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註冊時間
- 2007-4-22
- 最後登錄
- 2020-3-5
- 主題
- 查看
- 積分
- 227
- 閱讀權限
- 50
- 文章
- 638
- 相冊
- 0
- 日誌
- 23
狀態︰
離線
|
本帖最後由 love08025 於 2014-7-24 02:42 編輯
〔自由時報記者謝鳳秋/豐原報導〕 夏日高溫易中暑,很多人用刮痧舒緩不適,且認為刮出大片瘀斑才算「出痧」,中醫師鄭宜哲指出,瘀斑大約一週會自然消褪,如果太用力表皮明顯紅腫突起,導致肌肉發炎痠痛、皮膚感染,適得其反。
最近連日高溫,從事業務工作的陳先生,從戶外頻繁進出冷氣房中暑,頭昏腦脹、疲倦乏力、肩頸僵硬、口乾口渴。從小夏天不舒服,媽媽都會幫他們刮痧,陳先生一不舒服,也習慣刮痧,他說,刮後暈的感覺減輕,整個人馬上舒服多了。
鄭宜哲指出,門診最近常看到類似陳先生個案,親朋好友依經驗推斷是「熱到」,便自行拿起硬幣、湯匙加點潤滑介質就往肩膀刮,甚至有人求好心切,以為得刮出大片紅紫色瘀斑「出痧」才會有效,愈刮愈用力,或頻繁刮痧,不但可能影響療效,還會造成皮膚角質變粗,還是請教專業中醫師比較保險。
因為,刮痧不只是針對中暑,用來散熱而已,它既是治療也是評估的方法。
所謂「出痧」是體內鬱熱或是內臟疾病經刮痧,呈現在身體表面的特殊表現,鄭宜哲說,一般人最常用於夏天中暑、祛除風寒和緩解感冒引起的頭痛、頭昏症狀。刮痧板順著經絡方向輕刮個十下左右,馬上出現刮痧點,代表不適來源是中暑;若刮了十幾下,一點感覺也沒有可能是其他原因造成。
鄭醫師提醒,刮痧千萬不要用鐵湯匙,最好選陶瓷材質,或市面販售的牛角、塑膠材質,確定邊緣是光滑的,刮起來才不會傷到皮膚。可塗薄薄一層萬金油、面速力達母當介質,保護皮膚,古人愛用米酒,雖有行氣、活血的加強效果,但潤滑不足、使力不對,可能造成皮膚損傷。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