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GO論壇
  登入   註冊   找回密碼
查看: 275|回覆: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修行法門] 在日常生活當中,我們要如何處事待人? [複製連結]

SOGO版主

~日久見人心~

Rank: 15Rank: 15Rank: 15Rank: 15Rank: 15

版主勳章 原創及親傳圖影片高手勳章 熱心參予論壇活動及用心回覆主題勳章 SOGO真女人勳章 品味生活區勳章 醫療天使勳章 運動鐵人勳章 民俗耆老勳章 哥哥你好色 軍武十字勳章 小說之星勳章 藝術之星 IQ博士勳章 IQ180解題高手勳章 時尚教主勳章 星座之星勳章 SOGO搞笑之星勳章 懷舊風車之星勳章 手機遊戲智慧王勳章 學藝經典獎章 動漫達人勳章 手工藝勳章 原創寫手勳章 經典文章之星勳章 婚姻專家勳章 幸福家庭勳章 影音達人勳章 環瀛達人勳章 校園生活勳章 福爾摩沙龍勳章 發明家勳章 汽車達人勳章 機車達人勳章 美食達人勳章 旅遊玩家勳章 暢飲達人勳章 西方宗教達人勳章 方寸之美勳章 模型怪怪貓勳章 拈花惹草勳章 寵物達人勳章 笑臉討論主勳章 靈異大法師勳章 成人文學勳章 玉石玩家勳章 色瞇瞇勳章 會員榮譽勳章

狀態︰ 離線
跳轉到指定樓層
1
發表於 2015-1-27 17:34:41 |只看該作者 |倒序瀏覽


在日常生活當中,我們要用什麼樣的態度來做人?用什麼樣的態度來處世?佛告訴我們,菩薩有六個守則,有六條綱領,這就叫「六度」。第一是「布施」,布施真正意思就是放下。你能夠放下,你就自在;你放不下,你就有無盡的煩惱。把你的憂慮、妄想、分別、執著放下,你就自在了,這是真正的布施。布施到極處,把生死也放下,生死一放下,沒有生死了。今天為什麼有生死?你執著生死,你分別生死,所以你有生死。如果我們真正把生死、六道輪回統統布施掉,生死輪回就沒有了,問題是你肯不肯把它放下,這些都是真實話。所以講,「身心世界一切放下」。放下是不是一切都不要了?不是的,如果這樣看經論,你就錯解意思。放下是心裡放下!「佛法在世間,不離世間覺」。釋迦牟尼佛在世,他也穿衣吃飯,他每天也有正常的工作,一天也沒有休息過,辛辛苦苦到處教學,真正盡到老師的職責,他做到了。放下是從心裡放下,心地清淨光明一塵不染,而對於社會上我應該做的事情、我本分之內的事情,我會做得盡善盡美。

  《華嚴經》到末後,善財童子五十三參,那是將大乘佛法的修學以五十三個人,加上善財童子,把它做出一個樣子來給我們看,表演給我們看。這些菩薩統統修的是大乘佛法,不但修大乘佛法,是修大乘裡面最殊勝的佛法「普賢行法」。你去看看這些人,五十三位菩薩裡面,出家的有五個人,其余統統在家的,男女老少、各行各業,可見得佛法是生活的教育,沒有脫離生活、沒有脫離現實、沒有脫離社會,他跟大家不一樣的就是他覺而不迷。世間人天天也干這些事情,迷而不覺;佛菩薩每天也做這個事情,是覺而不迷,他心裡沒有分別、執著、妄想。所以,放下是講從心地放下,這才能真正做到理事無礙、理事不二。這是布施。

  第二是「持戒」,簡單的講,就是守法。今天的台灣,大家守法的觀念太差,所以社會秩序亂了。外國好的國家,老百姓都有守法的觀念,這是人家成功的地方。我記得第一次到美國的時候,遇到一個美國人,他給我說了一個笑話,通過翻譯他告訴我。他說:現在美國人承認世界上最聰明的民族就是中國人,一個人跟一個人比,中國人世界第一,但是兩個人兩個人比,猶太人第一,三個人三個人比,日本人第一。他說這個話對我們是諷刺。他最後就問了一句,「你們中國人為什麼不團結?」中國人一個一個比是世界第一,就是不團結,日本人團結,他提出這個話來問我。我聽了之後笑笑,因為美國是基督教的社會,我也請那個翻譯告訴他,我說「這是上帝的安排」,他翻譯過去了。他聽了一下就奇怪,兩個眼睛瞪著我,「為什麼?」我再叫那個翻譯告訴他,我說:「中國人要是團結了,這世界上還有你吃飯的地方?」他聽著就笑起來了。他對付我,我也能對付他。這雖然是個笑話,對我們是個很深的啟示。

