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GO論壇
  登入   註冊   找回密碼
查看: 509|回覆: 1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教傳經咒] 道教四經之列子《沖虛真經》卷第三 周穆王篇 [複製連結]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熱心參予論壇活動及用心回覆主題勳章 經典文章之星勳章

狀態︰ 離線
跳轉到指定樓層
1
發表於 2015-6-2 16:36:16 |只看該作者 |倒序瀏覽
列 子 《沖虛真經卷第三 周穆王篇

卷第三 周穆王篇

周 穆 王 時 , 西 極 之 國 有 化 人 來 , 入 水 火 , 貫 金 石 ; 反 山 川 , 移 城 邑 ; 乘 虛 不 墜 , 觸 實 不 礙 . 千 變 萬 化 , 不 可 窮 極 . 既 已 變 物 之 形 , 又 且 易 人 之 慮 . 穆 王 敬 之 若 神 , 事 之 若 君 . 推 路 寢 以 居 之 , 引 三 牲 以 進 之 , 選 女 樂 以 娛 之 . 化 人 以 為 王 之 宮 室 卑 陋 而 不 可 處 , 王 之 廚 饌 腥 螻 而 不 可 饗 , 王 之 嬪 御 膻 惡 而 不 可 親 . 穆 王 乃 為 之 改 築 . 土 木 之 功 , 赭 堊 之 色 , 無 遺 巧 焉 . 五 府 為 虛 , 而 臺 始 成 . 其 高 千 仞 , 臨 終 南 之 上 , 號 曰 中 天 之 臺 . 簡 鄭 衛 之 處 子 娥 媌 靡 曼 者 , 施 芳 澤 , 正 娥 眉 , 設 笄 珥 , 衣 阿 錫 , 曳 齊 紈 . 粉 白 黛 黑 , 珮 玉 環 . 雜 芷 若 以 滿 之 , 奏 承 雲 、 六 瑩 、 九 韶 、 晨 露 以 樂 之 . 月 月 獻 玉 衣 , 旦 旦 薦 玉 食 . 化 人 猶 不 舍 然 , 不 得 已 而 臨 之 . 居 亡 幾 何 , 謁 王 同 游 . 王 執 化 人 之 祛 , 騰 而 上 者 , 中 天 迺 止 . 暨 及 化 人 之 宮 . 化 人 之 宮 構 以 金 銀 , 絡 以 珠 玉 ; 出 雲 雨 之 上 , 而 不 知 下 之 據 , 望 之 若 屯 雲 焉 . 耳 目 所 觀 聽 , 鼻 口 所 納 嘗 , 皆 非 人 間 之 有 . 王 實 以 為 清 都 、 紫 微 、 鈞 天 、 廣 樂 , 帝 之 所 居 . 王 俯 而 視 之 , 其 宮 榭 若 累 塊 積 蘇 焉 . 王 自 以 居 數 十 年 不 思 其 國 也 . 化 人 復 謁 王 同 游 , 所 及 之 處 , 仰 不 見 日 月 , 俯 不 見 河 海 . 光 影 所 照 , 王 目 眩 不 能 得 視 ; 音 響 所 來 , 王 耳 亂 不 能 得 聽 . 百 骸 六 藏 , 悸 而 不 凝 . 意 迷 精 喪 , 請 化 人 求 還 . 化 人 移 之 , 王 若 殞 虛 焉 . 既 寤 , 所 坐 猶 嚮 者 之 處 , 侍 御 猶 嚮 者 之 人 . 視 其 前 , 則 酒 未 清 , 肴 未 昲 . 王 問 所 從 來 . 左 右 曰 : 「 王 默 存 耳 . 」 由 此 穆 王 自 失 者 三 月 而 復 . 更 問 化 人 . 化 人 曰 : 「 吾 與 王 神 遊 也 , 形 奚 動 哉 ? 且 曩 之 所 居 , 奚 異 王 之 宮 ? 曩 之 所 游 , 奚 異 王 之 圃 ? 王 閒 恆 有 , 疑 蹔 亡 . 變 化 之 極 , 徐 疾 之 間 , 可 盡 模 哉 ? 」 王 大 悅 . 不 恤 國 事 , 不 樂 臣 妾 , 肆 意 遠 游 . 命 駕 八 駿 之 乘 , 右 服 驊 騮 而 左 綠 耳 , 右 驂 赤 驥 而 左 白 義 , 主 車 則 造 父 為 御 , 泰 丙 為 右 ; 次 車 之 乘 , 右 服 渠 黃 而 左 踰 輪 , 左 驂 盜 驪 而 右 山 子 , 柏 夭 主 車 , 參 百 為 御 , 奔 戎 為 右 . 馳 驅 千 里 , 至 於 巨 蒐 氏 之 國 . 巨 蒐 氏 乃 獻 白 鵠 之 血 以 飲 王 , 具 牛 馬 之 湩 以 洗 王 之 足 , 及 二 乘 之 人 . 已 飲 而 行 , 遂 宿 於 崑 崙 之 阿 , 赤 水 之 陽 . 別 日 升 於 崑 崙 之 丘 , 以 觀 黃 帝 之 宮 ; 而 封 之 以 詒 後 世 . 遂 賓 於 西 王 母 , 觴 於 瑤 池 之 上 . 西 王 母 為 王 謠 , 王 和 之 , 其 辭 哀 焉 . 西 觀 日 之 所 入 . 一 日 行 萬 里 . 王 乃 歎 曰 : 「 於 乎 ! 予 一 人 不 盈 於 德 而 諧 於 樂 . 後 世 其 追 數 吾 過 乎 ! 」 穆 王 幾 神 人 哉 ! 能 窮 當 身 之 樂 , 猶 百 年 乃 徂 , 世 以 為 登 假 焉 .
老 成 子 學 幻 於 尹 文 先 生 , 三 年 不 告 . 老 成 子 請 其 過 而 求 退 . 尹 文 先 生 揖 而 進 之 於 室 . 屏 左 右 而 與 之 言 曰 : 「 昔 老 聃 之 徂 西 也 , 顧 而 告 予 曰 : 『 有 生 之 氣 , 有 形 之 狀 , 盡 幻 也 . 造 化 之 所 始 , 陰 陽 之 所 變 者 , 謂 之 生 , 謂 之 死 . 窮 數 達 變 , 因 形 移 易 者 , 謂 之 化 , 謂 之 幻 . 造 物 者 其 巧 妙 , 其 功 深 , 固 難 窮 難 終 . 因 形 者 其 巧 顯 , 其 功 淺 , 故 隨 起 隨 滅 . 知 幻 化 之 不 異 生 死 也 , 始 可 與 學 幻 矣 . 』 吾 與 汝 亦 幻 也 , 奚 須 學 哉 ? 」 老 成 子 歸 , 用 尹 文 先 生 之 言 , 深 思 三 月 ; 遂 能 存 亡 自 在 , 翻 校 四 時 ; 冬 起 雷 , 夏 造 冰 . 飛 者 走 , 走 者 飛 . 終 身 不 箸 其 術 , 故 世 莫 傳 焉 . 子 列 子 曰 : 「 善 為 化 者 , 其 道 密 庸 , 其 功 同 人 . 五 帝 之 德 , 三 王 之 功 , 未 必 盡 智 勇 之 力 , 或 由 化 而 成 . 孰 測 之 哉 ? 」

