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註冊時間
- 2015-1-10
- 最後登錄
- 2025-7-25
- 主題
- 查看
- 積分
- 32750
- 閱讀權限
- 200
- 文章
- 23113
- 相冊
- 10
- 日誌
- 31
    
狀態︰
離線
|
品酒課上常有學生問到:「紅酒需要醒嗎?應該醒多久?」
這是個好問題,許多專家都有不同的見解。有人認為,紅酒開瓶後先應先保持瓶
身直立讓空氣進入,等候香氣散發、單寧柔化,此謂瓶中醒酒。
也有人說,應該使用醒酒瓶(Decanter),讓酒大面積的接觸空氣,
才會真正有效率的「喚醒」酒中的香氣分子。
以簡單的物理學原理來檢驗,就會發現瓶中醒酒的效果多半是心裡作用。
開瓶後的紅酒,高度在瓶頸位置的酒液與空氣接觸面積只有一元硬幣這麼大。
紅酒從16度左右的儲藏溫度中取出,逐漸朝著室溫上升,液體表面的氣味分子確實會變得活躍,
但這樣小的面積對於整瓶酒的影響,可說是九牛一毛。
那麼如果使用醒酒瓶呢?
醒酒瓶又稱為濾酒瓶,它其中的一個功能是用來去除沈澱物,得到清澈的酒。
酒倒入醒酒瓶的過程中,與空氣接觸最為激烈,醒酒瓶底部寬大的空間也讓酒能大面積的曝氣。
現在的問題是,什麼樣的酒需要醒?
醒酒一方面是要讓香氣舒展開來,另一方面則是希望去掉不好的氣味,
包括軟木塞變質腐朽的味道,以及添加了過量二氧化硫的刺鼻味。
幸運的話,這些味道可以在醒酒過程中發散消失。如果一瓶酒沒有不好的氣味,
而且香氣已經很明顯了,那還需要醒酒嗎?答案是否定的。酒中的香氣物質有限,
不斷地飄散、變化,一去不復返,所以能多快倒到杯中享用,就多快把它喝了吧!
也有人說,紅酒需要醒,白酒不需醒,這論點也似是而非。
白酒的單寧、酒精度都低於紅酒,為保質並預防不必要的瓶內發酵,
會需要加入多一點的二氧化硫來抑制雜菌與酵母的生長。就這點來看,
白酒反而比較需要醒酒,讓二氧化硫的味道散掉才是。
1977年,紐約雜誌酒評人Alexis Bespaloff邀請了
加州酒界巨擘 Robert Mondavi、Ridge酒莊的釀酒師Paul Draper、
兩位法國酒莊莊主以及一位紐約「世界之窗」的侍酒師一起做了場盲品實驗。
他安排了多款來自波爾多、勃根第和加州的紅酒,每款準備四瓶:
第一瓶在品嘗前一個小時就倒入醒酒瓶,第二瓶是品嘗前一個小時做瓶中醒酒,
第三瓶是品嘗前才開瓶,並倒入醒酒瓶中。至於第四瓶,則是開了馬上就倒入杯中品嘗。
出乎所有人意料,大部分的人喜歡的都是開瓶馬上就倒到杯裡的酒。
之後類似測試在不同國家舉行,也都有相同結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