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註冊時間
- 2013-7-2
- 最後登錄
- 2024-3-26
- 主題
- 查看
- 積分
- 1409
- 閱讀權限
- 140
- 文章
- 1278
- 相冊
- 4
- 日誌
- 11
   
狀態︰
離線
|
名稱
猩猩草
學名
Euphorbia cyathophora Murray
科名
大戟科
屬名
大戟屬(Euphorbia)
別名
火苞草、葉像花、草一品紅
性狀分類
多年生草本
園藝分類
觀葉植物
原產地
北美洲
花色
黃、綠
花序
繖房花序
花瓣數
少瓣
花的大小
大約0.6至1公分
花期
秋
葉形
橢圓形
繁殖方式
猩猩草常用播種繁殖;4月進行春播,播種後7-10天發芽, 發芽迅速且整齊。蒴果在開裂同時,種子會彈射而出具有自播繁衍能力。 另可取枝條進行扦插繁殖,扦插苗上盆後需遮陰5-7天後再给予充足陽光。
栽培方式
猩猩草幼苗具2-3片真葉時可疏苗l次,待苗高15公分時可定植或上盆。經3-4週生長即可進行摘心,從基部往上數留4-5片葉,把頂端剪去誘發側芽,形成一盆具有3-5个頂稍的植株。 猩猩草性喜温暖乾燥和陽光充足環境,不耐寒,喜光照,耐乾旱但不耐濕,宜在疏鬆肥沃和排水良好的腐質土壤中生長 。猩猩草喜肥,生長期内主要需氮肥較多,氮肥不足會引起下位葉脱落,在摘心後7-10天,即應開始施用追肥,每半個月1-2次。追肥以少量为宜,忌施濃肥。枝條上段葉片呈現红白斑纹時可增加施用磷、鉀肥1次,或增施磷酸鉀液肥,可使苞片色澤豔麗。種子成熟時易爆裂,需及時採種。 猩猩草常發生灰霉病、葉斑病和锈病等危害,前兩者可用波爾多液噴灑,锈病猩猩草用50%殺菌劑可濕性粉劑2,000倍溶液噴灑。蟲害則有粉蝨、蚜虫和介殼蟲危害。
形態特徵
多年生草本,株高50-100公分; 莖:莖直立,多分枝,全株含豐沛白色乳汁; 葉:單葉,互生,卵狀橢圓形或提琴形,長5-10公分,寬2.5-5公分,先端銳 尖,基部楔形; 花:大戟花序排列成繖房狀,頂生,邊緣有環狀之腺體;苞片倒披針形;雌雄 同株異花,花頂端5裂,腺體1~2個,魚嘴狀,無花瓣狀附屬物;雌蕊黃綠 色,柱頭2-3分枝,子房圓球形;雄蕊多數,花藥黃色; 果實:蒴果平滑或被有微毛,成熟後褐色且3瓣裂,圓三角形; 種子:種子3粒呈褐色,卵圓形,表面具瘤突。
其他說明
全台灣低海拔道路兩旁、荒廢地、廢耕地、次生林、造林地或部分海濱可觀察其蹤影,1971年何豐吉氏由葡萄牙引進,今各地零星栽培,部分已歸化野生。 猩猩草真正的花是位於中央呈球狀的大戟花序,剝開之後才看得到沒有花被的雄花和雌花,而如苞片狀紅色部分則是猩猩草的葉片,這些枝條頂端的葉片都變小而且基部呈紅色,在植物學上稱之為「假花瓣」。其與聖誕紅外觀相似,但株高比聖誕紅要矮小(聖誕紅樹株高1-4公尺),且聖誕紅的葉卵圓形盾狀,而猩猩草的葉多變化,中央往往寬深裂或凹入,且頂端葉成紅色;聖誕紅嫩莖草質,鮮綠色,而猩猩草的嫩莖中空,呈綠色。 大戟花序內雄花和雌花的生長時間並不一致,當雌花授粉並發育成為果實之後,花序內部仍有許多雄花尚未成熟,因此當果實離開花序之後便會以 90 度向下彎曲,讓花序內的雄蕊有開展的空間並繼續吸引昆蟲前來。授粉果實成熟的時刻,蒴果在開裂同時便將種子彈射而出。 猩猩草上部葉片红白镶嵌,非常鮮豔,常用作花壇或空隙地的背景材料,也可作盆栽和切花素材。猩猩草全株有毒,乳汁毒性最強,皮膚敏感者觸及乳汁,會引起紅腫和發炎,對眼睛也有相當大的毒害,孩童若誤食莖葉,將造成喉部燒痛,並有嘔吐、下痢等症狀,應趕緊送醫診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