覺 有 八 徵 , 夢 有 六 候 . 奚 謂 八 徵 ? 一 曰 故 , 二 曰 為 , 三 曰 得 , 四 曰 喪 , 五 曰 哀 , 六 曰 樂 , 七 曰 生 , 八 曰 死 . 此 者 八 徵 , 形 所 接 也 . 奚 謂 六 候 ? 一 曰 正 夢 , 二 曰 蘁 夢 , 三 曰 思 夢 , 四 曰 寤 夢 , 五 曰 喜 夢 , 六 曰 懼 夢 . 此 六 者 , 神 所 交 也 . 不 識 感 變 之 所 起 者 , 事 至 則 惑 其 所 由 然 , 識 感 變 之 所 起 者 , 事 至 則 知 其 所 由 然 . 知 其 所 由 然 , 則 無 所 怛 . 一 體 之 盈 虛 消 息 , 皆 通 於 天 地 , 應 於 物 類 . 故 陰 氣 壯 , 則 夢 涉 大 水 而 恐 懼 ; 陽 氣 壯 , 則 夢 涉 大 火 而 燔 爇 ; 陰 陽 俱 壯 , 則 夢 生 殺 . 甚 飽 則 夢 與 , 甚 饑 則 夢 取 . 是 以 以 浮 虛 為 疾 者 , 則 夢 揚 ; 以 沈 實 為 疾 者 , 則 夢 溺 . 藉 帶 而 寢 則 夢 蛇 , 飛 鳥 銜 髮 則 夢 飛 . 將 陰 夢 火 , 將 疾 夢 食 . 夢 飲 酒 者 憂 , 夢 歌 舞 者 哭 . 子 列 子 曰 : 「 神 遇 為 夢 , 形 接 為 事 . 故 晝 想 夜 夢 , 神 形 所 遇 . 故 神 凝 者 想 夢 自 消 . 信 覺 不 語 , 信 夢 不 達 ; 物 化 之 往 來 者 也 . 古 之 真 人 , 其 覺 自 忘 , 其 寢 不 夢 ; 幾 虛 語 哉 ? 」

