,不派職務,以便修行。從此老和尚萬念頓息,工夫"落堂",
晝夜如一,行動如飛。一天,夜放晚香時,開眼一看,忽見大光明如
晝,內外洞澈,隔牆見香燈師小解,又見西單師在圊中,遠及河中行
船,兩岸樹木,皆能了見。至臘月第八個七第三晚,六枝香開靜時,
護七例沖開水,將水濺在老和尚手上,茶杯墜地,一聲破碎,頓斷疑
根,如大夢初醒,即說偈曰:
杯子撲落地,響聲明瀝瀝;虛空粉碎也,狂心當下息。
又偈曰:
盪著手 打碎杯 家破人亡語難開 春到花香處處秀 山河大地是如來
他自出世到五十六歲自度時期,經過五難九奇。
十奇-----金龍顯現
清光緒二十三年(五十八歲)老和尚往寧波阿育王寺禮舍利,每日從三
板起,至晚間開大靜,除殿堂外不用蒲團,展大具,定三千拜。忽一
夜在禪坐中,似夢非夢,見空中金龍一條,飛落舍利殿前天池內,長
數丈,金光晃耀,老和尚騎上脊,即騰空至一處,山水秀麗,花木清
幽,樓閣宮殿,莊嚴妙,見親母在樓閣上瞻眺;老和尚即大叫母親,
請你騎龍上來到西方去,龍下降,夢也驚醒,覺得身心清爽,境界瞭
然。老和尚平生夢見母親,就只此一次。
十一奇-----夜半棺動
光緒二十六年(六十一歲)老和尚自從五十一歲到宜興,禮仁智和尚,
修顯親寺(密祖出家處),在江浙一帶住了十年,又想再朝五台,先到
鎮江揚州朝雲臺山,入山東朝東岳泰山,趨趨牢山,訪那羅延窟(憨
山老人海印寺),到曲阜,禮孔廟孔陵。
在西行路上,夜宿一破廟,空無一物,只有一口破棺材,棺蓋是向上
仰起來的,如道棺內沒有死屍,於是就睡在棺蓋上;到了半夜,棺內
大動幾次,忽有人說話,”我要出來。”老和尚問他是人還是鬼?
答:”是人”問:”是什麼人?”答:”是討飯的。”老和尚乃笑
起,讓他出,狀醜如鬼。問老和尚是什麼人?答:”是和尚。”討飯
的大怒,說和尚壓在他頭上,幾至用武。和尚說:”我坐在棺蓋上,
你動都不能動,還講打麼?那討飯的不敢再說,自往小便後還回棺內
睡。
十二奇-----途遇洋兵
老和尚行年六十一歲,正逢庚子拳匪之禍,義和團在山東縣時常作
亂;老和尚再度朝五台,路經山東遇一洋兵,以槍相向,問:”怕死
不?”老和尚答:”倘該死汝手,任便。”洋兵見老和尚神色不動,
說:”好的,你去。”老和尚遂趕赴五台,鄉人都噴噴稱奇。
十三奇-----祈雨息災
庚子年五月,義和團作亂,一天厲害一天,以”扶清滅洋”為號召,
殺日本使館書記及德國公使,皇太后暗中縱容,至五月十七日竟下詔
向各國宣戰,京中大亂:六月天津失守,七月,八國締軍陷北京,皇
太后和光緒帝向西逃難,時王公大臣有的住在龍泉寺,請老和尚一併
西行護駕,在兵荒馬亂中,日夜趕程,艱苦萬狀,行抵達阜平縣,才
聽到甘肅巡撫岑春烜出兵勤王,帝後大喜,出長城,進山西雁門關,
那裏有一所雲門寺,寺內住一老僧年已一百二十四歲,帝賜黃稜及建
牌坊。
又西行到平陽,遍地饑荒,當地老百姓煮芋葉薯葉給帝後吃,帝後認
為味很美。到西安,岑春烜請老和尚在臥龍寺祈禱雨雪息災,佛事圓
滿後,雨雪交加,饑饉之災漸息。老和尚以帝後駐安,囂煩日甚,乃
秘密潛至終南山結芧,改號”虛雲”,避熟人耳目。
十四奇----煮芋入定
