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註冊時間
- 2007-5-12
- 最後登錄
- 2025-8-24
- 主題
- 查看
- 積分
- 150229
- 閱讀權限
- 250
- 文章
- 367988
- 相冊
- 1
- 日誌
- 8
    
狀態︰
離線
|
被凝視的風景No.2011-03 黃文勇

被凝視的風景No.2011-03
黃文勇
攝影
Fine Art Printing on Epson Textured Fine Art Paper
71×60cm
2011
作 品 賞 析
《被凝視的風景》系列,打破了布列松所提出單一快門「決定性瞬間」機會(機率)的選擇性,將每一個「決定性瞬間」所擷取的圖像視為一個影像的元素及素材,而不是當成最後呈現的目標。它鬆動攝影「決定性瞬間」的權威性,重新詮釋了攝影(影像)的展延性及可能性,將原本所擷取的單一決定圖像(image)一一作檔案的分類,重新編碼管理,再進入數位暗房(明室)轉換成層層疊疊無窮的瞬間圖層建構,在每個桀驁不馴的瞬間重新演繹另一種「敘述性」的影像思維。而這種敘述性的影像已經脫離原本第一時間所擷取的圖像故事或真實,自成發展另一種敘述性風景影像,這種發展出來的影像觀點當中所創作的作品,是自我主觀的意識國度,反映出創作者自己的心靈世界的內心風景,充滿豐富的符碼及遐想,總讓人能潛入深層的潛意識叫喚,呈現一種迷離的狀態,更能迷惑觀眾。同時也因觀者的投射及解碼,擴張了原來所建構的敘述性內在心中風景的版圖。(作者自述)
藝 術 家 小 傳
1964生於台灣彰化。1988 國立台灣藝術專科學校美術學士,1994 美國密蘇里州芳邦學院藝術碩士,現任崑山科技大學視覺傳達設計系專任副教授暨系主任、崑山科技大學音像互動媒體實驗室主持人。近年積極投入策展及藝術評論,是南部最具衝力和實力的中生代藝術家之一,其近年策展包括:「美術高雄2005—影像高雄:看不見的歷史」(高美館)、「七彩電光琉璃花—台灣常民文化圖像轉譯」(高美館)、「記憶的時間差:擺盪在現實與抽象的雙重性-蔡文祥個展」(高美館)、「自在-形塑」(崑山科技大學創媒藝廊)、「那ㄟ差這麼多」(高市文化中心)等。在藝術創作上,黃文勇早期的繪畫創作以非具象為主,「因為具象物在現實的生活中有著太多的制約及多餘的連結」,所以黃文勇營造一個看來什麼都不太像卻蘊含無限的畫作,藉由觀者的自由詮釋,賦予畫作內容更多的可能性。近年黃文勇的創作重心則在攝影,他認為「攝影是『框』與『鏡』呈現與反射的表述。框,擷取了外在的視界;鏡,反射了內在的心相。一張好的影像作品往往提供一個多樣(謎樣)的隱喻提示,讓人思索及閱讀再三。」
來源:高雄市立美術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