西 極 之 南 隅 有 國 焉 . 不 知 境 界 之 所 接 , 名 古 莽 之 國 . 陰 陽 之 氣 所 不 交 , 故 寒 暑 亡 辨 ; 日 月 之 光 所 不 照 , 故 晝 夜 亡 辨 . 其 民 不 食 不 衣 而 多 眠 . 五 旬 一 覺 , 以 夢 中 所 為 者 實 , 覺 之 所 見 者 妄 . 四 海 之 齊 謂 中 央 之 國 , 跨 河 南 北 , 越 岱 東 西 , 萬 有 餘 里 . 其 陰 陽 之 審 度 , 故 一 寒 一 暑 ; 昏 明 之 分 察 , 故 一 晝 一 夜 . 其 民 有 智 有 愚 . 萬 物 滋 殖 , 才 藝 多 方 . 有 君 臣 相 臨 , 禮 法 相 持 . 其 所 云 為 , 不 可 稱 計 . 一 覺 一 寐 , 以 為 覺 之 所 為 者 實 , 夢 之 所 見 者 妄 . 東 極 之 北 隅 有 國 曰 阜 落 之 國 . 其 土 氣 常 燠 , 日 月 餘 光 之 照 . 其 土 不 生 嘉 苗 . 其 民 食 草 根 木 實 , 不 知 火 食 , 性 剛 悍 , 彊 弱 相 藉 , 貴 勝 而 不 尚 義 ; 多 馳 步 , 少 休 息 , 常 覺 而 不 眠 .

周 之 尹 氏 大 治 產 , 其 下 趣 役 者 侵 晨 昏 而 弗 息 . 有 老 役 夫 筋 力 竭 矣 , 而 使 之 彌 勤 . 晝 則 呻 呼 而 即 事 , 夜 則 昏 憊 而 熟 寐 . 精 神 荒 散 , 昔 昔 夢 為 國 君 . 居 人 民 之 上 , 總 一 國 之 事 . 遊 燕 宮 觀 , 恣 意 所 欲 , 其 樂 無 比 . 覺 則 復 役 . 人 有 慰 喻 其 懃 者 . 役 夫 曰 : 「 人 生 百 年 , 晝 夜 各 分 . 吾 晝 為 僕 虜 , 苦 則 苦 矣 ; 夜 為 人 君 , 其 樂 無 比 . 何 所 怨 哉 ? 」 尹 氏 心 營 世 事 , 慮 鍾 家 業 , 心 形 俱 疲 , 夜 亦 昏 憊 而 寤 . 昔 昔 夢 為 人 僕 , 趨 走 作 役 , 無 不 為 也 ; 數 罵 杖 撻 , 無 不 至 也 . 眠 中 啽 囈 呻 呼 , 徹 旦 息 焉 . 尹 氏 病 之 , 以 訪 其 友 . 友 曰 : 「 若 位 足 榮 身 , 資 財 有 餘 , 勝 人 遠 矣 . 夜 夢 為 僕 , 苦 逸 之 復 , 數 之 常 也 . 若 欲 覺 夢 兼 之 , 豈 可 得 邪 ? 」 尹 氏 聞 其 友 言 , 寬 其 役 夫 之 程 , 減 己 思 慮 之 事 , 疾 並 少 間 .

鄭 人 有 薪 於 野 者 , 偶 駭 鹿 , 御 而 擊 之 , 斃 之 . 恐 人 見 之 也 , 遽 而 藏 諸 隍 中 , 覆 之 以 蕉 . 不 勝 其 喜 . 俄 而 遺 其 所 藏 之 處 , 遂 以 為 夢 焉 . 順 塗 而 詠 其 事 . 傍 人 有 聞 者 , 用 其 言 而 取 之 . 既 歸 , 告 其 室 人 曰 : 「 向 薪 者 夢 得 鹿 而 不 知 其 處 ; 吾 今 得 之 , 彼 直 真 夢 矣 . 」 室 人 曰 : 「 若 將 是 夢 見 薪 者 之 得 鹿 邪 ? 詎 有 薪 者 邪 ? 今 真 得 鹿 , 是 若 之 夢 真 邪 ? 」 夫 曰 : 「 吾 據 得 鹿 , 何 用 知 彼 夢 我 夢 邪 ? 」 薪 者 之 歸 , 不 厭 失 鹿 . 其 夜 真 夢 藏 之 之 處 , 又 夢 得 之 之 主 . 爽 旦 , 案 所 夢 而 尋 得 之 . 遂 訟 而 爭 之 , 歸 之 士 師 . 士 師 曰 : 「 若 初 真 得 鹿 , 妄 謂 之 夢 ; 真 夢 得 鹿 , 妄 謂 之 實 . 彼 真 取 若 鹿 , 而 與 若 爭 鹿 . 室 人 又 謂 夢 仞 人 鹿 , 無 人 得 鹿 . 今 據 有 此 鹿 , 請 二 分 之 . 」 以 聞 鄭 君 . 鄭 君 曰 : 「 嘻 ! 士 師 將 復 夢 分 人 鹿 乎 ? 」 訪 之 國 相 . 國 相 曰 : 「 夢 與 不 夢 , 臣 所 不 能 辨 也 . 欲 辨 覺 夢 , 唯 黃 帝 孔 丘 . 今 亡 黃 帝 孔 丘 , 孰 辨 之 哉 ? 且 恂 士 師 之 言 可 也 . 」

