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註冊時間
- 2007-5-12
- 最後登錄
- 2025-8-17
- 主題
- 查看
- 積分
- 150214
- 閱讀權限
- 250
- 文章
- 367917
- 相冊
- 1
- 日誌
- 8
    
狀態︰
離線
|
水鳥 范康龍

水鳥
范康龍
雕塑
台灣樟木
53 × 32 × 27cm
1995
作 品 賞 析
水鳥,此作乃延續作者一系列鳥動物之創作。其形式之表現乃企圖銜接已故雕塑家黃土水先生之創作理念--寫實寫意並容。就水鳥的內容而言,作者以其精湛之雕刻手法去詮釋鳥在整體造型的變化、肌肉凹凸起伏之狀及輕薄羽翼之折疊所產之空間變化等。透過細膩結構,與思維作品所呈現的一般沉靜、含蓄、厚道、自得的美感,淋漓盡緻的賦予作品另一種無可言喻之生命力。
藝 術 家 小 傳
一九八四年大甲高中美術班畢業。由於深愛雕刻藝術,便前往三義鄉拜師學藝,三年有成,是一位從民間工藝出發的木雕師父。短短十數年間,在加拿大、香港、台北、台中等地,舉辦無數的個展與聯展,作品得到普遍的肯定。范康龍對木料有其獨特的偏好,嚐試使用不同之木材質料創作,其中代表性的作品有,「癩皮狗」、「殘障人體」、「兀鷹」、「鳥」等系列。他的作品與美術史或藝術理論沒有太大關連,卻和生命的出入有很大的關係,算是一種生命儀式的告白,一種非常自傳性的呈現。早期的作品以傾訴個人感情為主,造型有強烈的個人風格又兼具所有觀賞者的型,是應自然而生,不是由構圖起稿而成,這種充滿百分百的可能性,不是製造出來的,而是「刻」出來的。其創作的態度上,不以西方現代藝術思潮中,理性的批判或顛覆、吊詭、辯證等策略為法。而是以面對人、事、物、時、之間的互動與互相學習,此種直心觀照的方式為主。在作品形式上,直接運用可辨識的造型,即所謂寫實的手法,只是為方便傳達存在個體的精神意念罷了。他希望他的作品呈現的是,正面的、肯定的,而不是疑惑與假設的。他認為透過不斷的自我檢討,自我警惕,提出肯定意義,如此才易於和觀賞者互相交流生命經驗。
來源:台北市立美術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