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註冊時間
- 2007-5-12
- 最後登錄
- 2025-8-16
- 主題
- 查看
- 積分
- 150212
- 閱讀權限
- 250
- 文章
- 367907
- 相冊
- 1
- 日誌
- 8
    
狀態︰
離線
|
月下美人 林之助

月下美人
林之助
膠彩
動物膠、彩料、絹布
48 × 55cm
1961
作 品 賞 析
林之助早期的膠彩畫承襲傳統,多以雙鉤填彩的技法表現,到了六○年代逐漸捨棄線描的運用,改以沒骨畫法 ,表現柔美秀麗的畫風。
其在教學時即極重視寫生,此作可明顯看出其以寫生手法畫成,色彩上採用灰色調表現夜晚綻放之曇花,不同於一般膠彩畫之豔麗印象。此時期。其雖以沒骨取代雙鉤,但仍將花卉柔和的線條、優美之神態表現的極為生動。絹布的使用更勝利於渲染效果之表現,其細膩的層次,使全幅流露出夜晚的光輝。
藝 術 家 小 傳
一九一七年生於台中大雅,日本帝國美術學校(今武藏野美術大學)東洋畫科畢業,師事奧村土牛、山口蓬春、川崎小虎、小林巢居、究玉希望等。曾獲第五、六屆府展第一名總督獎,一九四六年起連任三十四年全省美展評審。 林之助自幼生長於富裕開明的家庭,父親為日據時期神岡鄉首任鄉長,其父原希望他學醫,但知其喜愛藝術,便任他自由發展。一九二八年林之助前往日本求學,並隨二哥林柏壽進入帝國美術學術,此時,其在繪畫、文學、音樂、舞蹈均有廣泛的鑽研,故青年時的林之助即已深具藝術內涵。 一九四○年林之助以「朝涼」乙作入選日本帝展。一九四二與一九四三年連續二年獲府展第一名,從此奠定林之助在台灣光復後,林之助遷居台中市,次年應聘至台中師範學校任教,擔任水彩和色彩學課程,並於課餘時指導膠彩畫,直至一九七九年退休,一九八五年復應聘至東海大學美術系開授膠彩畫課程,至一九八八年隨子女移居美國洛杉磯,其在東海任教之三年奠定了國內美術系膠彩教育的根基。 一九七四年,全省美展廢除國畫第二部,引發正統國畫之爭,後經林之助提出「膠彩畫」之名,取代以往貫稱之「東洋畫」或「日本畫」,也擺脫以往省展中「國畫第二部」之尷尬地位,亦為日爭取到省展膠彩部之增列。 作者並先後創立中部美術協會、台灣省膠彩畫協會、I.F.A國際美術協會,積極推行美術教育,綜觀近六十年之創作,日據時期以大幅人物畫參加競賽為主;光復後題材逐漸多元,構圖單純,留白的空間較多,亦脫離東京畫壇的影響;亦有半抽象作品出現,題材則以風景為主;一九七○年後其捨棄線條勾勒,以沒骨法畫鳥,色彩豐富而優美;移居美國後,構圖更充實圓滿,色彩更明亮華麗。
來源:高雄市立美術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