宋 陽 里 華 子 中 年 病 忘 , 朝 取 而 夕 忘 , 夕 與 而 朝 忘 ; 在 塗 則 忘 行 , 在 室 則 忘 坐 ; 今 不 識 先 , 後 不 識 今 . 闔 室 毒 之 . 謁 史 而 卜 之 , 弗 占 ; 謁 巫 而 禱 之 , 弗 禁 ; 謁 醫 而 攻 之 , 弗 已 . 魯 有 儒 生 自 媒 能 治 之 , 華 子 之 妻 子 以 居 產 之 半 請 其 方 . 儒 生 曰 : 「 此 固 非 卦 兆 之 所 占 , 非 祈 請 之 所 禱 , 非 藥 石 之 所 攻 . 吾 試 化 其 心 , 變 其 慮 , 庶 幾 其 瘳 乎 ! 」 於 是 試 露 之 , 而 求 衣 ; 飢 之 , 而 求 食 ; 幽 之 , 而 求 明 . 儒 生 欣 然 告 其 子 曰 : 「 疾 可 已 也 . 然 吾 之 方 密 , 傳 世 不 以 告 人 . 試 屏 左 右 , 獨 與 居 室 七 日 . 」 從 之 . 莫 知 其 所 施 為 也 , 而 積 年 之 疾 一 朝 都 除 . 華 子 既 悟 , 迺 大 怒 , 黜 妻 罰 子 , 操 戈 逐 儒 生 . 宋 人 執 而 問 其 以 . 華 子 曰 : 「 曩 吾 忘 也 , 蕩 蕩 然 不 覺 天 地 之 有 無 . 今 頓 識 既 往 , 數 十 年 來 存 亡 、 得 失 、 哀 樂 、 好 惡 , 擾 擾 萬 緒 起 矣 . 吾 恐 將 來 之 存 亡 、 得 失 、 哀 樂 、 好 惡 之 亂 吾 心 如 此 也 , 須 臾 之 忘 , 可 復 得 乎 ? 」 子 貢 聞 而 怪 之 , 以 告 孔 子 . 孔 子 曰 : 「 此 非 汝 所 及 乎 ! 」 顧 謂 顏 回 紀 之 .

秦 人 逢 氏 有 子 , 少 而 惠 , 及 壯 而 有 迷 罔 之 疾 . 聞 歌 以 為 哭 , 視 白 以 為 黑 , 饗 香 以 為 朽 , 嘗 甘 以 為 苦 , 行 非 以 為 是 : 意 之 所 之 , 天 地 、 四 方 , 水 火 、 寒 暑 , 無 不 倒 錯 者 焉 . 楊 氏 告 其 父 曰 : 「 魯 之 君 子 多 術 藝 , 將 能 已 乎 ? 汝 奚 不 訪 焉 ? 」 其 父 之 魯 , 過 陳 , 遇 老 聃 , 因 告 其 子 之 證 . 老 聃 曰 : 「 汝 庸 知 汝 子 之 迷 乎 ? 今 天 下 之 人 皆 惑 於 是 非 , 昏 於 利 害 . 同 疾 者 多 , 固 莫 有 覺 者 . 且 一 身 之 迷 不 足 傾 一 家 , 一 家 之 迷 不 足 傾 一 鄉 , 一 鄉 之 迷 不 足 傾 一 國 , 一 國 之 迷 不 足 傾 天 下 . 天 下 盡 迷 , 孰 傾 之 哉 ? 向 使 天 下 之 人 其 心 盡 如 汝 子 , 汝 則 反 迷 矣 . 哀 樂 、 聲 色 、 臭 味 、 是 非 , 孰 能 正 之 ? 且 吾 之 此 言 未 必 非 迷 , 而 況 魯 之 君 子 迷 之 郵 者 , 焉 能 解 人 之 迷 哉 ? 榮 汝 之 糧 , 不 若 遄 歸 也 . 」

