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註冊時間
- 2009-12-6
- 最後登錄
- 2025-7-22
- 主題
- 查看
- 積分
- 27331
- 閱讀權限
- 130
- 文章
- 28558
- 相冊
- 1
- 日誌
- 0
   
狀態︰
離線
|
面塑,俗稱“面人”或“江米人”,它的淵源可追溯到戰國的“俑”和漢朝的“傀儡”。在宋朝的《東京夢華錄》、明朝的《宛平雜記》、清朝的《楊州畫舫錄》中均有面塑藝術的記載。面塑作品的製作時間要看作品的精細程度,像造型簡單、卡通的人物作品二三十分鐘就能完成,像一些複雜的人物作品、衣冠豐富點的作品要幾天才能完成。隨著現在社會的不斷發展,人們對面塑的要求在一步步提高,所以在製作的工藝上不斷提高,作品素材需要不斷創新,以滿足顧客的需求。
經過面塑藝人長期摸索,現在的面塑作品不霉、不裂、不變形、不褪色,因此為旅遊者喜愛,成為了饋贈親友的紀念佳品。春節有的地方民間面塑的主要功能是對天、地、神的祭祀和祈禱,是追求豐衣足食,萬事如意的生活理想的體現。面塑使習俗成為一種充實的文化,習俗又為面塑的發生和發展提供土壤和空氣,最終使民藝和民俗成為一種文化整體。在歲時節令風俗中面塑充當了舉足輕重的角色,在人生各個展現生命意義的儀式中,面塑更有它不可取代的地位。
華夏經緯藝術頻道為您推薦的是東省民間文藝家協會會員,北京華商非物質文化遺產促進會會員王美的面塑作品,王老師製作面人過程可以堪稱神奇,幾塊普通的彩色麵糰,三五把不起眼的塑刀,幾根堅硬的竹棍擺在一旁,通過雙手靈巧的搓、捏、切、壓、剪等輕巧嫺熟的工作,巧奪天工的面塑人物就這樣誕生了,這鼻子、嘴巴特別像,讓人驚嘆的是人物的衣服,裙擺飄飄,單純袖口上融入了多種顏色和圖案,給人的感覺仿佛是刺繡上去的,一塊毫不起眼的麵糰像突然注入了鮮活的生命一樣。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