清光緒二十七年(六十二歲)隆冬,萬山積雪,嚴寒徹骨,老和尚獨居
茅蓬中,身心清淨,一天煮芋鍋中,跏趺坐等待芋熟,不覺入定,到
第二年正月。山中鄰棚復成師等久不見老和尚的面,乃來茅蓬賀年,
見棚外虎跡偏滿,無人足跡,進茅蓬見老和尚入定,乃以磬開靜。問
老和尚已吃飯沒有?答:沒有,正在煮芋,大概已經熟了,打開鍋蓋
一看,黴高寸許。復成師驚訝說:”你一定就是半月了。”相與烹雪
煮芋飽食大笑而去。
十五奇-----雄雞皈依
光緒二十九年(六十四歲)老和尚在昆明府福興寺閉關,有一迎祥寺僧
人叩關,說寺中有放生雄雞一隻,體肥碩,極兇惡,群雞都被傷冠
羽。老和尚取雞來說三皈五戒,且教令念佛;不久,雞性轉變,不復
好鬥,時作“佛佛佛”的聲音,獨棲樹上,不傷蟲,不給不食,一聞
鐘磬即隨眾上殿,課畢,仍棲樹上。如此經過二年,一日晚課後,站
立舉首,張翅三扇,作念佛狀,立化,數日不變,老和尚令人用龕埋
葬,並作銘文。
十六奇-----力移巨石
光緒三十年(六十五歲)老和尚出關後,往雞足山缽盂庵,以便挽滇中
僧眾,恢復迦葉道場。那缽盂庵自清嘉慶從便沒有人住,因為大門外
右邊有一巨石,白虎不祥。
老和尚擬就白虎巨石處鑿一放生池,僱工斫之不碎,挖開土方察看,
找不到石根。石高九尺四寸,寬七尺六寸,頂平可跏趺坐。招包工議
定向左邊移二十八丈,來工人百餘名,拼力三天,無法動,工人不顧
而去。老和尚祈禱伽藍,諷誦佛咒,率領僧人十餘,不費吹灰之力,
即將該石移向所指定的左方;哄動觀眾,驚為神助,眾稱該石為“雲
移石”。
十七奇-----路遇知己
老和尚自力移缽盂庵門前巨石後,已博得大眾的信仰,於是展開修寺
的工作,獨往騰越募化,留戒塵師在寺料理內務。由下關至永昌,過
和木樹,這條路有數百里長,觕犖難行,官民從來不曾修理過。
據當地土人說:"有一位外省來的僧人,自己發心苦行修路,不捐
募,任來往的人助火食;數十年來,沒有退變;因此這條路已修通了
十分之九;瀟漂人感念他的德行,想修孔雀明王寺供養他,他不願
意,只顧修路。"老和尚聽到這句話,認為奇怪,循路前進,將近黃
昏,那僧人荷鋤將歸;上前問訊,那僧人瞪目不睬,老和尚也不顧,
跟隨到寺,見他放下鋤頭,上浦團結踟趺坐,老和尚參禮,他不看,
不語;老和尚也向他對坐。第二天早晨,那僧人做飯,老和尚給他燒
火,飯熟,也不招呼,各自取缽盛食,吃完,那僧人荷鋤,老和尚負
箕,共同搬石挖泥鋪沙,共同起止;如是十餘日,被此未曾開口說
話。
有一天晚上月明如晝,老和尚在寺外大石上趺坐,夜深末進寺,那僧
人輕步至老和尚後背,大喝說:"在這裏做什麼?"老和尚微開兩眼緩
聲答應,"看月"。那僧人說:"月在何處?"老和尚答:"大好霞光"。
那僧人說:"徒多魚目真難辨,休認虹霓是彩霞。"老和尚說:"光含
萬象無今古,不屬陰陽絕障遮。"那僧人握著老和尚的手大笑說:"深
夜請回休息。"
第二天暢敘甚歡,那僧人自說是湘潭人,名禪修,少出家,二十四歲
在金山禪堂得個休歇處,後朝山到西藏,由緬甸回國,見這條路崎
嶇,人馬可憐,因感持地藏王菩薩往行,發心獨修這條路;數十年
來,不曾遇見知己,現年八十三歲了。今日有緣,才傾吐這一段因
