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GO論壇
  登入   註冊   找回密碼
查看: 404|回覆: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其他] 故宮藏假貨 古畫鑑定爭議多 [複製連結]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狀態︰ 離線
跳轉到指定樓層
1
發表於 2015-4-18 09:56:23 |只看該作者 |倒序瀏覽


「別以為台北故宮裡的都是國寶,其中很多宋元時期作品,真的少、假的多。」知名的鑑定家、書畫家,曾任台北故宮研究員的傅申,日前在浙江大學藝術系的發言,在兩岸引起關注。學者指出,這樣的觀點其實凸顯的是古畫鑑定不易的課題,台北故宮也回應本報表示:「關於宋元繪畫的真偽論斷,學界向來有不同的意見,本院尊重傅申教授的意見。」

不少學者或書畫鑑定家都曾說過,即使是過去皇家積累的國寶文物、字畫,也有很多假畫。傅申就以黃公望的《富春山居圖》為例,指出台北故宮藏有《子明卷》和《無用師卷》。即使是乾隆皇帝也錯把《子明卷》視為真跡,但後來學者多數認為《無用師卷》才是出於黃公望之筆。然而堅持贊成乾隆帝的當代學者亦不乏其人,還曾和傅申大打筆仗。

《谿山行旅圖》題款爭議

大陸南京博物院藝術研究所副研究員,國家文物局書畫專項責任鑒定員龐鷗也曾持同樣論調,他對范寬的《谿山行旅圖》提出質疑,這幅畫可說是台北故宮的「鎮院之寶」之一,被譽為是北宋山水畫的典範,但正因為一位當代學者在畫幅下找到了「范寬」二字,龐鷗指出,范寬,本名范中正,字中立,為人寬厚而被稱為「范寬」,但就像包拯不會在正式的文件上自稱為包青天或包黑子,范寬的題款反而使《谿山行旅圖》的真偽再添爭議。

大師贗品總多於真跡

台北故宮對於龐鷗的分析回應指出,雖有人質疑圖上的題款非范寬本人所寫,但這幅全景式的山水大軸,充分展現北方山水「峰巒渾厚、勢狀雄強」的特點,無論筆墨與構圖皆為北宋山水畫的典型,也符合宋著錄對於范寬畫風的描述,可以確信《谿山行旅圖》為范寬的存世鉅作。

鑑賞家鎖定台北故宮的書畫藏品,其實想凸顯的是古畫真偽鑑定的困難度。書畫鑑定家徐小虎也曾提出:「在中國,大師留下的贗品總是多於真跡。」她在《被遺忘的真跡:吳鎮書畫重鑑》中更放言,在傳世的吳鎮50多幅畫作裡,只有3幅半作品為真跡,引發書畫鑑定新爭論。

對於學界不同的意見,台北故宮指出:「本院所藏之宋元繪畫質量均優,為各界所肯定,且經常為學術界所引用,重要性不言而喻。」對於清宮舊藏的真偽互見,故宮也表示:「凡後期偽託之作,本院在說明卡或圖錄中皆加以敘明。」
喜歡嗎?分享這篇文章給親朋好友︰
               感謝作者     

@~@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覆 登入 | 註冊


本論壇為非營利自由討論平台,所有個人言論不代表本站立場。文章內容如有涉及侵權,請通知管理人員,將立即刪除相關文章資料。侵權申訴或移除要求:abuse@oursogo.com

GMT+8, 2025-8-27 19:34

© 2004-2025 SOGO論壇 OURSOGO.COM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