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註冊時間
- 2007-5-12
- 最後登錄
- 2024-11-15
- 主題
- 查看
- 積分
- 148761
- 閱讀權限
- 250
- 文章
- 364294
- 相冊
- 1
- 日誌
- 8
狀態︰
離線
|
謙亨
昔日老儒常說:「通一經,則通群經。」儒學十三經都是中華文化的精華,其中基本的經典有五種,即詩、書、易、禮、春秋。這些經都不易讀,甚至一句一字,也不是一學就通。但能虛心鑽研,必有所獲。例如學一個謙字,果然學會了,就能把一部周易學得很好。
謙是易經的謙卦,此卦與別的卦大不相同。別的卦在各爻變動時,或吉或凶,或有悔吝。謙卦六爻,無論如何變動,只有吉利。究其原因,就在這個謙字。謙卦,艮下坤上,艮為山,坤為地。山比地高得多,但是這個山很謙虛,願意下於平地,而不高高在上。比之於人事,便是一個人能夠謙退自己,推崇他人,如此,便能成就謙德,萬事亨通。所以,文王系辭說:「謙亨,君子有終。」
謙卦雖好,卻不易學。因為一般人都想居於人上,接受別人崇拜。這與謙德恰好相反。因此,學謙,必須探討若干義理。
伏義氏畫卦時,特別發明兩個簡單的符號,象徵陰陽兩儀,然後以此畫成八卦,以及六十四卦,包羅宇宙萬有,千變萬化。在萬有變化中,有其差異相,有其共同相。以差異相而論,萬物各異其情狀,決無二人或二物完全相同。以共同相而論,萬物同具五行,同有生滅,一律平等。毛詩小雅節南山說:「節彼南山,維石岩岩。赫赫師尹,民具而瞻。」南山雖然高峻,但與平地同樣是土石等物聚成。師尹雖然顯盛,但與平民同樣有生有滅。由此觀察,高山下於平地,並非伏義故作玄虛,而是自然平等的現象。看清這個現象,再讀孔子的象傳:「謙謙君子,卑以自牧。」謙德便能油然而生。
聖人作易述易,用意就在教人趨吉避凶。學好謙卦以後,在人世間,自可逢凶化吉。但這世間非常險惡,伏義氏處在洪荒時代,環境固然不好,現代環境如何,水陸虛空都遭污染,波斯灣戰爭正在激烈進行,這是否比伏義時代好,實在難說。更進言之,無論從差異相或共同相觀察,萬物都是生滅無常,周易卦爻所顯示的時空萬象,無一能超出無常的範圍。學易而欲徹底的趨吉避凶,就須另找一片安適的天地。
系辭傳說:「易有太極,是生兩儀,兩儀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又說:「形而上者謂之道,形而下者謂之器。」把這兩段文合起來看,則知伏義氏早已找出一片天地,那是形而上學,是太極,亦即吾人一片無際的心靈,此處沒有生滅無常的現象。如何走進這片天地,那就要先學得一個謙字,破除高居人上的念頭,放棄物質文明至上的思想,始能找到門路。入門之後,再來觀察天文地理人物,自然別是一種景象,宇宙萬有皆是詩書易禮,如是讀經,自可觸類旁通,一以貫之。
——摘自《儒學簡說》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