緣。老和尚也把自己出家的因緣告知那僧人,第二天早飯後彼此大笑
而別。
十八奇-----祭品旋空
清光緒三十三年(六十八歲)春正月老和尚由北京運龍藏返雞足山,先
至滬,經廈門,忽接鼓山來電,說妙蓮老人正月在龜山圓寂,廈門諸
山長老僧眾都到鼓山參加老人荼毗禮,靈塔移設鼓山下院,籌備善後
一切事宜。妙老是老和尚的剃度師,老和尚自從披剃後,就流蕩四
方,從未奉侍,而且數十年來未通音訊;今遇這最後因緣,自然要兼
程上山,料理龕塔,分光舍利。
當龕塔竣工後,大雨滂沱,半月不停,大眾都以為憂。老和尚虔心祈
禱菩薩加被,妙老顯聖;四月初八菩薩戒畢,天放晴,初九大晴,是
日官紳士庶來山者絡繹不絕;初十入塔時天坪祭齋百桌,大眾誦經,
上供畢,念變食真言時,忽一陣旋風,將祭品,旋於空中.靈龕頂一
道霞光,直貫塔頂,大眾齊心贊嘆。禮畢,又大雨如注。
妙老靈骨以一半入塔,一半運南洋極樂寺供養,當妙老骨灰南行至檳
榔嶼時,觀音亭及大眾迎靈者數千人,當念經畢,念變食真言時,又
忽起旋風,將萬花吹散,靈龕頂湧白光,直透二裏外的塔頂。這就是
老和尚報師思而妙老顯聖的奇事。經云:“密行難思議”,的確不
錯。
十九奇-----哄動暹京
光緒三十三年老和尚料理妙老身後事畢,轉船赴暹羅,住龍泉寺,一
日趺坐,一定九日,哄動暹京,自國王大臣以及男女善信,都來羅
拜;出定後,國王請至宮中誦經,百般供養,肅成皈依,官紳士庶皈
依數者千人。
二十奇-----老龍迎經
清宣統元年(七十歲)老和尚起運藏經,經騰越,下關各鎮,多承地方
迎接,在路上數十日人馬平安,獨由下關進大理時,忽雷電交作,洱
海波騰,雲氣變化,景色萬千,又不下雨。到寺門,行迎經大典,安
後,乃大雨滂沱,是日天仍放睛,大家都說這是洱海老龍來迎經藏。
二一奇-----黃牛皈依
老和尚運經到騰越寓萬壽寺時,正在與提督張和林坐談的時候,忽一
黃牛奔至座前,跪下,雙目流淚,隨後牛主楊勝昌率領多人到寺,要
將牛牽回屠殺。老和尚向牛說:“汝想逃生須皈依三寶。”牛點頭,
老和尚即說三皈依,令牛起立,馴服好像人一樣。老和尚拿錢給牛主
扺牛命,牛主不受,大為感動,發心皈依,誓改行業,並吃長素。
二二奇-----片言息兵
清宣統三年(七十二歲)雲南賓川縣張某,長沙人,精明強幹;賓川縣
盜賊很多,張知縣加以窮治,殺戮甚眾,愈殺而盜炎愈熾,且結成會
黨,士紳為保家起見,也掛名會藉求免,張知縣不顧一切,加以嚴
懲;雞足山僧人也有加入會黨的,遭張知縣捕去數十人,獨對老和尚
恭敬備至。
辛亥革命事起,賓川縣會黨首先響應,攻縣署,張知縣雖無外援,明
知必死,然仍堅守。老和尚看見這種情況,乃下山赴縣府。眾見老和
尚來,說:“張知縣罪大惡極,請誘他出來殺之,以平眾憤。老和尚
答好好,復向群眾的魁首說:“殺張某是極容易,但邊地謠傳,大事
未定,你們圍城殺官,倘有一枝救兵來,怎麼得了?”大家以為老和
尚的話是對的,圍遂解。張去縣,而滇已獨立,蔡鍔任滇省都督,張
知縣的兒子任外交司長。
事後,張知縣以函告老和尚說:“公非獨救吾生,且造福賓川;不
然,殺父之仇,吾子能不報嗎?”又民國成立,西藏王公活佛,恃險