  我們今天這個社會,小小一不如意,馬上要走上街頭抗議,我們的社會秩序就亂了。日本人有沒有抗議?有。日本人的工人對這個公司老板不滿意,提出抗議,但是他不罷工,這一點厲害,他頭上扎一個白頭巾就是抗議。全工廠的每個工人都包著白頭巾,他一樣工作,這就是對老板提出抗議。日本人能夠顧大體,自己雖然不滿,對於國家、社會、大眾的利益,他決定不放棄,的確世界第一,我們不能不佩服。日本人沒有走向街頭的,抗議是常常有的,我們見到頭上扎著白頭巾,這個代表他的不滿。不像美國人,美國人一不滿馬上罷工,生產立刻停頓。日本人怎麼樣不滿,他的工作照樣進行,所以他能成為世界第一經濟大國,這麼來的,工人不罷工。現在美國人派很多人到日本考察,為什麼日本人不罷工?他們要去考察這個原因。這是值得我們警惕的,日本人真正承受我們中國固有的文化。

  最近我到大陸故宮走了一趟,很有感受。清朝從開國到滅亡差不多將近三百年,一個國家能維持三百年決定不是容易事情。我別的沒有看到,我看到它的建築,故宮裡面三個大殿,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這三個殿的名字都叫「和」;儒家講「和為貴」,它能夠承受三百年就是上下和睦,靠這個。日本叫大和民族,他們對「和」非常重視,值得我們警覺,這叫真正持戒守法,持戒就是守法。

  我們今天學佛,尤其學大乘佛法,不要死在戒裡頭,不要斤斤去計較,要不殺生、不偷盜、不邪淫、不妄語、不飲酒,國家法律置之於不顧,這樣你五戒守得再好,經上講「五戒得人身」,我跟你講,五戒得不到人身,為什麼?你自私自利,只顧自己,不顧國家民族,不顧社會大眾,你來生還能得到人道?我不相信,你要去問釋迦牟尼佛,釋迦牟尼佛也不相信,你們把戒律錯解了意思。佛法,四弘誓願的精神,第一條就是為了利益眾生,為了普度眾生,「度」就是服務的意思,為一切眾生服務。對於一切眾生都不顧,還談什麼服務?什麼都談不上了。所以戒律是守法。

  第三是「忍辱」。人與人相處總有些意見不合,彼此要能相容才能和睦相處。如果小小的事情都不能忍讓,不要說你在佛法上不能成就,世間法上也不能成就。《金剛經》上告訴我們,「一切法得成於忍」,自然的災害我們要能忍受,人為的侮辱我們要能忍受,修行更要忍受。求學問是長時間的事情,不是一天、兩天就能成功的,所以要有耐心,要有恆心,努力去學習。忍辱是修學成功失敗的關鍵,能忍的人決定有成就,不能忍的人談不上成就。

  第四、「精進」,精進是求進步,儒家講「日新又新」,佛法講精進。如果說學佛是開倒車,學佛是不合時代,學佛是落伍,這是完全對於佛教產生誤會,沒有真正的理解。真正理解明白了,佛教是求進步的,天天在求進步,它不落伍,它不後退。真正學佛的同修,佛法講智慧,最高的智慧、究竟圓滿的智慧決定不能忽略現代,現代人的思想、想法、看法、做法決定不可以忽略,如果你忽略了,佛陀教育在這個時代就沒有辦法推行。你一切都要了解,然後你以善巧方便來誘導他、教化他,使他趨向一條光明的道路,使他真正能夠得到圓滿的幸福,這叫做精進。精進不是說我每天念十萬聲佛號,每天拜一萬拜,那種精進,說個不客氣的話,還是你自私自利的精進,你沒有能夠把整個社會、一切眾生容納在你的境界當中。無怪乎一般人看到佛法消極,看到佛法悲觀,一聽說你學佛了,「那個人學佛,趕緊走,那不是個好人」。使人產生這麼大的誤會,這是我們自己要負起責任,我們自己對於佛法沒搞清楚。

