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註冊時間
- 2007-5-12
- 最後登錄
- 2025-8-28
- 主題
- 查看
- 積分
- 150233
- 閱讀權限
- 250
- 文章
- 368006
- 相冊
- 1
- 日誌
- 8
    
狀態︰
離線
|
老師傅泥塑 保元宮重現風華
「我這途(行業)要全台灣跑透透,年輕人不願意接棒。」家住鳳山的郭家順擁有一身泥塑好技藝,但為了工作,長年在廟宇與廟宇間遷徙施工,談起後繼無人充滿無奈。

大樹區保元宮歷史200多年,廟宇新建工程尚未完工,恢宏的主殿運用大量進口檜木當梁柱,精緻的雕刻散發天然木料香味,神像與內牆皆採用傳統泥塑工法,手藝精湛的傳統工藝師傅來自全台各地,個個身手不凡。
其中泥塑師傅郭家順是鳳山人,入行快40年,由於廟宇裝飾的分工精細,底圖、泥塑、上漆等流程都各有專人負責,郭家順必須隨著工作不斷遷徙,全台不少廟宇留下作品。
郭家順說,早年生活貧困,很多人國中畢業就外出當學徒,自己也不例外,當年選擇跟老師學泥塑,花6年時間才「出師」獨當一面。入行以來,常常要跟著工作東奔西跑,晚上睡在廟裡,一年在家時間不到一個月。
「泥塑」跟「剪黏」一樣,台灣廟宇建築很重要的項目。郭家順指出,蓋房子的水泥與砂比例約為一比五,但是廟宇泥塑材料卻要用到一比一,所以耐用程度很高,作品壽命可比房子還久。
郭家順說,這份工作不穩定,很少年輕人想學,還好小孩長大,現在可把工作當休閒,有空就玩攝影,日子很快樂。
來源:聯合報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