叩叩、叩叩叩叩⋯⋯在義大利塞提格那的採石場傳來清脆悅耳的鑿石聲。有位年幼的小男孩目不轉睛看著工人從山中切割出一塊塊的石頭,而工匠又將石塊雕刻成各式的雕像,對他而言,保母家的採石場就是童年最棒的遊樂園。
數年後,他又進入梅迪奇家族收藏古希臘羅馬雕像的「雕塑庭園」學習雕刻,他對雕刻的熱情和勤於學習雕刻的技術,使他的名聲漸漸在羅馬傳開。
後來,住在羅馬的法國主教邀請這位年輕藝術家創作「聖殤」。這位年輕藝術家所刻的聖母低頭看著身軀下垂的耶穌,她那平靜的面容,卻讓觀者感受到深沉的痛苦與悲憫。
這座《羅馬聖殤》引起人們爭相瞻仰,但許多人不知道這作品到底是由誰完成?於是,這位年僅25歲的年輕雕刻家特別在聖母胸前的緞帶刻上:「米開朗基羅,佛羅倫斯人」。
《羅馬聖殤》的成功使米開朗基羅(1475∼1564)再次受到教會的委託來製作雕像。當時翡冷翠剛從戰亂中獲得和平,米開朗基羅希望藉由雕刻在《聖經》中用石器打死巨人少年大衛,來象徵只有像大衛這樣保護人民的人,才能擔任翡冷翠的保護者。
對於雕刻,米開朗基羅認為他只是一刀一刀的將多餘的石塊去除,使作品從石頭中慢慢的釋放出來。3年後,高達434公分的大衛像終於完成了。年僅30歲的米開朗基羅,已經完成了《聖殤》、《大衛》等足以與當時的藝術大師達文西相媲美的藝術作品。這也使教皇非常欣賞米開朗基羅的才華,邀請他在西斯汀教堂的穹頂畫濕壁畫。
他以世界與人類的創始為主題,畫了許多的草圖,並將雕刻家表現人體美的技法融進繪畫中,讓人體的線條都充滿力量。當1512年萬聖節彌撒的早晨,西斯汀教堂的穹頂畫作終於在世人眼前揭開,眾人驚呼:「天使之作」。
這也使米開朗基羅的聲望如日中天,爾後他又完成了《最後的審判》以及聖彼得大教堂的重建工作。即使當他已是位70歲的老人了,但雕刻大理石的叩叩聲仍不停的在他耳畔迴響,驅使他重新雕刻《隆達尼尼聖殤》,但他不再細細的琢磨出聖母與耶穌的面容,而是讓石塊中粗胚的形體訴說著犧牲、哀傷與昇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