遠,不肯易幟,中央命滇省出兵兩師加以討伐,以殷叔桓為總司令,
前鋒已達賓川。老和尚以戰爭一啟,禍無寧日,於是前赴大理,拜訪
殷總司令,說:“藏人素來信佛教,何不派一位明佛理的人去遊說,
豈不是不戰而勝嗎?”殷以為然,乃請老和尚為宣慰法師。
老和尚說:“我是漢人,往恐無功,麗川有一位喇嘛東保,臘高有
德,藏人敬信,曾授四寶法王,請他去,事必有成。殷遂備文派員陪
老和尚晉謁東保。保以衰老辭。老和尚說:“趙爾豐用兵之禍,藏人
至今寒心;公寧惜三寸舌可殘數千萬人民生命財產嗎?”保立起謝
說:“我去我去”。保受命,以老僧法悟副之,入藏,要約而還,滇
遂罷兵。
二三奇-----說服根源
辛亥革命,清帝遜位,各省逐僧毀寺,風動一時,那時滇省掌握新軍
兵柄者是協統李根源,痛恨各方僧徒不守戒律,將親督兵赴諸山逐僧
拆寺,又忖老和尚是一個窮和尚,怎麼這樣得民心?其中必有性事,
於是指名逮捕。各寺僧人逃避一空,雞足山中老和尚所住持之寺內有
僧百餘人,個個惶恐,有勸老和尚暫避者。老和尚說:“你們想離開
就離開,如屬業報,避也避不了,只有以身殉佛方是上策。”
過數日,李根源果率兵入山,駐軍悉檀寺,毀金頂雞足大王銅像,及
佛殿,諸天殿,老和尚以事急至此,乃獨自下山,到軍門,持名剌見
李根源,守兵及閽者認識老和尚,叫他趕快逃走,不肯通報;老和尚
不顧一切,逕入,見李根源正和前四川市政使趙藩坐在殿內,老和尚
向前敬禮,李不顧;趙藩與老和尚是舊交,問老和尚到這裡來有什麼
事?老和尚敬禮詳述一切。時根源怒於形色,厲聲問曰:“佛教何用
有何益?”老和尚答:“聖人設教,總以濟世利民,語其初機,則為
善去惡。從古政教並行,政以齊民,教以化民。佛教教人治心,心為
萬物之木,本得其正,萬物得以寧,而天下太平。”根源面色稍改,
又問曰:“要這泥塑木雕作麼?空費錢財。”答:“佛言法相,相以
表法,不以相表,於法不張,令人起敬畏之心耳。人心若無敬畏,無
惡不作,無作不惡,禍亂以成。
即以世俗說,尼山塑聖,丁蘭刻木,中國各宗族祠堂,以及東西各國
之銅像等,亦不過令人心有所皈,及起其敬信之忱,功效不可思議。
說到究竟,若見諸相非相,則見如來。”根源而略現笑容,叫左右拿
茶點來。又問:“但是和尚不做好事,反做許多怪事,實在是國家的
廢物。”答:“和尚是通稱,有聖凡之別,不能因見少數不肖僧,而
遂罪及全僧,豈因一二不肖秀才而罵孔於,就是你今天統領兵弁,雖
然軍紀嚴明,但你能保澄一一如你的正直麼?海不棄魚蝦,所以為
大;佛法以性為海,無所不容,僧秉佛化,護持三寶,潛移默化,其
用彌張,不一定全是廢物。”根源聽了這一段話,更覺歡喜,再談一
會兒笑逐顏開,一出兒俯首向老和尚致敬;於是同進晚齋、秉燭深
談,由因果分明,說到業網交織;由業果因緣,說到世界相續,眾生
相續,言愈暢而理愈深。根源有時用溫言接應老和尚,有時以容貌禮
敬老和尚,不覺喟然太息說:“佛法廣大如此,我已殺僧毀寺,罪業
深重,奈何?奈何?”老和尚說:“這是一時的風氣,不是你一個人
的過,只要以後極力保護,那就功德莫大。”根源極為歡喜,即移住
祝聖寺,跟隨老和尚雜處眾僧中,蔬食數日,到八月四日山中忽大現