燕 人 生 於 燕 , 長 於 楚 , 及 老 而 還 本 國 . 過 晉 國 , 同 行 者 誑 之 ; 指 城 曰 : 「 此 燕 國 之 城 . 」 其 人 愀 然 變 容 . 指 社 曰 : 「 此 若 里 之 社 . 」 乃 喟 然 而 歎 . 指 舍 曰 : 「 此 若 先 人 之 廬 . 」 乃 涓 然 而 泣 . 指 壟 曰 : 「 此 若 先 人 之 冢 . 」 其 人 哭 不 自 禁 . 同 行 者 啞 然 大 笑 , 曰 : 「 予 昔 紿 若 , 此 晉 國 耳 . 」 其 人 大 慚 . 及 至 燕 , 真 見 燕 國 之 城 社 , 真 見 先 人 之 廬 冢 , 悲 心 更 微 .

喜歡嗎?分享這篇文章給親朋好友︰
               感謝作者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熱心參予論壇活動及用心回覆主題勳章 經典文章之星勳章

狀態︰ 離線
2
發表於 2015-6-2 16:54:40 |只看該作者
《列子》周穆王篇(白話)

周穆王時,最西方的國家有個能幻化的人來到中國,他能進入水火之中,穿過金屬岩石,能翻倒山河,移動城市,懸在空中不會墜落,碰到實物不被阻礙,千變萬化,無窮無盡,既能改變事物的形狀,又能改變人的思慮。穆王對他像天神一樣的尊敬,像國君一樣的侍奉,把自己的寢宮讓出來讓他居住,用祭把神靈的膳食給他吃喝,選擇美麗的女子樂隊供他娛樂。可是這個幻化人卻認為穆王的宮殿太低太差不可以居住,穆王的膳食又腥又臭不可以享用,穆王的嬪妃又羶又醜不可以親近。於是穆王便為他另築宮殿,土木建築、雕樑畫棟,以至於到了不能再巧妙的程度。穆王把府庫的錢財全部耗盡,才把樓台建成。樓台高達八千尺,比終南山還要高,稱作中天之台,挑選鄭國和衛國美麗而苗條的女子,體灑香水,修飾娥眉,戴上首飾耳環,穿上東阿的細布,拖上齊國的絹綢,塗脂抹粉,描眉畫唇,佩珠玉,戴手鐲,再帶上各種香草去充滿這座樓台,演奏《承雲》、《六瑩》、《九韶》、《晨露》等動聽的音樂使他快樂,每月送去最美的衣服,每天送上最美的膳食。可是那位幻化人還不高興,不得已才進去。沒住多久,他邀請穆王一同出去遊玩。穆王拉著他的衣袖,便騰雲而上,到天的中央才停下來。接著便到了幻化人的宮殿。幻化人的宮殿用金銀建築,以珠玉裝飾,在白雲與雷雨之上,不知道它下面以什麼為依托,看上去好像是屯留在白雲之中。耳朵聽到的,眼睛看到的,鼻子聞到的,口舌嚐到的,都是人間所沒有的東西。穆王真以為到了清都、紫微、鈞天、廣樂這些天帝所居住的地方。穆王低下頭往地面上看去,見自己的宮殿樓台簡直像累起來的上塊和堆起來的茅草。穆王自己覺得即使在這裡住上幾十年也不會想念自己的國家的。幻化人又請穆王一同遊玩。所到之處,抬頭看不見太陽月亮,低頭看不見江河海洋。光影照來,穆王眼花繚亂看不清楚;音響傳來,穆王耳鳴聲亂聽不明白。百骸六臟,全都顫抖而不能平靜。意志昏迷,精神喪失,於是請求幻化人帶他回去。幻化人推了一把,穆王好像跌落到了虛空之中。醒來以後,還是坐在原來的地方,左右還是原來侍候他的人。看看眼前的東西,那水酒是剛倒出來的,菜餚是剛燒好的。穆王問左右:“我剛才是從哪裡來的?”左右的人說:“大王不過是默默地待了一會兒。”從此穆王精神恍愧了三個月才恢復正常。再問幻化人。幻化人說:“我與大王的精神出去遊玩罷了,形體何嘗移動過呢?而且您在天上居住的宮殿,與大王的宮殿有什麼不同呢?您在天上游玩的花園,與大王的花園有什麼不同呢?大王習慣了經常看到的東西,對暫時的變化感到懷疑。其實即使是最大的變化,無論是慢一點的變化還是快一點的變化,哪能都如實地描繪出來呢?”穆王十分高興,從此不過問國家大事,不親近大臣與嬪妃,毫無顧忌地到遙遠的地方去遊玩,他下令用天下最好的八種駿馬來駕車,右邊的服馬叫驊騮,左邊的服馬叫綠耳,右邊的駿馬叫赤驥,左邊的驂馬叫白犧。穆王的馬車由造父駕馭,泰丙為車右。隨從的馬車,右邊的服馬叫渠黃,左邊的服馬叫踰輪,左邊的驂馬叫盜驪,右邊的駿馬叫山子,由柏夭主車,參百駕馭,奔戎為車右。馳驅了一千里,到了巨蒐氏的國家。巨蒐氏於是獻上白鵠的血液供穆王飲用,準備牛馬的乳汁給穆王洗腳,並供奉所有乘車與駕車的人。吃喝以後繼續前進,又歇宿在崑山的彎曲處,赤水的北面。第二天便登上了崑山巔,觀覽了黃帝的宮殿,並修繕整新,以傳於後世。隨後又成西王母的貴賓,在瑤池上宴飲。西王母為穆王朗誦歌謠,穆王也跟著唱和,歌辭都很悲哀。後來又觀賞了太陽入山的情景,一天走了一萬里。穆王於是嘆道:“哎呀!我不修養道德而只知道享樂,後世的人恐怕要譴責我的罪過了吧!”穆王難道是神人嗎?在一生中享盡了快樂,仍然活了一百歲才死,當時的人們還以為他升天了呢。

