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GO論壇
  登入   註冊   找回密碼
查看: 344|回覆: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其他] 明朝畫家文徵明 [複製連結]

SOGO超級版主

終身義工

Rank: 17Rank: 17Rank: 17Rank: 17Rank: 17

論壇特頒成就勳章 超級版主勳章 發帖狂人勳章 原創及親傳圖影片高手勳章 熱心參予論壇活動及用心回覆主題勳章 生活智慧王勳章 民俗耆老勳章 小說之星勳章 藝術之星 IQ博士勳章 星座之星勳章 SOGO搞笑之星勳章 手工藝勳章 福爾摩沙龍勳章 發明家勳章 美食達人勳章 旅遊玩家勳章 暢飲達人勳章 拈花惹草勳章

狀態︰ 離線
跳轉到指定樓層
1
發表於 2013-11-28 19:47:31 |只看該作者 |倒序瀏覽
明朝畫家文徵明

明朝的繪畫
明朝享國大約有270年,大致說來,明朝繪畫大致偏重於文人畫派,往上承襲了唐、宋、元三代的體系,再經過充分發揮後而自成一家的。而明朝山水畫派的派別極多,可分為「浙派」、「院派」、「吳派」三種。

浙派

在明初頗為流行元朝畫家馬遠、夏珪的畫風。明朝從戴進脫穎出來後,用其挺拔雄健之筆,將馬、夏渾厚沉鬱的趣味,加以融會貫通。得以開創明朝山水畫的「浙派」。

院派

宋朝的院畫風格以青綠金碧山水,及水墨粗筆表現的蒼勁活潑的兩種畫風,存在於院畫內時…這種現象到了明初,唐伯虎及仇英兩人,使這兩派加以融合,這種綜合畫風稱之為院畫。

吳派

這一派以沈周、文徵明為代表。他們是將前人作品的特點,加以吸洮寣A再運用於自己的畫法;而獨創自己的風格,這派畫風…筆墨工整,佈置嚴密,看來嚴謹而復創造性。

吳派的形成

當明初,最高當政者提倡南宋院體畫風,影響全國之時,再江南蘇州一代,還有一批文人,卻繼承「元四家」的傳統…如徐賁、趙元、張羽、陳汝言、楊基、陳圭…等人,但成就不高,影響不大,直到沈周、文徵明的出現後,「吳派」便鮮明的成立起來,逐漸顯赫於畫壇,這也正是「浙派」每況愈下的時候。

文徵明

文徵明,初時取名「壁」,號徵明,後來把徵明作為名字,由於祖籍在湖南,取衡山居士為號,生於明成化六年(西元一四七0年),死於嘉靖三十八年(西元一五五九年),享年九十歲,是一位長壽的文人畫家。

徵名是長洲人,是蘇州地區文壇畫界繼沈周而起的一位中心人物。在文學方面,他與祝允明、唐寅、徐禎卿齊名,被稱為「吳中四傑」,在繪畫方面,他的名字與沈周、唐寅、仇英並稱「吳門四家」。

文徵明在小時候發育特別慢,到了八九歲還不太會講話,有人以為他是白痴,但是他父親卻不以為然,對人說:「我兒子大器晚成,且看吧!」果然,過了十歲之後,變得聰明挺拔,讀書過目成頌,十四五歲就有聞名。

文徵明的山水畫在形式美感上,較沈周更具有濃厚的文人氣息。尤其是在他晚期的細筆山水和青綠山水裡反映得更明顯,這些作品在構圖上更為平實和均衡,很少重山復水,峰轉路迴,層層深遠的景色,即使是較繁複的山水景色,也是力求佈景平衡, 後景也和前景一樣明晰,追求著一種視覺直觀的平面感,具有很濃重裝飾意味形式美感。像這次我所選的「蘭亭修楔圖」就有這樣的風格。它的作品還有一種很特殊的審美理念,即追求生拙的趣味。其一體現在形象的塑造上,他所畫的山巒岩石和樹木屋舍等造型造型都比較簡拙。他的墨色以灰調為主,濃墨提醒,濃淡變化微妙,使作品墨氣滋潤。他的筆墨不求過分熟練和流暢,而略顯遲澀和拘謹,這造成了生拙的逸趣。文徵明是一位溫文淳雅的儒生,所以在藝術上也以文雅為高,生拙為重,顯出儒生的本色。