金光,自山頂到山麓,草木都成黃色。
相傳山中有三種光;一是佛光二是銀光三是金光。佛光連年都有,銀
光和金光,自開山以來只見過幾次。根源更為感動,執弟子禮,請老
和尚為雞足山總主持,乃引兵去。後此四十年中,根源為法門外護,
出力頗多,說教談禪,時有妙諦。我們知道李根源是中國政治上傑出
人才,中國政治集團中有所謂“政學系”,即奉根源為領袖,支配中
國政權幾及三十年之久。
二四奇-----八哥念佛
中華民國元年(七十三歲)老和尚在雲南組織佛教分會,是年在佛教會
中有鄉人送來一個八哥鳥放生,該鳥已能說話,老和尚說皈依後教他
念佛,即不吃葷,非常馴良,自知出入,日常念佛及觀音菩薩聖號,
從未間斷。一日忽被老鷹掠去,飛在空中還是念佛。八哥鳥雖是異
類,但能盡此報身,生死之際,不捨念佛,為什麼我們人還不如鳥
呢?
二五奇-----冤鬼受戒
民國四年(七十六歲)舉行春戒,期滿後,有一位鄧川縣姓丁的紳士,
是清朝的孝廉,只生一女,年十八,尚未出閣;一日,忽然不省人
事,全家倉惶,不知怎樣才好;醒來後即變作男子聲,指父大罵:
“你丁某,恃勢誣我是土匪,以致喪失了我的生命。我是大理西川
人,名字叫作董占彪。你還記得嗎?今在閻王前告准,要報八年之
仇。”說畢,持刀逐父,丁大駭,避匿他處,不敢歸家。鬼每日必
來,鬼來時女就變形態,鬧得全家不安。時雞足山派素琴素值二僧往
鄧川辦事,過丁家,看見鬼附女身,凶惡可怕,就對鬼說:“勸你不
要這樣,令地方不安。”鬼說:“你們出家人不要多事。”僧說:
“本來不與我們相干,但我們的師父常說冤家宜解不宜結,愈結愈
深,何時得了?”鬼稍稍想了一想,問:“你們的師父是誰?”僧
答:“祝聖寺虛雲老和尚。”鬼說:“我也聞名,但沒有見過,肯與
我受戒嗎?”僧答:“大慈大悲,度一切苦厄,怎麼不肯呢?”二僧
勸鬼,令丁姓出錢超度,可以麼?鬼答:“丁某傷天害命,我不要他
的錢。”僧說:“今地方送你些錢,可以嗎?”鬼又作恨聲說:“此
仇不報,我恨難平,待我去問過大王,你們明日在這裡等我。”鬼
去,女子起立,含羞入室。第二天早上鬼先來,僧後到,鬼責僧失
信,僧告知因公耽誤。鬼說:“我問過大王,說祝聖寺是個好道場,
准我去,但要你們親自護送。”於是地方紳士十餘人隨同二僧到祝聖
寺,同老和尚談說是事,次日設壇為之念經說戒,從此安靜。
二六奇-----舉石投地
民國六年(七十八歲)春由觀音亭起運玉佛,僱用工人八名,說明送到
雞足山,酬費若干。所經山嶺崎嶇,走了幾十天到野人山,八名工人
疑心玉佛中藏有金珠鈔栗,乃置佛地上不肯?走,聲言要加價數倍,
老和尚溫言勸勉,工人更聲勢洶洶,強蠻不可理喻。老和尚瞥見道旁
有一巨石,重約數百斤,笑問工人說:“這個巨石和玉佛那一種重
些?"工人答:“那石重,大約比玉佛重兩三倍。”工人說畢,老和
尚用兩手舉石離地尺許,工人咋舌,不敢多說,並婉謝曰“和尚是活
佛。”工人?玉佛至山,老和尚厚厚賞賜。老和尚本無此舉巨石之
力,這次似有神助。
二七奇-----招安滇匪
民國七年(七十九歲)滇督唐繼堯備書令賓川縣知事入山迎請老和尚赴
昆明,是時四境不安,道途艱險,縣知事請老和尚乘輿並派兵護送,