老成子向尹文先生學習幻化之術,尹文先生三年都沒有告訴他。老成子請問自己錯在哪裡,並要求退學。尹文先生向他作揖,引他進入室內,叫左右的人離開房間後對他說:“過去老聃往西邊去,回頭告訴我說:一切有生命的氣,一切有形狀的物,都是虛幻的。創造萬物的開始,陰陽之氣的變化,叫做生,叫做死。懂得這個規律而順應這種變化,根據具體情形而推移變易的,叫做化,叫做幻。創造萬物的技巧微妙,功夫高深,本來就難以全部了解,難以完全把握。根據具體情形變易的技巧明顯,功夫低淺,所以隨時發生,又隨時消滅。懂得了幻化與生死沒有什麼不同,才可以學習幻化之術。我和你也在幻化著,為什麼一定要再學呢?”老成子回去後,根據尹先生的話深思了三個月,於是能自由自在地時隱時現,又能翻交四季,使冬天打雷,夏天結冰,使飛鳥在地上走,走獸在天上飛。但終生沒有把這些法術寫成書,因而後世沒有傳下來。列子先生說:“善於幻化的人,他的道術隱秘而平常,他的功績與一般人相同。五帝的德行,三王的功績,不一定都是由智慧和勇力而來,也許是由幻化來完成的,誰能推測到呢?”

醒有八種徵兆,夢有六種原因。什麼是八種徵兆?一是在重複過去的事情,二是在做新的事情,三是有所收穫,四是有所喪失,五是有所悲哀,六是有所喜悅,七是即將新生,八是即將死亡。這八種徵兆,都是形體所接觸的事情。什麼是六種原因?一是平時自然而然的夢,二是因驚愕而致夢,三是因思慮而致夢,四是因醒悟而致夢,五是因高興而致夢,六是因畏懼而致夢。這六種原因,都是精神所交​​接的事情。不懂得神感事變所引起的原因的人,事情發生了還不知道是什麼回事;懂得神感事變所引起的原因的人,事情一發生便明白是怎麼回事。明白是怎麼回事,便無所畏懼。一個人體魄的充實、空虛、虧損、增強,都與天地相通,與外物相應。所以陰氣過於旺盛,就會夢見過大河而恐懼;陽氣過於旺盛,就會夢見過大火而被燒的;陰陽二氣都過於旺盛,就會夢見生死殘殺。吃是太飽會夢見給別人財物,沒有吃飽會夢見奪取別人財物。所以以元氣浮虛為病症的,就會夢見身體飛揚;以元氣沉實力病症的就會夢見身體被淹埋。枕著帶子睡覺會夢見蛇,飛鳥銜住頭髮會夢見飛升。天氣將陰會​​夢見大火,身體將病會夢見吃飯。喝了酒以後會在夢中憂愁,唱歌跳舞以後會在夢中哭泣。列子說:“精神與事物相遇便成為夢,形體與事物接觸便成為事。所以白天思慮與夜間做夢,都是精神與形體遇到某些事物的緣故。因此精神凝結在一點上的人,白天不會思慮,夜間也不會做夢。真正清醒的人不用語言,真在做夢的人並不通達,只是隨著事物的變化而變化往來。古代的真人,醒著的時候連自己也忘記了,睡眠的時候不會做夢,難道是虛假的話嗎?”

