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註冊時間
- 2015-1-10
- 最後登錄
- 2025-7-25
- 主題
- 查看
- 積分
- 32750
- 閱讀權限
- 200
- 文章
- 23113
- 相冊
- 10
- 日誌
- 31
    
狀態︰
離線
|
在鼻腔內躍動的,
是融合了活潑果香與陳年後所散發的枯葉濕土菌菇等氣息。
口感中則帶點酸甜均衡的李子乾、紅莓果乾,
酸度中高, 礦物風味明顯。
這是1996年份的薄酒萊村莊級好酒,
以100%的Gamay嘉美葡萄所釀。
18年的陳放卻讓人感覺不到歲月蹉跎的刻痕,
不見衰老的氣若游絲,
反之有著極為青春昂揚的快意風情。
這酒開了一夜,續在分享瓶內度過漫漫兩個星期後,
風味依舊不減,香氣更加可口雅緻。
陳年後的Gamay頗有Pinot Noir的氣質,
清新醇淨的口感,酒體靈巧,
單寧柔順滑細,尾韻展現出淡雅的香氣,
彷彿置身於和煦的春陽下,
盡情享受那全身上下張開的毛孔迎向自然的釋放。
在地理上,勃根地和薄酒萊緊鄰著彼此;
在法國行政區的劃分上,薄酒萊隸屬勃根地行政區;
對酒商或懂酒的人而言,薄酒萊算是勃根地葡萄酒的六大產區之一。
對一般消費者而言,
勃根地很有名,名家名酒不一定說得出來,
但都知道酒款均價格不斐。
而薄酒萊的名氣也不差 --
"喔,就是每年11月的第三個星期四一定要喝的酒嘛!"
瞧瞧,連不太喝葡萄酒的朋友都聽說過他的大名,
其名聲之顯赫絕不比現在紅透半邊天的全家草莓霜淇淋來的遜色。
然而,從薄酒萊的釀酒歷史來看,
勃根地所代表的是壓迫者的符號,是階級意識主導下菁英的傲慢。
在現今薄酒來釀酒人的心中,
情感上,他們不願與名莊名園遍佈的勃根地產區有所牽連,
同樣的,他們也無須依附在勃根地的光環下。
不得不提的還有這兩個產地做為釀酒的主要紅葡萄品種 --
勃根地的黑皮諾(Pinot Noir)與薄酒萊的嘉美(Gamay),
在人為操作下,兩者受到的對待可謂是天壤之別,
平平是葡萄,境遇卻是大不同,
不禁讓人大嘆:上天是不公平的。
時間回到14世紀時的勃根地,
授封為勃根地公爵(Duke of Burgundy)的菲利浦二世(Philip the Bold),
因個人的偏愛,他"揀選"黑皮諾為勃根地的主要釀酒葡萄。
相較於這個敏感嬌嫩難以捉摸而不易種植的葡萄品種,
當地的葡萄農,
寧願在他們的田地上栽種生長容易產量豐的Gamay嘉美葡萄,
用這個品種可釀出無須陳放即能擁有果香活潑奔放,而能及時暢飲的日常酒款。
伴隨產量大銷售量激增的效應,
當地農民當然樂意大量栽種這能快速帶來現金流的葡萄品種。
然而此一舉動惹惱了當時的執政者。
西元1395年,菲利浦二世(Philip the Bold)頒布了一紙禁止在勃根地地區種植Gamay的命令,
他乾脆直接給Gamay葡萄扣了個罪名--
是非常邪惡與非常不忠的植物。
the very evil and very disloyal plant called gamay.
每每讀到這段歷史, 看到為君者對植物提出近乎愚民般的控訴,
實在難以想像何以這位公爵對於Gamay怨念如此之深。
六年後,繼任的菲利浦三世(Phillip the Good)則維持原判,
自此Gamay葡萄正式被驅逐出境,發放邊疆。
它一路往南行,最終落腳在一塊長寬34英哩x7~9英哩,
大部分為砂質黏土覆蓋著花崗岩的土地上,
那兒有著冬季乾冷, 夏季炎炎的氣候,
在這裡Gamay找到它的棲身之所,
這就是薄酒萊區。
Gamay葡萄在此展開了它的新生,
用它的方式寫著屬於自己的傳奇.
最富盛名的薄酒萊新酒(Beaujolais Nouveau),
以它特有的清新活潑單寧柔順與酒體輕巧的風格風行全球。
而當地的釀酒事業也傾注全力製造新酒,
縮短泡皮,發酵時間,
快速從發酵桶中取出酒液裝瓶配送到世界各個角落。
從現代的眼光看來,這不會是我們想細細品嘗的酒款,
但不能否認的,在那個年代,
品飲薄酒萊新酒儼然成了一種時尚,
而形容Gamay/薄酒萊猶如"麻雀變鳳凰"般的大逆轉,
也不為過。
然而薄酒萊新酒的這塊招牌,
在90年代末開始逐漸黯淡,
消費者口味的轉變是必然,
而最大的原因則歸咎於過度自滿的心態,
當市場上流入大量品質不佳的新酒,自然引起諸多反彈.
2001年份有將近一百萬箱的新酒因滯銷而被銷毀,
接下來的幾年間,內部檢討反省聲浪始終不斷,
因此,薄酒萊的釀酒風格與策略開始有所改變。
當然目前薄酒萊的釀酒師,不再耽溺於新酒了,
近幾年來,他們逐漸捨棄薄酒萊常用的二氧化碳浸泡法,
回歸傳統的釀造手法與理念,
認真嚴肅地思考如何讓Gamay也能表現出法國人最重視的風土特色。
我遙想這段劇情曲折的歷史,
透過手裡這杯展現了薄酒萊區另一種風情的陳年Gamay,
我重新探索這個值得細細品飲的產區。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