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GO論壇
  登入   註冊   找回密碼
查看: 577|回覆: 1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問題探討] 純植物精油辨別 3關鍵問題要知道 [複製連結]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原創及親傳圖影片高手勳章 熱心參予論壇活動及用心回覆主題勳章 醫療天使勳章 汽車達人勳章 機車達人勳章

狀態︰ 離線
跳轉到指定樓層
1
發表於 2014-3-29 13:36:38 |只看該作者 |倒序瀏覽
圖文提供/世茂出版

純正的植物精油

如果人們無法分辨精油的純度與真偽,那麼研究精油的價值便失去了意義,而我們也不能真正地從大自然身上學習到任何寶貴的知識。當我們一想到欺騙已經成為當今商業各領域中,經濟現實面的一部份,便不難想像這種情形在精油的世界裡也是一樣猖狂。尋找精油的消費者與極為少量、貨真價實的純正精油之間,充斥的是一整片劣質精油的汪洋。

 

很明顯地,假如我們使用的是「標準化」的精油,就不能從大自然學習到任何東西,充其量我們只是在做一件大家心知肚明的事,利用科技將利潤擴展到最大值。當人們用工業標準化過的─即混損過的─精油硬裝成純正的精油時,永無止境的貪婪就開始了。在美國,芳香療法所用的大部份精油都是山寨品,且並非完全來自單一品種的植物。

而事實上,在美國和英國的芳香療法機構最大的失敗點或許就是他們無法強調精油的純正性。有些銷售工業用或機械用精油的公司還會滲透這些機構,讓它們看起來和其他銷售真正精油的公司沒什麼兩樣。

這倒是浮現了三個關鍵性的問題:

一、精油的純正度與混摻度要如何驗證?

二、百分之百純正天然的精油,是否真的比工業標準化過的精油擁有更多的功效?

三、精油中的活性成份是否決定了精油的功效?

要調查一支精油的純正與可信度,最簡單的方法就是了解它的來源。能得知負責生產的公司名稱是再好不過的,如此一來便能將手上的精油,與可靠的製造商所生產的精油做徹底的比較。精油零售商對於精油原產地所給的模糊說法,通常都是指向工業用油的源頭,或是位於格拉斯或紐約香水原料工業的大盤或中盤供應商。然而透過儀器的分析,雖然能夠大略揪出摻混的事實,但一般來說僅靠這點也不足以完全證明精油的純正性。

純正的精油中含有一群次級代謝物的佼佼者,這些分子從遠古開始一路過關斬將,在接受生物進化的考驗時,被視為對生存最有利而保留下來。但即使是純正的植物精油,在經過高溫的蒸氣蒸餾法萃取時,原本植物裡的次級代謝物組合也會因為過程中的化學反應而產生些許的變化。

但目前在市面上流通的量產精油,雖然業者對它們進行標準化或混摻時,添加進去的分子大多也是來自於其他植物的單體分子,並不是百分之百人工化學品,但是像這樣被修正過的精油,就拿迷迭香來說,原本使得迷迭香精油代表它原生植物的含意和原本的進化目的卻不復存在了。

這裡會浮現一個哲學性的議題,當精油的組成分子是來自於尤加利和甜橙精油時,它怎麼可能會是迷迭香精油呢?而且這裡也有很明顯的物質差異。儘管離析自尤加利和重建迷迭香的精油分子可能都叫同一個名字,但從立體化學(stereochemistry)與異構物比例(isomer ratios)的角度來看,其實它們不見得是同一種物質。因此,當我們使用重建過的迷迭香精油時(就像絕大部份西方芳香療法裡的使用者一樣),可能傳遞的會是摻混到精油中某種成份所繼承的效用。但是原本應該傳承自整株迷迭香生命體的那股匯集而成的生命力卻缺乏了。

