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註冊時間
- 2007-5-12
- 最後登錄
- 2025-8-25
- 主題
- 查看
- 積分
- 150230
- 閱讀權限
- 250
- 文章
- 367994
- 相冊
- 1
- 日誌
- 8
    
狀態︰
離線
|
夢幻湖 何肇衢

何肇衢
夢幻湖
油畫
油彩、畫布
130 × 162cm
1983
作 品 賞 析
一九八三年春天台灣北部下了兩三個月的綿綿春雨,有一晚中視新聞播報大屯山的夢幻湖都長滿了草,那個畫面黃黃地非常美,我拿了小紙速寫了那畫面,晚上照電視鏡頭的夢幻湖畫面,畫了一幅10號大的小品,覺得很好,過幾天就改畫了這一幅100號作品,並參加台北市立美術館的開館展,很多畫友看了此幅有月亮的夢幻湖都問我,夢幻湖怎麼去?我說是電視上看的,他們都笑了,後來我親自去了一趟夢幻湖,現場小小的,水也乾枯了,使我很失望,夢幻湖的美,美在名字,我加了月亮增加了夢幻的氣氛。全幅用交錯的筆勢處理,使得畫面更顯出空間感。
藝 術 家 小 傳
父親是位民間佛像畫師,當然自小耳濡目染也對創作發生興趣。一九五二年於台北師範學院藝術科畢業,畢業後被分發至北師附屬的小學教書,課餘之暇,全心創作,很快的,從一九五三年起他在北師附小的畫室中就有大量豐富的作品不斷完成。當時他的畫風不外乎承襲台灣第一代西畫家的畫風,以寫生及靜物的描寫為主,不脫寫實主義或自然主義的影子。一九六○年之後作品開始變化,出現塊狀筆觸,兼以畫刀的使用,出現剛勁有力的分割式又再組合式的畫面。何肇衢認為他一生受到立體派大師布拉格(Georges Braque)、尼格森(Ben Nichl-son)及維庸(Jacques Villon)的影響最大,這三位均是立體主義或抽象繪畫的大將,布拉格與畢卡索同創立體主義,而且一直堅持這個路線,尼格森是英國著名的抽象畫家,作品延襲布拉格的傳統,而對畫面作了更深入的解析,形成類似幾何立體主義的作品,他是古金漢繪畫獎的第一屆得主。何肇衢最推崇這三人的畫風,因此他自己的作品也非常執著於幾何式的畫面處理方式,何肇衢非常肯定的走向更明快更富直線的畫面。何肇衢的畫風在一九七○年代達到最純化的境界,作品中的色塊與線條十分統合,畫起來淋漓暢快,一九八○年以後,由於何先生已在原來的教職上退休,有比較多的時間出外寫生投入大自然,作品也漸漸從抽象走回具象,題材上靜物漸少,風景漸多,足跡遍及台灣北部鄉野小鎮。不過,分割式的畫面仍很明顯的存在,塊動的筆觸也仍鮮明,只不過畫刀的使用更熟練精純,色彩更統合亮麗,而整個畫風也比七○年代趨於甜美。一九八一年何肇衢赴歐洲旅行時,還曾隨著布拉可的足跡走遍了包括塞尚最常住的聖維多利亞山區(Sainte-Victoire)的法國各地。因此他的作品中也出現許多法國各地的風景,而畫風也隨著畫歷的增長,愈趨成熟。
來源:高雄市立美術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