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註冊時間
- 2007-5-12
- 最後登錄
- 2024-11-15
- 主題
- 查看
- 積分
- 148761
- 閱讀權限
- 250
- 文章
- 364294
- 相冊
- 1
- 日誌
- 8
狀態︰
離線
|
疾固說
講歷史,讀到春秋時代,便會發現許多亂世的現象,弒父弒君的慘禍屢見不鮮,國際兵戎之禍日益頻繁,在那樣的時代裡,小人可以說是幸得其時,君子與賢人大都歸隱,聖人處境則非常艱難。
孔子在魯國,深感行道已經行不通,便到國外,訪問各國君臣,棲棲皇皇,席不暇暖,希望找到可行道的機會。當時有不少隱逸之士不以為然,例如晨門、荷蕢等人,都有微詞譏諷,而據論語憲問篇記載,微生畝更是當面問孔子:「丘何為是棲棲者與,無乃為佞乎。」為佞,是以口才取悅於人,想得一些利益。孔子答復:「非敢為佞也,疾固也。」微生畝的疑問,足以代表一般人的見解,不必置評,但孔子的「疾固」之說,應該值得古今人深思。
固字,據說文解字的解釋,是四圍蔽塞的意思,用在此處,可作固執講。那時各國都講武力,對外有戰爭的危機,對內又有權臣篡國的隱懮,其最顯著的,魯國有三桓之家,齊有田氏,晉有韓趙魏三卿,以致君臣相忌,天下不安,民生困苦,究其癥結就在這個固字,人人固執自我的意識與權力,凡與他人相忤之處,唯執自我,毫不讓人,而不知其所執的自我是變化無常的假我,不是真我。真我是大學所說的明德,中庸所說的天性。明德、天性,光明通達,固執則四塞不通,更無光明可言。孔子瞭解,天下禍亂之源就是人人固執,這是他最為懮慮的事情,所以答復微生畝,周游列國,不敢為佞,而「疾固也。」
孔子遊說各國,目的即在勸化各國在位者改變固執的心理,無奈那些人已到無罪不化的程度,沒有一個人能夠瞭解聖人的心意,於是固執愈深,天下愈亂,由春秋到戰國,直到六國相繼被秦消滅纔算罷休。秦始皇頑固得更厲害,他夢想由他開始,一世二世,以至萬世,永遠由贏秦一統天下,這個皇帝之夢太美了,不料只到二世,他的美夢即告破滅。六國後人看見秦家滅得那樣快,當可稱除亡國之恨,但無補於亡國之悲。
世事無常,歷史不會重演,然而由頑固不化的人所演的世事,卻是永遠重演興亡的悲劇。這個悲劇對每一個人而言,即是觀眾,又是演員,自古至今,人人如此。
不讀儒經,不知疾固之理,不知聖人在亂世出處的用心,持有微生畝的疑問,不足為奇。讀經雖知聖人疾固,然而假如認為,聖人只為春秋之人疾,不為現代人疾,或者認為,雖也為現代人疾,但不必為我個人疾,這樣讀經,那就奇了。
——摘自《儒學簡說》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