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註冊時間
- 2014-3-27
- 最後登錄
- 2020-6-26
- 主題
- 查看
- 積分
- 483
- 閱讀權限
- 70
- 文章
- 920
- 相冊
- 0
- 日誌
- 5
  
狀態︰
離線
|
「十方如來,憐念眾生,如母憶子。」再比喻說,十方諸佛,悲愍憐惜眾生,像慈母想念兒女,「若子逃逝,雖憶何為?」
若為人兒女者,棄父母不顧,浪遊他方,慈母雖日思夜念,又有什麼作用呢?
「子若憶母,如母憶時,母子歷生,不相違遠。」倘若兒女思念母親,也像慈母憶念子女一樣,
舐犢情深,別說今生,縱使經歷多劫,也不會失散分離。以慈母喻佛,子女喻眾生,佛是眾生大慈悲父,
超過世間父母千萬億倍,常憐念眾生,眾生常不領情,不肯念佛,故不相見。
「若眾生心,憶佛、念佛,現前、當來必定見佛。」假若眾生心,能真切的憶佛、念佛,或現前今生,
或臨終,或將來必定可以見佛,親近佛。「去佛不遠,不假方便,自得心開。」離佛不遠,就靠憶佛念佛,
不必借用他法,自然破迷啟悟,心開見佛。「如染香人,身有香氣,此則名曰香光莊嚴。」
又比喻說,好像香店作香賣香的地方,進入其間,久受熏習,自然身有香氣,常憶佛念佛,
以佛之法身香、智慧香莊嚴我們身心,便可轉凡成聖,這就叫作「香光莊嚴」。香光莊嚴就是念佛法門的名稱。
轉貼處 http://www.youtube.com/user/2011dharma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