  第五、「禅定」。六祖大師說得簡單明了,是根據《金剛經》上所說的,禅定的意思,「外不著相,內不動心」叫禅定,絕對不是盤腿面壁叫修定,不是的。我們在《華嚴經》上看到鬻香長者修禅定在哪裡修?市場上修,哪裡熱鬧到哪裡去修。他絕對不是到熱鬧場當中去打坐,不是的,他是去逛街,去看熱鬧,那叫修禅定。他去逛最繁華、最熱鬧的地方,他看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這是他的智慧,看了之後怎麼樣?他如如不動,這就是他的定功。不像我們走在街道上一看,這個想要,那個想買,心就動了。人家看了,不起心、不動念,他如如不動,這是禅定的功夫。所以他那個逛街就是真正的用功,定慧等學,這是真正的佛法,這是高級的佛法。小乘佛法為什麼禁止你去唱歌跳舞?那是什麼?你是小學生,你的心不定,你遇到這個境界,心就被人牽跑,你不夠資格學,所以關起門來叫你這樣不准做,那樣不准做。如果大乘菩薩,開放,你看釋迦牟尼佛講經,天女散花,天女又唱歌又跳舞。你去看看敦煌的壁畫就能看到,佛坐在那裡講經,許多比丘在聽經,空中的天女又散花、又唱歌、又奏音樂,那是什麼?講的、聽的人都不動心,福慧增長,天人贊歎,天人供養,這是真正的禅定,這正是佛陀教育精神之所在。所以,他這個禅定有體有用。如果盤腿面壁是禅定,那一入定什麼作用也沒有了,什麼事都不能辦。佛法這個禅定是應用在生活上,處事待人接物保持你的冷靜,你的事情才能處理得適當,才能做得好,這叫禅定。絕對不被外面境界誘惑,這就是「外不著相」,內裡面決定不起貪瞋癡慢,這叫「內不動心」,就是《金剛經》上所說的「不取於相,如如不動」。六祖大師講這個禅定就是發揮《金剛經》上這兩句話,這是佛法講的真正的禅定。

  第六、「般若」,是智慧。簡單的說,我們生活處事待人接物要理智,不要用感情,理智就是般若,一用感情,什麼毛病都出來了。

  佛教給我們的菩薩六度,就是我們生活的綱領、守則。我這一生中處事待人生活依什麼原則?就依這六條。講得非常圓滿,簡單明了。我們真正了解它的意義,能夠依教奉行,我們的生活怎麼不幸福?怎麼不美滿?所以學佛不要學呆了,不要學成一個佛呆子,那就很可惜。學佛要開智慧,活活潑潑,叫社會上一看到,「你學佛的人這麼快樂,你的快樂從哪裡來的?」「我學佛來的」,好,大家都願意學佛了。你學佛處處執著,學得呆頭呆腦,人家一看到你學佛,佛不能學,大家都勸告他的親戚朋友不要學佛,「你看看那個佛教徒可憐,呆頭呆腦」,把人都嚇倒了。你雖然沒有過失,你已經把佛教的形象破壞,這就是你的罪過,你自己並不曉得。是不是有意破壞?不是有意的,雖不是有意的,但是這個罪過你還是要承當。有意,你的罪更重,無意,罪也不輕,這大家要曉得。

  講到修行,我要把「修行」兩個字的意義告訴大家。「行」是行為,「修」是修正,我們的行為有了錯誤,把它修正過來,叫做修行。你想一想,修行對我們人生重不重要?哪個人不要修行?千萬不要誤會「修行人,那是出家人的事情,我們不是修行人,我們不要這個」,這對修行兩個字的概念錯了。一般人認為什麼叫修行?每天拜佛叫修行,念經叫修行,每天敲木魚叫修行,這個弄錯了。





大勢至念佛圓通章大意  (第一集)  



喜歡嗎?分享這篇文章給親朋好友︰
               感謝作者     

~愛久見人心~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覆 登入 | 註冊


本論壇為非營利自由討論平台,所有個人言論不代表本站立場。文章內容如有涉及侵權,請通知管理人員,將立即刪除相關文章資料。侵權申訴或移除要求:abuse@oursogo.com

GMT+8, 2025-9-13 01:29

© 2004-2025 SOGO論壇 OURSOGO.COM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