老和尚謝卻,率徒修圓同行,一笠一蒲一鏟一藤架步行而往。經楚雄
遇匪,搜出唐繼堯的信,威嚇拷打。老和尚說:“不必打,請見你們
的總司令。”匪徒即拿見其首領楊天福吳學顯。
一見面大喝說:“你是什麼人?”答:“雞足山和尚。”問:“什麼
名字?”答:“虛雲。”問:“進省做什麼?”答:“做佛事。”
問:“做佛事為什麼?”答:“為人民祈消災難。”問:“唐繼堯是
個土匪,你為什麼去幫忙他?他是壞人,你和他往來,也是壞人。”
答:“你說壞人,也是難說。”問:“何以難說?”答:“往好處
說,人人都是好人;往壞處說,個個都是壞人。”問:“這話是怎麼
講?”答:“假使你和唐兩位,都是為國為民,福國福民,乃至你們
部下,個個都如此,豈不是個個都是好人?從壞處說,你說唐是壞
人,唐說妳是壞人,各有成見,如同水火,兵連禍結,害盡人民,豈
不是個個都壞?老百姓從左是盜,從右是匪,你們想想可憐不可憐?
楊吳兩首領聽了老和尚一番話,不覺大笑。吳說:“你說的話不錯,
但是怎麼樣才好?”答:“依我說,你們不要打,請你們招安。”吳
說:“難道叫我投降嗎?”答:“不是這樣說,我說招安者,因為你
們都是賢才,是招國家之賢士以安地方也。只要你們不存私見,安民
利國,豈不是好?”吳問:“招安的手續向什麼地方辦理?”答:
“當然向唐辦理。”吳說:“向唐就不幹,他殺了我許多人,關禁我
許多人,現正要向他報復,怎麼可向他投降?豈有此理?”老和尚
說:“你不要誤會,我說向唐辦理是有理由的。因為唐是現在中央委
派的官吏,事權在手,將來你是中央委派的官吏,事權也在手;唐殺
了你許多人,我這回去做佛事,就是超渡士兵亡魂;至於關起你的
人,我要請他大赦的。假如你不聽我勸,古今戰爭,勝敗難說,你與
唐各有各的力量,究竟你比唐總要差些,他有人有財有補充,有中央
力量;我今日不是向你招安,路過此地,總算有緣,為國息爭,為民
安樂,方外人惜饒舌;聽與不聽,還是你們自己斟酌。”楊吳等聽了
這一番話,大為感動,反托老和尚做代表。老和尚說:“代表不敢
當,請你們提出條件,我有機會,當向唐說。”楊吳審議再三,提出
六條:一、在招安前先放回我們的人;二、不得把我們的兵解散;
三、不得將我們的職權取消;四、我們的隊伍歸我們管;五、過去兩
家戰爭事不得追究;六、招安後彼此兵丁不得有兩樣待遇。老和尚
說:“這樣的條件,想不成問題。等到和唐商量後當有公事給你們,
和派員和你們接洽。”吳說:“煩勞老師父,事若辦好,我們感
謝!”老和尚說:“不必言謝,我是順便經過的。”
第二天出營盤,約半里,忽見數人跪在地上,叩頭如禱,連呼請菩薩
恕我們。老和尚一看,才知道是昨天毆打他的兵弁,老和尚不但不生
氣,反多方慰勞,並勸他們“諸惡莫作,眾善奉行。”那些兵弁都感
激涕零而去。老和尚到了昆明後,將路上遇見楊吳的經過,詳細告訴
唐,並請唐做三件事:(一)於道場起經日全市禁屠,(二)大赦牢獄,
(三)賑濟難民。唐聽說,當下大喜,即日辦理招安及其他各事,於是
地方免遭兵禍,楊吳二人被委為大隊長,始終不變。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