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註冊時間
- 2010-3-24
- 最後登錄
- 2022-6-7
- 主題
- 查看
- 積分
- 70514
- 閱讀權限
- 250
- 文章
- 21066
- 相冊
- 1
- 日誌
- 0
   
狀態︰
離線
|
三葉蔓荊
英文名稱:Shrub Chastetree,Threeleaf Chastetree
學名:
Vitex trifolia Linn.
Vitex trifolia Linn. a. trifoliolata Schauer
科名:
馬鞭草科(Verbenaceae)牡荊屬(Vitex)
別名:
三葉埔姜、三葉牡荊、蔓荊、海埔姜、白背木耳、白布荊、白背風
原產地:琉球、關島、南洋、印度及東非海島
分佈:台灣中北部沿海地區,目前僅於苖栗後龍中港溪口、台中大安及彰化大肚溪口發現三個族群,數量並不多,其生育地大多位於沙丘林緣及鐵路兩側。
用途:1.海岸防風及美化綠化之優良本土樹種:不僅能適應強勁的鹽風及貧脊的沙地,且具有造形優美的樹型與色彩鮮豔的花朵,為優良防風定沙植物。 2.是良好的誘蝶及蜜源植物。3.藥用:性味:根:苦、辛、溫;莖汁:甘、平;果實:辛、苦、微寒。效用:根莖:治感冒,風濕,喉痹,瘡腫,牙痛;莖汁:除風熱,化痰涎,通莖絡,行氣血。治感冒,頭痛,瘧疾,風濕關節痛,中風口噤,痰熱驚癇,頭暈目眩,喉痹,熱痢,火眼;果實:疏散風熱,清利頭目。治風熱感冒頭痛,齒齦腫痛,目赤多淚,目暗不明,頭暈目眩。
莖:高 2~4 公尺,枝幹樹皮平滑,灰白色;老莖樹皮有縱裂紋,灰褐色。幼枝具短柔毛。
葉:
葉對生,分單葉及複葉兩種,單葉柄長 1~1.5 公分,有溝,葉片橢圓形至卵狀橢圓形,長 3~7 公分,先端漸尖,葉基圓形,全緣,表面蒼綠色,背面灰白色,被白色短柔毛,中肋於背面隆起;複葉三出,柄長 1.5~2 公分,有一縱溝,小葉橢圓形,兩端尖,無柄,中間小葉最大。
花:
由許多聚繖花序所形成的圓錐花序頂生,花無柄,花冠藍紫色,唇形,上唇 2 鈍裂,下唇 3 裂,兩面被毛;雄蕊基部被毛,花萼鐘形,被白色柔毛,5 齒裂;子房無毛。
果實:核果球形,被鱗片,徑約 0.6 公分,具宿存萼片。
特性:
半落葉或常綠叢生灌木,高 2~4 公尺,枝幹樹皮平滑,灰白色;老莖樹皮有縱裂紋,灰褐色。幼枝具短柔毛。葉對生,分單葉及複葉兩種,單葉柄長 1~1.5 公分,有溝,葉片橢圓形至卵狀橢圓形,長 3~7 公分,先端漸尖,葉基圓形,全緣,表面蒼綠色,背面灰白色,被白色短柔毛,中肋於背面隆起;複葉三出,柄長 1.5~2 公分,有一縱溝,小葉橢圓形,兩端尖,無柄,中間小葉最大。由許多聚繖花序所形成的圓錐花序頂生,花無柄,花冠藍紫色,唇形,上唇 2 鈍裂,下唇 3 裂,兩面被毛;雄蕊基部被毛,花萼鐘形,被白色柔毛,5 齒裂;子房無毛。核果球形,被鱗片,徑約 0.6 公分,具宿存萼片。花與果較黃荊略大,較蔓荊小。
|
|