最西方的南角有個國家,不知道與哪些國家接壤,名叫古莽之國。陰氣和陽氣不相交接,因而冬天與夏天沒有分別;太陽與月亮的光芒照耀不到,因而白天與黑夜沒有分別。那裡的百姓不吃飯、不穿衣,睡眠很多。五十天一醒,以夢中的所作所93 為為真實,以醒時的所見所聞力虛妄。四海的中央叫中國,橫跨大河南北,超越岱岳東西,有一萬餘里見方。這裡的陰陽二氣的比例分明,因而一個時期寒冷,一個時期炎熱;昏暗與明亮的職分明確,因而一段時間是白天,一段時間是黑夜。這裡的百姓有的聰明,有的愚昧。萬物滋養繁殖,才藝多種多樣。有君主與臣民的互相抉助,用禮儀與法律來共同維持,他們的言論與作為不可以數字統計。一段時間醒著,一段時間睡著,認為醒時的所作所為為真實,以夢中的所見所聞為虛妄。最東方的北角有個國家叫阜落之國。那裡的土地之氣非常寒冷,只能照到一點太陽與月亮的余光。那裡的土地不長莊稼,老百姓只能吃草根與樹木的果實,並且不知道用火燒了以後再吃,性情剛強凶悍,強大的欺凌弱小的,崇尚勝利而不崇尚禮儀,跑步與走路的時間多,休息的時間少,經常醒著而不睡眠。

周朝有個姓尹的人大力添置家產,在他手下服役的人從清晨到黃昏都不得休息。有個老役夫的筋力已經消耗乾淨了,仍然不停地被使喚,白天呻吟呼喊著幹活,黑夜昏沉疲憊地熟睡。由於精神恍惚散漫,每天夜裡都夢見自己當了國君,地位在百姓之上,總攬一國大事,在宮殿花園中游玩飲宴,想幹什麼就乾什麼,快樂無比。醒來後繼續服役。有人安慰他過於勤苦,老役夫說:“人一生活一百年,白天與黑夜各有一半。我白天做奴僕,苦是苦了,但黑夜做國君,則快樂無比。有什麼可怨恨的呢?”姓尹的一心經營世間俗事,思慮集中在家業上,心靈與形體都很疲勞,黑夜也昏沉疲憊而睡,每天夜裡夢見自己當了奴僕,奔走服役,什麼活都乾,挨罵挨打,什麼罪都受。睡眠中呻吟呼喊,一直到天亮才停止。姓尹的以此為苦,便去詢問他的朋友。朋友說:“你的地位足以使你榮耀,你的財產用也用不完,超過別人很多很多了。黑夜夢見做了奴僕,這一苦一樂的循環往復,是一般的自然規律。你想在醒時與夢中都很快樂,怎麼能得到呢?”姓尹的聽了他朋友的話,便放寬了役夫所做的工程的期限,減少了自己苦心思慮的事情,他和役夫的苦也就都減輕了。

鄭國有個人在野外砍柴,碰到一隻受了驚的鹿,便迎上去把它打死了。他怕別人看見,便急急忙忙把鹿藏在沒有水的池塘里,並用砍下的柴覆蓋好,高興得不得了。過了一會兒,他忘了藏鹿的地方,便以為剛才是做了個夢,一路上念叨這件事。路旁有個人聽說此事,便按照他的話把鹿取走了。回去以後,告訴妻子說:“剛才有個砍柴人夢見得到了鹿而不知道在什麼地方,我現在得到了,他做的夢簡直和真的一樣。”妻子說:“是97 不是你夢見砍柴人得到了鹿呢?難道真有那個砍柴人嗎?現在你真的得到了鹿,是你的夢成了真嗎?”丈夫說:“我真的得到了鹿,哪裡用得著搞清楚是他做夢還是我做夢呢?”砍柴人回去後,不甘心丟失了鹿。夜裡真的夢到了藏鹿的地方,並且夢見了得到鹿的人。天一亮,他就按照夢中的線索找到了取鹿的人的家裡。於是兩人為爭這只鹿而吵起來,告到了法官那裡。法官說:“你最初真的得到了鹿,卻胡說是夢;明明是在夢中得到了鹿,又胡說是真實的。他是真的取走了你的鹿,你要和他爭這只鹿。他妻子又說他是在夢中認為鹿是別人的,並沒有什麼人得到過這只鹿。現在只有這只鹿,請你們平分了吧!”這事被鄭國的國君知道了。國君說:“唉!這法官也是在夢中讓他們分鹿的吧?”為此他詢問宰相。宰相說:“是夢不是夢,這是我無法分辨的事情。如果要分辨是醒還是夢,只有黃帝和孔丘才行。現在沒有黃帝與孔丘,誰還能分辨呢?姑且聽信法官的裁決算了。”

