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GO論壇
  登入   註冊   找回密碼
查看: 1204|回覆: 1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本教故事] 佳里 金唐殿 [複製連結]

Rank: 1

狀態︰ 離線
跳轉到指定樓層
1
發表於 2014-1-28 19:02:42 |只看該作者 |倒序瀏覽 | x 2
金唐殿位於佳里區中山路旁,兩邊商家林立,是佳里區繁榮地帶。明朝末年間,約十六世紀末期,先民自中國大陸閩浙地區渡海來臺,於蕭壠灣裡溪口港上岸(今佳里區六安里一帶),為了防蕃害及瘟疫,建一草寮安奉隨船帶來家鄉神明,為金唐殿前身,初名護庇宮。明永曆十五年(西元1661年)明鄭時期施行寓兵於農的政策,今金唐殿一帶即為鄭成功部屬鎮兵林可棟的屯墾地。清康熙戊寅年(西元1698年),林可棟捐獻現所在廟地興建新廟,將護庇宮的所有神明移至新廟奉祀,並獻上匾額「宏文及莫」。廟前為市場,廟後為學堂,至此成為蕭壠地區經濟貿易及文教中心,逐漸興盛起來。

早期金唐殿建廟之初,原主神為蕭王爺(蕭府千歲)、金元帥(金府千歲)、方娘娘(方府娘娘)、觀音佛祖。清朝康熙年間,載有神明的王船從中國漂來,停著於蕭壠部落而被撿到,逐恭請神明奉祀。從此為了防止天災地變及各式危害以保護安全,所以有了三年一次的大祭典。王船上的神明並指點蕭壠庄民,有朱、雷、殷三尊天神奉旨下凡鎮守蕭壠庄,並於雕完金身後,到當時規模最大的歸仁大人廟借殿開光,再迎請回金唐殿奉祀,成為鎮殿主神。因此每逢建醮或刈香之年,必回歸仁大人廟請火及領兵,以示不忘本。


清朝乾隆年間,於林爽文事件中,蕭壠庄村民協助清朝官兵平亂有功,清朝御賜旌義碑,並加勅石建「義民亭」立聖旨牌於亭邊,勅封為金唐殿。

在經歷蕭壠大屠殺後,約在大正9~10年間(1920年~1921年),任北門郡守酒井正之,同意追薦死難靖安,配合地方耆老及保正,迎請北港朝天宮天上聖母及南鯤鯓代天府吳府三千歲來佳里庄協助金唐殿朱、雷、殷府千歲掃蕩邪煞,在觀四輦的儀式後,起駕到處代天巡狩,撫慰亡靈,並廢掉各地有應公祠,將各地孤魂集中,部分安置於佳里廣安宮將軍府(古稱共亡祠,為民間忠烈祠)供人參拜致祭,另一部份屍骨則全部安葬於廟旁約兩公里處的群塚裡,約在大正11年(1922年)間掃蕩完成,自此佳里庄才又繁榮起來。

民國74年(西元1985年),金唐殿因保存清朝時期御賜興建的義民亭,及日治時代剪粘大師何金龍之作品,經內政部評定將金唐殿列入台灣三級古蹟。

建築格局為三開間三進型式,正面三川殿,並配以左右護龍,左廂為義民亭(現為辦公室),右廂為慈善會辦公室。護龍正面作西洋式牌樓,三川殿屋脊屬潮州風格,其特色在燕尾尖倒勾作捲螺,屋脊及規帶線腳繁複,背身曲度和緩。整體建築構造屬於傳統式木結構及承重磚牆組合。

金唐殿現今廟貌規模於清咸豐五年年間(1855年)奠定,由楊成美首倡重修,禮聘嘉義名匠陶工葉王重修金唐殿。 日治昭和三年(1928年)時任佳里庄長黃深淵復倡修廟,禮聘汕頭名匠何金龍來主持金唐殿尪仔堵及屋頂裝飾的整修工作。何金龍在黃深淵的首肯下,將葉王的交趾陶盡數汰換,全部改成剪黏,留下豐富完整的剪黏珍品留傳至今,然昔日交趾燒遺蹟,已不復見。何金龍更造一孫中山先生塑像剪粘於右壁前上方。民國45年再次修建當時司法院長王寵惠更親題對聯於石柱上,字骨蒼勁高潔,與孫中山先生塑像剪粘及「宏文及莫」匾額,同稱金唐殿三絕。

喜歡嗎?分享這篇文章給親朋好友︰
               感謝作者     

Rank: 1

狀態︰ 離線
2
發表於 2014-2-9 09:38:33 |只看該作者
請注意︰利用多帳號發表自問自答的業配文置入性行銷廣告者,將直接禁訪或刪除帳號及全部文章!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覆 登入 | 註冊


本論壇為非營利自由討論平台,所有個人言論不代表本站立場。文章內容如有涉及侵權,請通知管理人員,將立即刪除相關文章資料。侵權申訴或移除要求:abuse@oursogo.com

GMT+8, 2024-6-14 03:14

© 2004-2024 SOGO論壇 OURSOGO.COM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