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註冊時間
- 2009-12-6
- 最後登錄
- 2025-7-22
- 主題
- 查看
- 積分
- 27331
- 閱讀權限
- 130
- 文章
- 28558
- 相冊
- 1
- 日誌
- 0
   
狀態︰
離線
|
提到“揚州八怪”之一的鄭板橋,人們馬上就會聯想到那風神瀟灑的竹子。確實,鄭板橋畫竹信筆揮灑脫盡時習,這幀扇面墨竹(見右下圖)寥寥幾筆,極力追求神情意趣,畫面從左至右橫題詩句曰:“敢雲少少許,勝人多多許,努力作秋聲,瑤窗弄風雨。”他時時借筆墨為天地萬物寫神的同時而又在抒發自己的內心世界和情感。
板橋為了畫竹。無論什麼天時,跑到竹林散步,觀察竹之神態,有“板橋無竹不入居”之說,無論住到哪就先去種竹,他愛竹子才畫竹,讚美“風中雨中有聲,目中月中有影,詩中酒中有情,閒中悶中有伴”。對於竹,他有深于常人之情感,而這種情感始終支援他保持旺盛的畫竹激情。
在師造自然的同時,板橋也重視學習傳統,他對徐渭尤為敬佩,曾刻“徐青藤門下走狗”之印,但他卻提倡“師其意不在跡象間”,主張“十分學七要拋三,各有靈苗各自探”。在藝術上追求自己獨特風貌與個性。據雲,當時雲南有一和尚,畫蘭中用水噴灑,使畫產生新趣,許多人橫加譏嘲,而板橋卻大為讚賞,尤為可貴的是,他對於同道不論名氣大小、年紀長幼,只要各有特長,他都贊成,一再提及有些更是互相砥礪,成了藝術上的密友。而對那種把粗率當作寫意的作品,他也嚴厲地提出批評。認為“必極工而後能寫,非不工而遂能寫意也”。
板橋寫竹得力於書法,他的“板橋體”猶如亂石鋪街,大小參差,險中求奇,深得人們的喜愛。其實他的書法也是既有傳統又有獨創精神的,他曾說過他的字是“蔡邑之體,鐘繇之筆,羲之之書,而實出己意”。他的字題在他的畫上,真是錦上添花,珠聯璧合。
板橋提倡寫文章以“沉著痛快道著民間痛癢”,反對名士派的風月文章。對於詩詞他也走過“甜酸苦辣備嘗”的艱辛之路。他的題畫詩跋在“八怪”之中首屆一指,他借題寓意,巧妙抒情,給他的畫增添了無上魅力,同時這許多出於真情實感的“掀天揭地之文,震電驚雷之字,呵神篤鬼之談,無古無今之畫”,不但震撼當時的文壇畫苑,而且影響波及後世。
鄭燮(1693-1765年),清代文學家、書畫家,字克柔,號板橋,江蘇興化人。他出身貧苦,深知民間疾苦,曾發出“天地間第一等人只有農夫,而士為四民之末”的大膽議論。乾隆年間中進士,曾官山東濰縣知縣,為官清廉,有政聲,因性情耿直,屢屢得罪豪紳,終遭罷官。寓居揚州以賣畫為生,他的詩作沒有沾染擬古主義和形式主義,而是真摯素樸由心而發。
他寫有很多關心民生疾苦、痛斥貪官污吏的詩作,如《悍吏》、《私刑惡》、《逃荒行》等。他推崇杜甫愛國愛民的思想。他的散文創作也是獨具一格。他反對模擬古人,強調作文須直達肺腑,“作文必欲法前古,婢學夫人徒自苦”。他的創作與主張在各種學說盛行的清代文壇可以說是獨樹一幟的,體現了詩人不隨流俗的高尚品格。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