可是文徵名有三不肯畫,第一不肯替王爺們作畫,第二是不肯替富貴人作畫,第三是不肯替外國人作畫。有一次,有一個王爺想請他畫一幅畫,送了許多寶貴的古董給他。文徵名連封條都不拆開來看看,就退給他了。倒是普通人 請他畫,他總是非常樂意接受,有些外國使者路徑蘇州時,總想去看看這位有名的藝術家,這也足見文徵名怎樣受當時人推崇了。

關於蘭亭修楔

蘭亭,一水經注記載,在會稽山陰,今天浙江省紹興縣之西南。在亭的週遭,有從山峻嶺,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縈繞左右,風景秀麗絕佳,危文人雅士日夕詩酒唱酬,流連忘返的聖地。

晉穆帝時代,王羲之在癸丑暮春之初的三月三日,與當時名士謝安,孫綽,李允,許詢,之遁等四十一人集會於蘭亭,修拔楔之禮一時群賢畢生,少長咸集,詩酒和樂,盛況空前。因此王羲之用蠶繭紙,運鼠鬚筆,寫下了當時哄傳當時的「蘭亭集序」全文共三百二十四個字。

「祓楔」指到水濱洗濯,以去除身上的污垢,猶如祓除不祥,這種民俗,就稱為「祓楔」。「楔」也是清潔的意思,攜飲食在水濱宴飲,也稱楔飲。蘭亭集會有「曲水流殤」。借水流之力,浮送酒杯。羽殤是耳杯,橢圓如小舟,兩側有翼,能夠在水上漂浮而不會沉沒。

畫面構成

在畫面中以四十一位賢士及亭子為中心,繪製了一幅傳觀千秋的山水佳作。其畫面表現,為綠竹瀟疏,古松蒼梃,翠柏森森,溪水泱泱,還有瀑布及青草,很是詩意。而雅士們,對溪水高歌,或者撥弄絲竹,也有舉殤暢飲的,下棋,看書……等,人人風流倜黨,人人瀟灑卓立。而且值天高雲淡,
日暖風微,真是神仙世界,風雅生活。

構成畫面的筆墨與其形式,為精工中略帶寫意,細膩中滲以粗豪,在畫風中,他融合了自己所臨摹的李唐及王蒙的風格,而成為自己的風格來繪製這張畫。他的山水卷構圖,非常嚴謹,佈置得非常巧妙恰當。近景,中景,遠景層次分明,用筆用墨濃淡變化複雜,看到這畫,就使人領略到山川秀美,山河壯麗。可見他一面繼承了中國畫優秀寫實傳統,一面更結合著深入的觀察自然。在畫面上半的山巒,隱約可以看出李唐的影子,遠山的畫法,小斧劈,與李唐的萬壑松風圖排在一起時,更是清楚。而綿密的筆法,與王蒙又十分相似,例如圖2的春景山口圖。

文徵名的小楷書法,也頗為出名,在這張畫中表現無疑,端莊中自有一份流利,十分精巧。

在這樣長140.3公分,寬73.2公分的大幅作品中,想要兼顧一整張畫面的重心分布,是十分不容易的,而文徵明,在山石之中,安插了許多生動的東西及情境的製造,例如,山濺流動,小路蜿蜒,以及畫面中四十一位人物,都各自有各自生動的肢體動作,以及視線的交會,也是頗為重要。