宋國陽里的華子中年時得了健忘症,早晨拿的東西到晚上就忘了,晚上放下的東西到早晨就忘了;在路上忘記走路,在家裡忘記坐下;不知道先後,不知道今古。全家都為他苦惱。請史官來占卜,不能靈驗;請巫師來祈禱,沒有效果;請醫生來診治,也不見好轉。魯國有個儒生自我推薦說能治好他的病,華子的妻子和兒女以家產的一半作為報酬,請他開藥方。儒生99 說:“這種病本來就不是算卦龜卜所能佔驗,不是祈禱請求所能生效,不是藥物針灸所能診治的。我試試變化他的心靈,改換他的思慮,也許能夠治好。”於是試著脫掉他的衣服,他便去尋找衣服;不給他吃飯,他便去尋找食物;把他關在黑暗處,他便去尋找光明。儒生高興地告訴他的兒子說:“病可以治好了。但我的方法秘密,只傳子孫不告訴旁人。請其他人迴避一下,讓我單獨和他在室內待七天。”大家按他的要求辦了。沒有人知道儒生乾了些什麼,而華子多年積累起來的病突然全都除去了。華子清醒以後,便大發雷霆,廢黜妻子,懲罰兒子,並拿起戈矛驅逐儒生。宋國人把他捉住並問他為什麼這樣做。華子說:“過去我健忘,腦子裡空空蕩盪不知道天地是有還是無。現在突然明白了過去的一切,數十年來的存亡、得失、哀樂、好惡,千頭萬緒紛紛擾擾全部出現了。我害怕將來的存亡、得失、哀樂、好惡還像這樣擾亂我的心,再求片刻的淡忘,還能得到嗎?”子貢聽說後感到奇怪,把這事告訴了孔子。孔子說:“這不是你所能懂得的啊!”回頭叫顏回把此事記錄下來。

秦國的逢氏有個小孩,小時候很聰明,長大以後卻得了迷糊的病症。聽到唱歌以為是哭泣,看到白色以為是黑色,聞到香氣以為是臭氣,嚐到甜昧以為是苦味,做錯了事卻以為是正確。意識所到的地方,無論是天地、四方、水火、寒暑,沒有不顛倒錯亂的。一個姓楊的告訴這個孩子的父親說:“魯國的君子多才多藝,可能能治好吧!你為麼不去拜訪呢?”孩子的父親去了魯國,當路過陳國時,碰到了老聃,便告訴他兒子的病症。老聃說:“你的愚昧哪裡能知道你兒子的迷糊?現在天下的人對什麼為是、什麼為非搞不清楚,對什麼是利、什麼是害糊里糊塗,害這種病的人很多,本來就沒有清醒的人。而且一個人迷糊並不能使一家傾覆,一家人迷糊並不能使一鄉傾覆,一鄉人迷糊並不能使一國傾覆,一國人迷糊並不能使天下傾覆。天下人都迷糊,誰能糾正呢?如果使天下人的心都像你兒子的話,那麼你就反而是迷糊的人了,那哀樂、聲色、氣味、是非,又有誰能糾正呢?我這些話未必不是迷糊的表現,更何況魯國的君子們都是迷糊得最厲害的人,又怎麼能解開別人的迷糊呢?不如擔著你的糧食,趕快回去吧!”

燕國有個人出生在燕國,生長在楚國,到老年才回本國去。路過晉國時,同行的人欺騙他,指著城牆說:“這是燕國的城牆。”那人淒愴地改變了面容。同行的人指著土地廟說:“這是你那個地方的土地廟。”那人長嘆了一聲。同行的人指著房屋說:“這是你的先人的房屋。”那人流著眼淚哭了起來。同行的人指著墳墓說:“這是你先人的墓地。”那人禁不住大哭起來。同行的人失聲大笑說:“我剛才是在欺騙你,這是晉國啊!”那人大為慚愧。等到了燕國,真的見到了燕國的城牆和土地廟,真的見到先人的房屋和墓地時,悲傷的心情便少了。
請注意︰利用多帳號發表自問自答的業配文置入性行銷廣告者,將直接禁訪或刪除帳號及全部文章!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覆 登入 | 註冊


本論壇為非營利自由討論平台,所有個人言論不代表本站立場。文章內容如有涉及侵權,請通知管理人員,將立即刪除相關文章資料。侵權申訴或移除要求:abuse@oursogo.com

GMT+8, 2024-6-7 12:50

© 2004-2024 SOGO論壇 OURSOGO.COM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