認識芳香療法,純正性與有機體論

有機體論(organicism)與演化生物學(evolutionary biology)綜合的觀點,讓我們能清楚地分辨純正精油與摻混精油的功效。純正精油會從完整植物有機體的層面來啟動由進化設計的各種步驟過程。摻混的精油只能從精明工程師和節省成本的商業目的之間的交集面啟動該有的步驟過程。

精油與藥草萃取物

針對藥草植物的藥理屬性研究通常都集中在植物的酒精萃取液(或水萃取液)裡的成份上。芳療界不斷出現的一個問題就是人們會將這些測試的結果直接套用到同種植物的精油療效上。這是有問題的,因為許多萃取液中的分子和精油中的分子並不一樣。乳香精油就是一個明顯的例子。

乳香酸(boswellic acid;從乳香樹脂中萃取出來的成份)的功效通常被套用在乳香精油,即使乳香精油中並沒有乳香酸的成份。(可參考第 11 章)評論家對這個宣稱斥之以鼻,認為這是芳療圈熱忱過了頭。從藥理學的角度來看,從藥草萃取液中發現的大型水溶性分子不可能會與精油裡的分子一樣。除非偶爾真的觀察到,即便精油裡並沒有萃取液的成份,卻也會反映同種植物萃取液功效的狀況。

或許從演化的角度能看出一些端倪。當植物已經演化到能應付它們所面對的挑戰時,它們的次級代謝物,不論親水或親油,全都會朝著同一個目標努力。於是可以理解植物親脂性的成份終究能夠和其極性分子擁有相似的功效。

儘管乳香精油中完全沒有乳香酸(boswellic acid)的成份,但不見得乳香精油中的成份就無法擁有與乳香酸(boswellic acid)相同的治療特性。透過機體論(organicism)的概念,可以幫助我們了解純正精油的活性,而並非一般大盤商特意量產的一般精油。然而,對於藥理學來說,精油的純正性是無法被測量的;從機體論的觀點來看,精油是植物整體生命力的濃縮,是植物有機體在面對環境生存和成功繁殖下的心血結晶,而不只是一堆分子的組合而已。

認識芳香療法,精油的標準化與摻混

無論是標準化或摻混,都會改變精油原本的成份結構。而這兩種行為的不同之處在於其動機和目的。精油的標準化是根據特定的數據,將精油的成份進行調整。這種做法是公開的,為的是迎合想要特定成份比例的消費者。

薰衣草 40/42(Lavender 40/42)是精油標準化的典型例子。為了讓乙酸沈香酯(linalyl acetate)在精油裡的成份比例剛好落在 40%~42%,廠商會部份或甚至全部添加人工合成的乙酸沈香酯!這種做法是不能見光的,而消費者被誤導相信手裡拿到的是純正的植物產品,但其實這是摻混品!這些欺瞞的行為通常是隱晦卻又規模龐大的。

由於人們對於天然和人工合成物質的錯誤觀念,以為只要分子的化學式相同就是一模一樣的東西,這些無良的行為大多都能被消費者包容。摻混的事實從價格上就能明顯反映出來。我們經常可以在市面上看到零售價遠低過於其製造成本的精油,如果是這樣,它們是混摻的精油的可能性就會高很多。迷迭香與薰衣草精油便是混摻行為的常見受害者。不過用邏輯便能明白,這只有可能會是以較廉價的成份去延伸出來的產品。
喜歡嗎?分享這篇文章給親朋好友︰
               感謝作者     

狀態︰ 離線
2
發表於 2015-7-30 04:38:19 |只看該作者
非常不容易分辨真偽,精油非常深奧的
請注意︰利用多帳號發表自問自答的業配文置入性行銷廣告者,將直接禁訪或刪除帳號及全部文章!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覆 登入 | 註冊


本論壇為非營利自由討論平台,所有個人言論不代表本站立場。文章內容如有涉及侵權,請通知管理人員,將立即刪除相關文章資料。侵權申訴或移除要求:abuse@oursogo.com

GMT+8, 2024-6-1 10:24

© 2004-2024 SOGO論壇 OURSOGO.COM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