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註冊時間
- 2009-12-6
- 最後登錄
- 2025-1-22
- 主題
- 查看
- 積分
- 27277
- 閱讀權限
- 130
- 文章
- 28525
- 相冊
- 1
- 日誌
- 0
狀態︰
在線上
|
客家文化,強調是以刻苦耐勞、堅韌剛強、開拓創業、團結奮進的「硬頸」精神而著稱的。「客家」,這個處處為客處處是家的族群,千百年來墾拓遷移,無論所遷移的環境如何險惡,客家的語言與文化依舊「硬頸」的傳承與堅持著。客家民系為尋求生活環境的安定,不斷的自中國大陸中原地區向南遷徙,長期下來鍛鍊出堅忍的毅力與硬頸的精神,來向大自然生存法則挑戰。
「唐山過臺灣」的艱辛過程,不但塑造了臺灣客家人的內聚力,也開啟了臺灣客家的新視野:面對臺灣多樣化的自然山川與多元、險惡的族群處境,必須更加落實因地制宜的「移民本色」,因而得以全然不同於中國原鄉的方式,打造了風貌殊異的客家新故鄉。
臺灣客家先民因地制宜之生存智慧,漸漸發展出來臺先祖未曾想像的客家新風貌。來自廣東、福建等以地域與宗族當成自我認同的「原鄉客家」,來臺灣之後終於重新組織、發展與戰鬥,形成了以土地為舞臺、以族群相凝聚的「移民客家」。
新的客家社會整合了原鄉的地域差異,不但擴大了客家族群的寬廣度,也回頭肯定了原鄉的文化價值。例如,新竹縣的關西客家文化,就是融合了四縣、海陸、饒平等地區的客家先移民與道卡斯族原住民、泉州福佬等多元文化而成。中臺灣大甲溪流域的客家文化,融合了大埔、饒平、泰雅族原住民與福佬風味。臺東縣客家文化,則是從西臺灣東遷的客家二次移民,融合了北臺桃竹苗、南臺六堆客家、平埔原住民文化,並與在地的阿美族、卑南族之間密切互動的成果。
客家人自遷台之後,形成的客家庄,是強而有力的家庭組織,在昔時農業社會中,維持了穩定的生活方式,不但謀求經濟上的自給自足,也是對外共同抵禦及扶養老弱孤寡的依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