款識及印鑑

在畫面的最右邊,有兩顆乾隆皇帝所蓋的印章,分別為---「三希堂精鑑璽」,「宜子孫」,而正中央的最上方為---「乾隆御覽之寶」,在最左邊有四顆印章分別為---「嘉慶御覽之寶」「石渠寶笈」「御書房鑑藏寶」「宣統御覽之寶」,而文徵明在他所寫的蘭亭集序之末的款識為---嘉靖三年春三月季望。衡山文徵名書於玉蘭堂,而下有徵名連印。

在畫面右邊,有乾隆御題詩文曰:「修楔依然晉永和,書成只待萐山婆,何須感慨論修短,是看衡山駐日戈」末有御題二字,及乾隆印章「乾隆寶翰」。

徵名的其他作品

文徵明和沈周一樣,對前帶大師的追模研習不遺餘力。他早期仿古作品中,含有較重的學習前人技法的意義。如三十二歲時畫的「仿黃鶴山樵山水圖」,構景和筆墨技法全似王蒙;三十九歲時畫的「天平記遊圖」具有黃公望鬚秀蒼潤的格調,及晚年一些題為仿古之作,已經過自己的吸收融會而頗有自己的風格。如七十三歲所畫「仿李成寒林圖」,寒林平遠的佈景和蕭疏的型態,取自李成,而用筆細勁婉約和枝上濛濛茸茸的點苔法,都呈現自己文秀清婉的風格。八十六歲所作的「仿董巨山水圖」只是山巒圓渾多礬頭的形貌有一些董巨的影子而已,山石村比稠密而短促,樹木空勾幹身,密集的勾葉,點葉等畫法,都非董非巨,筆老墨蒼,誠是它晚年的自家風貌。

徵明的其他風格

文徵明另有一類出放和速簡的畫風,稱為「粗文」,他發揚了宋元水墨寫意畫的長處,榮書法比翼於畫中,筆勢豪放而不狂野;墨色酣暢而不流滑,放縱中有收斂;雄健中含秀逸,多有筆的墨趣。如他的古木寒泉圖文徵明兼善人物和花鳥。他的人物畫吸收了李公麟流暢勁挺的線描技法,又融合著元人的簡潔灑脫。如他四十八歲所作的「湘君湘夫人」是典型的作風。一些山水畫中所不製的人物活動,大多是簡略的勾描,不作細部的刻畫,而著眼於一定環境中的意態(蘭亭修楔圖即如此)。文徵明的花鳥屬於文人寫意畫的範疇。

結語

文徵明的山水畫內容,不難發現,他們較宋元文人畫有很大程度的突破和開拓,還把視角擴大到文人生活的各個方面。如庭園雅居、文人集會、賦詩飲酒,賞花望月、品茶聽泉、遊山覽水、訪友送行等。他們更注意文人生活的現實性和具體性,同時在一敬上,也擺脫了一昧以淡逸空寂為高的程式,而賦以平和明朗的氣氛。在一定程度上,是明代中期社會趨於安定繁榮、文人生活寧靜安適的社會現實的折射,是當時文人理想精神得˙物化型態。

文徵明一生謹言潔行,以「但求無是不妨貧」的明哲保身態度處世,這一切都不可避免地反映到他的作品裡。但文徵明的藝術還是表現了江南湖山的秀美,他的熱愛大自然的情感,和士大夫性格也有相通之處;他樸素而豐富的藝術生活,他全面精深的藝術修養還是有不少值得學習的地方。對於豐富我國的藝術傳統有一定的貢獻,文徵明終究不愧為明代的一位傑出的藝術家。

來源:文化生活藝術網
喜歡嗎?分享這篇文章給親朋好友︰
               感謝作者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覆 登入 | 註冊


本論壇為非營利自由討論平台,所有個人言論不代表本站立場。文章內容如有涉及侵權,請通知管理人員,將立即刪除相關文章資料。侵權申訴或移除要求:abuse@oursogo.com

GMT+8, 2025-8-15 23:19

© 2004-2025 SOGO論壇 OURSOGO.COM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